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特色
劉雨晗,在藝術上不僅繼承尚派、梅派、程派、張派的青衣藝術,而且繼承荀派花旦、筱派花旦,趙派花旦、徐派花衫、張派青衣,曾經和王從合作京劇《武家坡》轟動天津京劇界,創下了連演7天,劇場座無虛席的歷史記錄,被人們稱為“活王寶釧”。他的戲路寬廣,聲音圓潤,扮相端莊。
大方梅派,得體端莊
他的梅派戲不僅盡顯梅派的雍容華貴,端莊大方,而且不失梅派內在的藝術美感的高貴的氣質美,同時盡顯女性的嬌柔。在華麗的唱腔之下,不忘表現人物的性格,並且將梅派的收氣自然的特點發揮的淋漓盡致,表演大方,唱腔盡顯古代地位高貴的女性的“閨怨”和內心的“煩苦”。
剛勁尚派,巾幗英雄
他的尚派戲盡顯尚派的高亢有力的唱腔,表演上婀娜剛勁,不僅能便顯出尚派戲中的剛勁英雄的形象,突出了尚派的文戲武作的藝術特色,不僅在戲曲身段上完全的繼承尚派的特色,而且在刀馬旦,武旦上的表現能力更是一絕。
活潑荀派,俏皮無限
他的荀派戲不僅盡顯荀派俏皮,幽默的特色而且富於創新能力,在突破荀派的俏皮活潑的特色上,深深體會到,荀慧生的十大冷戲的藝術魅力,不僅學習了《鳳頭釵》、《卓文君》、《魚藻宮》、《晴雯》同時根據荀派的特色創演了《紅梅月夜閣》,成為荀派的新的保留劇目。
聲韻程派,悲切悽美
他的程派戲在注重程派的韻味的基礎上,更好的展現了鼻音和腦後音的結合,使其在表現悲劇的上面更加得心應手,不僅聲腔動人,在表演上更具有悲劇美,更好的塑造了古代女性的悲切美感和嬌羞美感,在展現人物多舛的命運上獨樹一幟。
神美徐派,別具特色
在表演徐派戲上,牢牢抓住徐派在表演神話戲曲上的獨具的表現手法,更加注重突出人物的表演,注重人物心情的變化,尤其是在“唱念做打”的結合上,十分得心應手,表演到位。重新編演的《綠珠》、《虞小翠》等徐派經典劇目,成為繼畢谷雲之後,繼承徐派的碩果僅存的名家。
鏗鏘張派,獨具神韻
張派的戲既具有梅派的美,又兼併尚派的力度,而這兩樣對於他來說可以是手到擒來,不僅在聲音上和張君秋十分的相似,就連每個動作和神態也如出一轍,憑藉著他自己對京劇獨有的理解和多年的潛心研究,不僅掌握了張派的“點唱法”的技巧,而且大膽突破,使張派不僅在花旦戲上也有所建樹。
俏麗趙派,脆亮童聲
趙派藝術講究在念白上的清晰,清脆,這使得劉雨晗不僅將京白和韻白完美相融合,更使得在繼承趙派的本戲上,注重了和其他的流派的借鑑和吸收,而且在創演現代戲和老戲翻新上別具匠心,創作出許多現在新京劇和京歌完美形象,堪稱一絕。
眾多藝術家,共同培養,璀璨藝術之路
受家庭影響,劉雨晗小時候就能演出很多青衣的劇目,其外祖母是京劇界老前輩“萬荃惠”先生,從小受藝術氛圍的薰陶,為了學習梅派藝術,他先後跟隨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張南雲、張春秋、李玉芙,取得較大的進步。在繼承尚派上跟隨孫明珠老師潛心學習。荀派上跟隨諸多藝術家,孫毓敏、宋長榮等學習。程派上跟隨李薔華、鍾容等藝術家學習。在徐派上向畢谷雲先生請教,趙派上跟隨趙燕俠老師學習,張派得到薛亞萍、李婉雲的指點。眾多藝術家悉心教導,毫無保留的傳授藝術,使得劉雨晗能夠感受到眾多流派的藝術魅力,並且繼承許多失傳的流派及藝術,深受戲迷朋友的喜愛。
諸多榮譽,寵若不驚
在獎項方面,劉雨晗曾經兩次獲得天津戲曲藝術金獎,在2007年獲得中國戲曲藝術“百合獎”、2008年中國戲曲藝術“金獎”、2008年中國京劇藝術教育特殊貢獻獎、2009年獲得中國首屆青年戲曲藝術節最佳表演獎、最佳搭檔獎、併入選京劇藝術傳承貢獻獎,2009年被評為十大優秀京劇男旦、成為京劇藝術第三代中的佼佼者。
劉雨晗,現任天津戲曲學院京劇系主任,天津銀河京劇院名譽院長,華夏京劇戲曲學院藝術指導。現任尚小雲藝術研究協會會員,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青年京劇理事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