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來村[村情概況]

勐來村[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梁河縣河西鄉政府,地處河西政府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12公里,到鄉政府道路為土路,交通不便,村委會駐地距縣12公里。東鄰芒隴村,西鄰九保鄉中山自然村,北鄰三鍋疆村。轄勐來、二古城、新寨、帕街、護士坡、別懂、小芒法、王家寨等8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現有農616戶,有鄉村人口2369人,其中農業人口2304人,勞動力156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863人。全村國土面積12.83平方公里,村委會駐地海拔 1250米,年平均氣溫 18.5 ℃,年降水量 1250 毫米,適合種植 水稻、甘蔗、茶葉、蔬菜、食用菌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4248畝,人均耕地 1.84畝,林地 32409 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5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832元。該村屬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勐來村[村情概況] 勐來村[村情概況]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248 畝(其中:水田1472 畝,旱地 2776畝),人均耕地 1.84畝,主要種植 水稻、甘蔗、茶葉 等作物;擁有林地 32409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9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1 畝,主要種植 桃、李 等經濟林果。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話。全村有 616戶通自來水。有61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 454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100%、和7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341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258 戶(分別占總數的55 %和 42 %)。

該村到鄉政府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路面;村內主幹道部分硬化 ;村委會距離最近的車站10.2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10.2公里。全村共擁有車輛18輛,拖拉機 11輛,機車66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251畝,有效灌溉率為 31.2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439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19 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11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32 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1 戶。全村有 8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4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37 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5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77萬元,占總收入的37% ;畜牧業收入 238萬元,占總收入的 3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913頭,肉牛 65 頭,肉羊64頭);漁業收入 30萬元,占總收入的 4 %;林業收入16萬元,占總收入的 2.1 %;第二、三產業收入47萬元,占總收入的 6.2%;工資性收入 23萬元,占總收入的3.1 %。農民人均純收入 183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23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12人(占勞動力的 7.2%),在省內務工 83人,到省外務工29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16 戶,共鄉村人口 2369人,其中男性 1130人,女性 1239人。其中農業人口 2304人,勞動力 1561 人。該村以阿昌、德昴族為主,其中阿昌族1482人,漢族352人,德昴族408人,其他民族 33人。到2009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2136人,參合率90 %;享受低保 571 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衛生所面積為 55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3 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12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 個,人畜混居的農戶 256 戶,占農戶總數的 42%。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3 所,校舍建築面積 1222 平方米,擁有教師 13 人,在校學生 人,距離 鎮中學13 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06 人,其中小學生237 人,中學生69 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3 個,業餘文娛宣傳隊4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年被 評為 等等。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 8 個,共有黨員 62 人,少數民族黨員 48 人,其中男黨員 55 人、女黨員 7 人。該村黨支部 年被評為 先進基層黨組織; 年被評為 先進集體等等。

村委會由支書兼主任1人、副支書1人、 副主任1人組成,下設8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5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4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563.8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44.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4.53萬元,有固定資產140.78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5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59.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畜牧養殖業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產業。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251.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39.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9畝。 該村到2015年底,有10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8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缺乏資金 廣播電視覆蓋率不高,信息較為閉塞;醫療衛生設施較差,多數村寨無公廁,經常缺醫少藥,嚴重影響著當地民眾的身體健康;缺乏文化活動室和文化設施,村民的文化生活單一。 二、產業發展困難,種、養殖業缺乏資金,難以形成一定的規模。三、村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偏低,科技利用率不高;農業信息、科技、農業基礎設施較差,設備落後,缺乏科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四、由於地處山區滑坡地帶,滑坡、土石流等地質災害嚴重,治理困難。五、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困難。。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一、積極爭取資金加大基礎設施和能源建設,著力改善村容村貌。 二、充分利用當地有利的自然資源和地理位置發展主導產業,調整產業布局,引導農民擴大對如茶葉、水果、食用菌的種植,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推廣其他新興產業,讓農民增收、產業增效。 三、大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用先進文化占領農村文化陣地。 四、進一步做好勞務輸出,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工作,加快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 五、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六、制定科學發展規劃,有序推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和諧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