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福[音樂人]

劉長福[音樂人]

劉長福[音樂人]二胡演奏家,中國大陸第一位獲得碩士學位的二胡演奏家,民族音樂教育家。曾於1963年至1979年間在內蒙古藝校(後改為藝術學院)任二胡專業教師;自1981年至今任教於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相繼擔任二胡專業講師和副教授職稱,1995年晉升為教授。現任中央音樂學院教授,中國音協二胡學會副會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理事,北京民族樂器廠技術顧問。其生平和業績也已載入《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文化英才辭典》、《中國教育專家名典》及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其音樂作品有流波曲 (孫文明曲),三寶佛 (古曲),月夜 (劉天華曲)等等。

基本信息

(圖)劉長福[音樂人]劉長福[音樂人]

中國大陸第一位獲得碩士學位的二胡演奏家,民族音樂教育家,現任中央音樂學院教授,中國音協二胡學會副會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理事、北京民族樂器廠技術顧問。

個人介紹

(圖)劉長福[音樂人]劉長福[音樂人]

劉教授從事教育工作三十餘年,多年來其學生在國際和國內的各項民族器樂比賽中紛紛獲獎併名列前茅。 其提出並實踐的“以‘基礎技巧’、‘套用技巧’(含‘風格性技巧’)和‘音樂表現’為基本程式”的教學理論,對促進民族器樂的教學起到了不可低估的積極作用。劉教授極為重視藝術實踐,曾到過許多國家和地區演及講學並獲好評;他還為多家音像出版部門錄製了許多張個我專輯CD唱片、教學錄像帶及盒式磁帶。 此外,劉長福先生還勤於理論研究,他先後撰寫和發表了數十篇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和專著。中央和北京等廣播電視及報刊等新聞媒體先後對他的藝術成就進行了報導及現場採訪,其生平和業績也已載入《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文化英才辭典》、《中國教育專家名典》及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

概述

(圖)劉長福[音樂人]劉長福[音樂人]

兒時喜歡戲曲、曲藝和民族音樂,同時也對器樂演奏(包括西洋樂器)有濃厚的興趣。從國小二年級開始吹竹笛,並能較好的演奏馮子存先生《喜相逢》、《放風箏》等樂曲。1955年在國小音樂老師的啟發和鼓勵下考取了當時在天津的中央音樂學院附小(少年班), 從此走上了音樂的道路。入校後第一年隨包玉山老師學習單簧管,一年後開始隨聶靖宇先生學習二胡。爾後陸續就教於丁當張韶、嚴忠萱和藍玉崧諸先生,直到1963年附中畢業。 工作了十六年後,於1979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班,1981年畢業並獲碩士學位。研究生期間專業指導教師仍為藍玉崧教授。

經歷

曾於1963年至1979年間在內蒙古藝校(後改為藝術學院)任二胡專業教師;自1981年至今任教於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相繼擔任二胡專業講師和副教授職稱,1995年晉升為教授。

音樂作品

(圖)劉長福[音樂人]劉長福[音樂人]

流波曲 (孫文明曲)

三寶佛 (古曲)

月夜 (劉天華曲)

花歡樂 (傳統樂曲)

孔雀開屏 (何大 曲)

杏花天影 (姜白石原曲

塞外情思 (劉長福曲)

邊寨之夜 (張會斌曲)

漢宮秋月 (古曲)

專輯唱片

塞外情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