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分離程式

加工分離程式

90 年代初,雅各比(LL Jacoby)等人提出了加工分離程式( process dissociation procedure,簡稱 PDP)

簡介

加工分離程式將意識性提取與自動提取看作兩種獨立的加工過程,從實驗邏輯上結束了對直接測驗和間接測驗分離的依賴,並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分離邏輯所面臨的直接和間接測驗存在記憶任務的內部心理加工過程不純淨的問題,取而代之的是設定兩種測試條件:意識過程與無意識過程的”協同”條件(包含測驗條件),以及意識過程與無意識過程的”對抗”條件(排除測驗條件)。通過計算,就能夠將混合於各種任務之中的意識成分和無意識成分分離出來。加工分離程式在體現了對抗邏輯的思想的同時,為分離自動的和意識控制的記憶加工提供了一個有效的途徑。在對這個創造性構想不斷進行修正和批評的過程中,內隱記憶的方法論和實驗技術得以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並使早日揭示人類記憶的本質成為可能 。

歷史與發展

起初,任務分離邏輯的實驗為絕大部分內隱記憶研究所採用,而且成功地揭示了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在機能、特徵上的諸多差異,但針對任務分離邏輯本身是有問題的,首先是兩種測驗任務的可比性問題。直接測驗和間接測驗歸根到底是兩種不同的測驗任務,楊治良( 1991)就曾概括了直接測驗和間接測驗在測驗線索、記憶任務、反應指標等方面都存在不同。如果兩種測驗任務本身是不可比的,那么兩個任務之間的實驗性分離似乎也就沒什麼特別的意義了。其次,任務分離邏輯總是假設直接測驗的結果代表了外顯的記憶過程,而間接測驗的結果代表了內隱的記憶過程。但實際上研究者很難保證測驗任務的純淨性,誰也不能確定直接測驗是否完全排除了內隱記憶的參與,抑或間接測驗是否和外顯記憶毫無關係。此外,任務分離邏輯試圖證明內隱記憶存在;但是在論證開始之前就已經假設了內隱記憶的存在----因為間接測驗就對應了內隱記憶。這樣的邏輯似乎也有循環論證的嫌疑。

隨著研究的逐步深入,大量研究事實表明意識加工可能影響間接測驗,同樣無意識加工可能影響直接測驗。許多研究者逐漸達成了這樣一個共識:大多數記憶任務均包含了不同程度的意識與無意識加工。因而,通過測驗間的比較對意識與無意識加工成分分離的方法論上的探討,逐步演化成為如何去分離在一個記憶任務中可直接觀察到的意識與無意識成分的貢獻,此即加工分離程式的基本思路。

因此,90 年代初,雅各比等人提出了加工分離程式( process dissociation procedure,簡稱 PDP) 。

核心假設

加工分離程式依賴於以下三個基本假設:( 1)意識性提取和自動提取是彼此獨立的加工過程,這一假設是加工分離程式的核心;( 2)意識性提取在包含和排除測驗中的性質是一樣的;( 3)自動提取在包含和排除測驗中的性質也是一樣的。另外,加工分離程式還有一個假設,即意識性提取的操作表現為全或無(要么能再認,要么不能再認,不存在出錯的情況);而自動提取則是有對有錯的。也就是說,那些通過意識性提取獲得的信息不僅能被主動地報告出來而且也能被主動地排除掉。雅各比等( 1993)的實驗檢驗了意識性提取和自動提取之間的獨立性,結果支持二者是彼此獨立的加工過程 。

實驗與邏輯

加工分離程式提供了兩種測試條件。在第一種條件下,意識成分和無意識成分共同促進作業成績,因而它們的關係是協同關係,這種測試條件稱為包含條件;在第二種條件下,意識成分和無意識成分對作業成績的影響正好相反,因而它們的關係是對抗關係,這種測試條件稱為排除條件。

下面以雅各比( 1991)的實驗為例 ,具體說明 PDP 的實驗邏輯是如何工作的:被試的學習分為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呈現一些單詞要求被試閱讀,並呈現一些變位字(單詞的第二和第四個字母順序正確,其餘字母的位置錯亂),要求被試重新排列其餘字母以組合成單詞。在第二階段以聽覺形式呈現一組單詞,要求被試在聽到單詞後大聲讀出來,並努力記住以備後來的再認測驗。在測試階段進行再認測驗,測驗材料包含學習階段的變位字、視覺呈現詞、聽覺呈現詞以及新詞。雅各比設計了兩種測驗條件:包含測驗條件下,要求被試對學習階段的變位字、視覺呈現詞、聽覺呈現詞均進行”新”或”舊”的再認判斷;而在排除測驗條件下,被試被要求僅僅對聽覺呈現詞進行積極的再認判斷,即在這種條件下,要求被試將變位字和視覺呈現詞作為沒有學習的項目加以排除(即判斷為”新”)。

雅各比認為,記憶提取過程中的意識性加工和無意識加工是相互獨立的過程,因而記憶任務的提取操作既可以是獨立地基於意識性提取,其貢獻為 R(1-A);或自動提取,其貢獻為 A(1-R);也可以是意識性提取和自動提取兩種過程的共同作用,其貢獻為 RA。在上面的符號中, R 表示被試利用意識性提取完成測驗的機率, A 表示被試利用自動提取完成測驗的機率。在包含測驗中,被試利用意識性提取和自動提取兩種記憶提取機制來完成對變位字和視覺呈現詞的再認判斷任務,因而此種條件下對變位字和視覺呈現詞判斷為”舊”的機率為: P(舊|包含)=R+A(1-R)。在排除測驗中包含這樣一種測驗邏輯,即測試指導語對自動提取是不起作用的,自動提取仍舊將變位字和視覺呈現詞判斷為”舊”,因而它的作用將提高再認測驗成績,而意識性提取加工則起反作用,即該加工機制根據指導語將變位字和視覺呈現詞判斷為”新”。因而在此條件下,通過指導語使意識性提取和自動提取對變位字和視覺呈現詞的再認作用對抗起來:有意識過程導致”新”的判斷,而無意識過程導致”舊”的判斷。這樣,排除條件下對變位字和視覺呈現詞再認判斷為”舊”的機率為: P(舊|排除)=A(1-R)。這樣,結合這兩種條件下對變位字和視覺呈現詞判斷為”舊”的機率,通過簡單的數學運算,就能得出有意識過程和無意識過程各自的貢獻:

R= P(舊|包含)-P(舊|排除)
A= P(舊|排除)/(1-R)

按照上述公式,雅各比( 1991)的實驗分別計算了對變位字和視覺呈現詞的意識性提取( R)和自動提取(A)。對於變位字, R=0.51, A=0.59;對於視覺呈現詞, R=0.11, A=0.42。這說明學習階段的加工深度能影響意識性提取的機率,卻對自動提取的機率影響不大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