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一
【處方】枳實(麩炒)、半夏(湯泡)、白茯苓(去皮)、橘紅、人參,各一錢半;竹茹、香柎、麥門冬、柴胡、桔梗,各一錢;甘草(半錢)。
【功能與主治】治心膽虛怯,處事易驚,夢寐不安,氣[]生涎,涎與氣搏,變生諸證,或短氣睏乏或復自汗,四肢浮腫,飲食無味,心虛煩悶,坐臥不安。
【用法與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鍾,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配方二
【來源】《醫宗金鑒》卷四十六。
【組成】陳皮 半夏(制) 茯苓各3克 甘草(炙)1.5克 枳實 竹茹 黃芩各3克 黃連2.4克 麥冬6克 蘆根3克
【用法】上藥銼碎。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功用】清胃生津,降逆止嘔。
【主治】妊娠惡阻,胃中有熱,嘔吐,心中煩熱憒悶,喜飲涼漿者。
配方三
【來源】《萬病回春》卷四。
【組成】半夏(泡七次)10.5克 竹茹 枳實(麩炒)各4.5克 陳皮6.6克 茯苓 甘草各3.2克 酸棗仁(炒) 遠志(去心) 五味子 人參 熟地黃各3克
【用法】上銼一劑。姜、棗煎服。
【功用】益氣補血,養心安神。
【主治】病後虛煩,不得臥,及心膽虛怯,觸事易驚,短氣悸乏。
配方四
【來源】《雜病源流犀燭》卷六。
【組成】香附7.2克 橘紅3.6克 半夏 竹茹 枳實各2.4克 人參 茯苓 柴胡 麥冬 桔梗各1.8克 甘草1.2克
【用法】上藥加生薑3片、大棗2枚,水煎服。
【功用】行氣解郁,化痰養心。
【主治】失志鬱抑,痰涎沃心,怔忡不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