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鎣山游擊隊第五支隊政委
劉隆華,又名劉冰,當年華鎣山游擊隊第五支隊的政委。“雙槍老太婆”原型之一。1935年,當時只有14歲的劉隆華,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重慶市巴縣女中。1938年,劉隆華加入了新華日報社,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後在廣西省委統戰部任幹事。1944年被安排到延安接受黨中央的系統培養,當時延安緊張的整風運動局勢曾讓她產生了回重慶的想法。在革命思想產生動搖的時候,周總理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找她談了一次話。周總理當時語重心長地分析了當前的局勢以及黨的困難,鼓勵劉隆華要放下思想包袱。抗戰勝利後回到重慶,1947年後任重慶臨時特別小組整頓組織組長,廣安地委宣傳委員,川北游擊隊五支隊總支書記,南川縣委書記,川黔邊區書記,綦江中心縣委常委。1948年春被派到廣安,任廣安祿市特支書記。1948年,劉隆華在華鎣山工作期間,是她革命生涯中最輝煌的時期。她參與支援了多次起義。在華鎣山的革命局勢“白熱化”時,從來沒有打過仗的劉隆華也勇敢地為支援華鎣山山區。華鎣山游擊隊的威名打響了,當時的敵人對這支游擊隊恨之入骨卻又聞風喪膽,隨著之後《紅岩》作品的傳播,因而劉隆華老人也博得了作為“雙槍老太婆”原型之一的尊重。1949年後,歷任過市委組織部幹部科副科長,市婦聯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市工業局副局長,市第二工業局局長、黨組書記,市化工局局長、黨組書記,市工業生產委員會副主任,市科委主任、黨組書記,中共四川省重慶市第二屆委員會委員。
1973年後,歷任市一輕工業局黨的核心領導小組、革命領導小組副組長、組長,市計委副主任、黨的核心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共四川省重慶市第四屆委員會委員。1978年6月任市革委副主任兼市計委主任,1980年3月任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兼市計委主任、黨組書記,市進出口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1983年9月任市政府顧問,重慶中國經濟技術公司董事長。1985年7月至1993年5月任市顧問委員會副主任。
1994年3月離職休養。1994年4月經四川省委批准享受副省長級生活待遇,2000年7月經中組部批准享受副市長級醫療待遇。
2004年12月20日因病去世,23日在重慶江南殯儀館火化,享年83歲。
12月23日上午9時,江南殯儀館送別大廳莊嚴肅穆。在“沉痛悼念劉隆華同志”的黑底白字的橫幅下,懸掛著劉隆華的遺像。劉隆華安臥在鮮花翠柏叢中,遺體上覆蓋著中國共產黨黨旗。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賀國強送了花圈並發來唁電。
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分別獻了花圈。市領導和曾在重慶工作過的老領導、老同志也分別獻了花圈。
上午9時,黃鎮東、王鴻舉、劉志忠、姜異康、滕久明、聶衛國、邢元敏、甘宇平、張文彬、於漢卿等市級領導和老同志前往江南殯儀館為劉隆華送別並向她的親屬表示慰問。劉隆華逝世後,市領導姜異康、滕久明、黃奇帆、馬儒沛、吳家農、余遠牧、童小平等代表市委、市政府前往其家中或江南殯儀館看望了家屬。劉隆華生病住院期間,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的領導多次前往醫院看望或以不同方式向其家屬表示慰問。
劉隆華老人的一生,剛直不阿,能武能文,她特別愛學習,她不但從事過武裝鬥爭,又開展過大工業建設,據熟悉她的同志講,劉老辦事既講原則又能靈活處置。她為普通百姓和大大小小的企業辦了許多好事、實事,至今令人難忘。在劉隆華同志的告別儀式上,不僅有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賀國強等各級官員送的花籃、輓聯,更有許多普通百姓送的花圈、輓聯。其中“求真理,一生革命,浩氣如虹映日月;為人民,艱難創業,鞠躬盡瘁澤人間”對她一生的追求做了極好的寫照。
23日上午10時24分,老人的遺體正式火化。
貴州教育學院實驗中學教務主任
劉隆華 男,1955年10月生,貴州省羅甸縣人。大學文化。中學數學特級教師。中共黨員。貴州教育學院實驗中學數學特級教師。現任貴州教育學院實驗中學校長,兼任貴州省中學數學教學研究會理事,全國素質教育與科學教考研究會貴州分會理事長。長期從事學校管理和數學教育教學,嚴謹治學,嚴於執教,具有特色,形成風格,教學成績顯著,深受學生擁戴。他將教學實踐與教育科研緊密結合,潛心研究,致力教改,發表70餘篇20多萬字的教研論文、主編、合著《中學數學學習指導》(高中版,主編中國氣象出版社1993年11月)等17本教學書籍。主要論文有《論中學數學教學中教學史的教育價值》載內蒙古大學、台灣九章出版社聯合出版的《數學史研究文》(四)、《考題妙解與科學思維》(載陝西師大《中學數學教學參考》1993年12月)、《面向21世紀,我們應做那些準備?》(載東北師大《中國小教師培訓》中學版,1996年3月)、《論中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載河南《數學教師》1997年7月)、《跨世紀的教育呼喚高素質的教師》(載《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3月)等。其中《考題妙解與科學思維》、《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度”》等多篇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中學數學教學》複印轉載;《中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研究》等10餘篇論文獲省市科研成果獎。獲市級有突出貢獻的優秀科技人才、優秀教師稱號、享受市級政府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