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內蒙古托克托縣曾是國家級貧困縣,20萬人的牧區只有一所醫院,醫療衛生條件比較落後。北京軍區第252醫院肝膽外科副主任醫師劉雲,曾作為支援西部醫療隊的隊員來到這裡。儘管她回252醫院已經一年多時間了,但這裡的牧民一提起劉雲,都會豎起大拇指,誇她是“草原牧民的好醫生”。
2005年8月1日,劉雲來到托克托縣進行醫療幫扶。這個訊息經縣電視台、廣播電台播出後,牧民們騎著腳踏車,趕著馬車,從四面八方湧向劉雲所在的縣醫院。
托克托縣醫院,不僅醫療條件簡陋,連醫療護理的許多程式也不健全不規範。劉雲來這裡之前,醫院沒有嚴格正規的手術流程,有的患者術前輔助檢查還沒做完,就倉促上了手術台;有的醫生與麻醉技師溝通不夠,使麻醉時間與手術時間不能按時對接;手術操作、消毒、洗手、鋪單,也都有一些隨意性。劉雲既當醫生,又做護士,一招一式地帶徒傳技,先後為醫院建立健全起8項醫療制度和技術規範,使醫院的醫護秩序明顯好轉。
有一次,劉雲接到急診轉過來的一位患者,臉色烏青,腹部腫得很大,疼痛難忍。接診醫生把這個病例當成腫瘤治療,患者好幾天不見病情好轉。劉雲診斷後認為是嵌頓疝氣,並經過按摩等簡單治療後很快就使患者病情明顯好轉。患者和家屬激動地連聲感謝:“今天是遇到神醫了!”可劉雲心裡卻十分酸楚,常見疾病被看成了腫瘤,技術幫帶的任務還很重啊!此後,劉雲每次手術、診療、會診,都儘可能地多講多做多示範,把自己的臨床經驗毫不保留地傳給大家。
為方便牧民們看病,托克托縣扶貧辦每周都要組織醫療隊下鄉義診,劉雲一來就主動報了名。因為飲食不習慣,再加上奔波勞累,劉雲參加義診一個月就瘦了13斤,但她從不叫苦喊累,仍然堅持每周下鄉為牧民們義診。當地牧民患膽道疾病的比例很高,劉雲每到一處,都被前來看病的牧民們圍得里三層、外三層。她常常顧不上吃飯、喝水,就不停地診斷,檢查,先後做了100多台手術。在一次義診中,劉雲遇到了一個燙傷的小男孩。由於這個小男孩的父親早逝,他的母親只能靠放羊維持生計,生活十分困難。劉雲仔細地查看了孩子的燙傷情況後,細心地給他敷藥治療,臨走時還給他家裡放下200元錢。在1年的下鄉過程中,劉雲不僅給牧民看病,還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先後為生活困難的牧民捐款8700多元。
距離醫院90多里外的李頂窯子有一所國小,全校只有一名老師。最近的蒙古包離學校有5里多路,最遠的則有30多里。由於沒有課桌,孩子們只好在地上練習寫字。劉雲第一次到學校時,看到學校簡陋的條件,眼眶濕潤了,當即掏出身上僅有的400元錢為孩子們買來書包、紙、筆等學習用品。回到縣裡,她又四處呼籲,幫助學校添置了桌椅板凳,學生們的上學條件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