包實夫

包實夫,明初江西進賢人,元末包希魯之子。

人物生平

包實夫拜虎圖包實夫拜虎圖
包實夫,明初江西進賢人。元末包希魯之子。事親盡孝,明經力學,館於太常里。洪武年間,包實夫回家去省視他的父親母親,半路上忽然碰著了一隻老虎,銜住了他的衣服,竟把包實夫拖到樹林裡,老虎才把他放下了蹲著。包實夫就拜著老虎問道,你將要吃我么,那是我的命運注定的,我有什麼恨呢?但是我還有父親母親,兩個人的年紀,都是已經七十多歲了。倘若你可以應許我終養了我的父母,那時候假使我還存在世上,那末我一定自己來送給你吃,你看可以不可以呢?那老虎聽了包實夫這一番說話,就舍了包實夫竟自去了。這就是“實夫拜虎”的故事。此事見載於《明史·孝義一》,在當時被視為孝義的典範。

相關事件

包實夫拜虎的故事,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明史·孝義一》中便記載了與此相似的兩個孝子的故事。“謝定住,大同廣昌人。年十二,家失牛。母抱幼子追逐,定住隨母后。虎躍出噬其母,定住奮前擊之,虎逸去。取弟抱之,扶母行。虎復追齧母頸,定住再擊之,虎復去。行數武,虎還齧母足。定住復取石擊,虎乃捨去,母子三人並全。永樂十二年,帝召見嘉獎,賜米十石、鈔二百錠,旌其門。先是,洪武中,有包實夫者,進賢人。授徒數十里外,途遇虎,銜衣入林中,釋而蹲。實夫拜請曰:“吾被食,命也,如父母失養何?”虎即捨去。後人名其地為拜虎岡。其後,嘉靖中,筠連諸生蘇奎章,從父入山,猝遇虎。奎章倉皇泣告,願舍父食己,虎曳尾徐去。”

軼事典故

實夫拜虎

明包實夫,事親盡孝,明經力學,館於太常里。歲暮歸省,途遇一虎,銜其衣,入林中,釋而蹲。實夫拜請曰,將我耶,命也,奚憾。吾有父母年七十餘,能容我畢養,吾苟存,終還汝啗。虎即捨去,後人名其地為拜虎岡。
孝既無災不可辟,更無物不可格。不論禽獸鱗蟲,草木花果,一切有情無情,均可由一片肫誠,有求必應,無感不通。物類至於虎,凶暴已甚,而歷代孝子免於虎者,指不勝屈於戲,奇矣。

白話講解

明朝時候,有個姓包名叫實夫的人,服事他的父親母親,非常盡孝。並且明暢經書的道理,盡力在學問裡頭,後來在太常里的地方教書。到了年底,包實夫回家去省視他的父親母親,半路上忽然碰著了一隻老虎,銜住了他的衣服,竟把包實夫拖到樹林裡,老虎才把他放下了蹲著。包實夫就拜著老虎問道,你將要吃我,那是我的命運注定的,我有什麼恨呢?但是我還有老父老母,兩個人的年紀,都是已經七十多歲了。倘若你可以應許我終養了我的父母,那時候假使我還存在世上,那么我一定自己來送給你吃,你看可以不可以呢? 那老虎聽了包實夫這一番說話,就舍了包實夫竟自去了。後人就把那個地方,起了名字叫做拜虎岡。

史記記載

《明史·孝義一》
洪武中,有包實夫者,進賢人。授徒數十里外,途遇虎,銜衣入林中,釋而蹲。實夫拜請曰:“吾被食,命也,如父母失養何?”虎即捨去。後人名其地為拜虎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