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村[浙江省餘姚市勝利村]

勝利村位於三七市鎮東南角,離集鎮3公里,村民委員會駐地在五馬橋。勝利村東至官橋浦,南至姚江,西至吳澤浦,北離61省道1.2公里。區域總面積3.52平方公里,耕地2956畝,人均1.28畝,山林面積615畝,18個自然村,15個村民小組,796戶,常住人口2305人,是三七市鎮人均耕地最多的一個村。2005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9874萬元,集體經濟收入32.37萬元,農民人均收入7300元。2004年設立黨總支,下轄3個支部91名黨員。 曾榮獲餘姚市計畫生育先進村、餘姚市“三星”級民主法治示範村、餘姚市先進檔案集體等榮譽稱號。村境內屬姚東平原,地形平坦,江河交叉縱橫,內有吳澤浦、乍家浦、官橋浦為支柱,注入姚江。光照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屬亞熱帶地區。

歷史一幕

2001年行政村撤併,由原來的後宅、五馬橋、下宅、樓家4村合併,定名勝利村。原後宅村,1949年初為慈谿縣三七市鎮三保。1950年為新橋鄉三村。1954年劃歸餘姚縣。1956年為新橋鄉建設高級社。1961年為新橋公社後宅大隊,1986年為三七市鎮後宅村民委員會。原五馬橋村,1949年初為慈谿縣三七市鎮一保。1950年為新橋鄉一村。

1954年劃歸餘姚縣。1956年為新橋鄉勝利高級社。1961年為新橋公社五馬橋大隊,1986年為三七市鎮五馬橋村村民委員會。原下宅村,1949年初為慈谿縣三七市鎮一保。1950年為新橋鄉一村。1954年劃歸餘姚縣。1956年為新橋鄉勝利高級社。

1961年為新橋公社下宅大隊。1986年為三七市鎮下宅村民委員會。原樓家村,1949年初為慈谿縣三七市鎮一保。1950年為新橋鄉一村。1954年劃歸餘姚縣。1956年為新橋鄉勝利高級社。1961年為新橋公社樓家大隊。1986年為三七市鎮樓家村村民委員會。

產業經濟

農業以水稻為主。調整產業結構後種植茭白、田藕、藺草、花木等作物。幾年來,村為農業共投入資金280多萬元,實施農業農田基礎設施改造和土地整理工程,使農田標準化率達到85%。1980年前,村民靠種田為生。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利用銷售人員信息多的優勢,推動第三產業發展。同時,積極引導村民發展建築、運輸和服務業。

目前,從事第二、第三產業的人員已達300多人,個體私營企業20餘家,從業人員150多人。到目前為止,已有農民推銷員10餘人,把自產的茭白及其它農產品推銷到全國各地。我們始終堅持以三產促發展,以個私企業為龍頭的戰略目標,積極引進人才和綠色環保企業,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

社會事業

1949年前村內有葉家祠堂。解放後,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設立石林學堂,1975年設中學、國小,後一直設勝利國小,2003年村建立了勝利幼稚園。2002年度全村開通有線電視,七十年代設立村合作醫療站。1982年開辦村衛生室。目前,90%以上村民辦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

村鎮建設

解放前村民居住房屋系木結構二樓、平房和草舍。目前全村人均住房60平方左右,大多為二至三層樓房。按照新農村建設規劃,加大村莊環境整治,制訂新農村建設目標。解放前陸路都是阡陌小道,解放後,鎮道、村道不斷連線拓寬。

2003年建成勝利路,連線61省道甬余公路,以村委駐地為中心,3.5米以上水泥路通各自然村。到目前為止全村交通工具有個人轎車26輛,貨運車35輛,機車680輛。村級公共設施日益完善,村民生產生活全部飲用自來水。2003年全部消滅露天糞缸,建立長效衛生保潔隊伍,做到垃圾日產日清。

一村一品

充分發揮個私企業發展優勢,投資近120萬元建造標準環保型拉絲城,吸引優秀企業到該村落戶,使村有穩定經濟收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