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依靈

包依靈,女,1985年出生,現就讀於北京外國語大學。80後作家,她媽媽赫容原是《惠州日報》文藝版的編輯,祖籍遼寧,又是滿族。14歲因病離校在家自學,16歲開始嘗試寫作,19歲寫出電影劇本《魔笛》、《煙鎖紅樓》,參加國家廣電總局“百年電影”徵文活動初選入圍,其中《煙鎖紅樓》已改寫成20集電視連續劇,正在籌拍之中。20歲寫出長篇小說《天歌》,已發表於2006年第6期《花城》,並以暢銷書著作權形式進入高校數字圖書館。目前,第二部反映現實愛情題材的長篇小說《濕地之神》即將脫稿

包依靈 包依靈

包依靈簡介

閱讀完包依靈的《天歌》,一個20歲的女孩能將一個如此宏大的題材寫得那樣優美而感人,對此,包依靈自己也有頗多感觸,不過可以看出,對於艱難的創作過程,她覺得很享受。下面的文字,摘自包依靈的創作感言。

語言訓練和閱讀指導主要來自於母親

母親是滿族人。赫氏是從赫舍里氏簡化來的。她很崇拜母親,也很感激她在夢想和現實的道路上給她的指引。

惠州的女兒

這個看起來不諳世事的女孩非常有思想,而讓人感動的是,她對惠州充滿了深厚的感情。

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大型純文學刊物《花城》雜誌,不僅在去年第6期刊登了你的長篇小說《天歌》,近期,還將她的小說作為經典類推薦給800所高校聯網的北京書生數字圖書館。“80後”寫作在文壇上頗多爭議,而她的小說卻能獲得主流媒體的認可。

《天歌》講的有關惠州的故事,故事緣於介紹南崑山的一個小冊子,傳說遠古時代,南崑山是北回歸線上的沙漠,居住在此地的藍姓族人,為了將沙漠變綠洲,從千里迢迢的崑崙山背回竹子,然後用一桶桶的清水將之澆灌成林,使南崑山變成了北回歸線沙漠帶上惟一一處綠洲。這種用生命抒寫的創業傳奇深深打動了我,我想把他們寫出來,於是,就有了《天歌》這部小說。她 嘗試用傳奇的手法。地點設定為沙漠中的綠洲,主人公天歌是一個帶著靈異歌喉出生的少女,她表達愛情的歌聲,曾招來綠洲的大洪水,因而一度盛傳她的歌聲有毒,最後,天歌的歌聲成長為人間罕見的財富。我用了一些奇幻的手法,從人情人性上把握3代人的愛恨糾纏。 她的第二部長篇寫的是現代年輕人的愛情故事,風格有所變化,小說即將脫稿,雖然不是寫惠州的,但有惠州的影子。童年時,我住在西湖一景荔浦風清,秀麗的湖光山色孕育了我的靈氣,我愛惠州,我想,今後,無論我走到哪裡,我都是惠州的女兒。借這次訪談,我想說出一個小小的想法,希望小說能在《惠州日報》上連載,將自己的體驗與大家分享,並且,將小說所得稿酬捐給惠東海龜自然保護區,那是我一直以來的願望。

《天歌》故事概要

在古城綠洲,帶著靈異歌喉的天歌出生了,與此同時,一雙復仇的手,從大漠深處將一對孿生子帶到了綠洲。兩兄弟一個做了和尚,一個成了城堡未來的繼承人。長大後,他們都愛上了天歌,在復仇者的操縱下,兩兄弟為愛瘋狂廝殺。

據傳,綠洲有一個寶藏,隨著時光的推移,覬覦寶藏的師兄已轉變成寶藏的守護者,而積蓄了一生仇恨的復仇者為向師兄奪回原本由他守護的寶藏而來……在師兄的點化下,他終於也領悟了寶藏的真相――天籟般的歌聲,才是人間至美財富。最終,復仇者的仇恨消解在愛里,他用生命的能量救活了天歌――因為天歌用自己的胸膛,擋住一個兄弟射向另一個兄弟的箭。

專家評點

讀她的小說,你會跟著小說情感的韻律,一行一行地閱讀,你甚至不能跳過一行。她是文壇最亮的新星。

――《花城》雜誌執行主編田瑛

《天歌》的一稿二稿和定稿我都通讀過,由於她顛覆了我堅持數十年的創作道路和表現手法,說實話,在我的潛意識中有一種本能的抵制,但讀著讀著,我被吸引了。

――市作協主席蘇方桂

《花城》是全國有影響力的大型刊物,21歲的包依靈能發表作品,相當不易。

――惠城區文聯副主席陳雪

年輕的作者(包依靈)是吸收了各種當代文化元素(這裡是玄幻武俠)來探討人性,還是本身在寫一本武俠小說呢?答案如何並不重要。雅俗文學之間到底有沒有界限,有沒有等級?這是這些年來一直討論不清的問題,難纏的是理論,變化的生活。或許,新作者、新讀者、新的寫作方式和閱讀傳播方式會帶來新的思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