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價格
正文
勞動力價值的貨幣表現。勞動力的價值是由維持、發展和延續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的。支付這些生活資料價值的貨幣量,就構成勞動力的價格。工人所得的工資就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勞動力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樣,要受價值規律的支配。勞動力價格的基礎是勞動力價值,它隨著勞動力價值的變化而變化。勞動力價格背離勞動力價值的程度,要受勞動力市場上供求關係的影響。當勞動力供過於求,勞動力價格就會下跌到勞動力價值以下;當勞動力供不應求,勞動力價格就會上漲。但這種上漲有一個界限,因為“工資的增大至多也不過說明工人必須提供的無酬勞動量的減少。這種減少永遠也不會達到威脅制度本身的程度”(《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79頁)。也就是說,無酬勞動不能等於零。工資的提高就意味著資本積累的減少,從而對勞動力的需求就會減少,工資將會下降。雖然勞動力的價值決定著勞動力的價格,但兩者的變化除了同方向同比例之外,還可以出現同方向不同比例,或者完全相反方向的變化。例如,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勞動力價值有下降的趨勢,從而使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成為可能。但勞動力價格的變化,不僅受勞動力價值變化所制約,還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如通貨膨脹,貨幣貶值,都會引起勞動力價格上漲。因此,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考察工人階級的生活狀況時,不能只看勞動力價格的高低,貨幣收入的多少,還應當看工人的實際生活水平,即獲取全部生活資料的數量和質量。
資產階級經濟學者不了解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往往把勞動力價格看作勞動的報酬,以此來掩蓋資本對僱傭勞動的剝削關係。的確,在資本主義現實生活中,工人所得工資的多少,會隨著他們勞動時間的長短、勞動的熟練程度、技術水平的高低而不同,這就造成一種假象,似乎工資不是由勞動力價值或價格轉化而來,似乎它就等於勞動的價格。實際上,工人出賣的並非勞動,而是勞動力;工資並非勞動的價格,而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工資的高低主要是由於勞動力價值的不同所決定的。如掌握複雜勞動的工人,必須通過學習和訓練才能獲得技能,需要花費一定的教育費用,其勞動力價值就會高於非熟練工人的勞動力價值(見簡單勞動與複雜勞動)。同時,在相同時間內,熟練工人或複雜勞動創造的價值要高於一般勞動。所以,他們的勞動力價值或價格應高於非熟練工人,這是符合價值規律的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