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成果
劉長明一直從事的和諧發展理論研究屬原創性研究。早在1999年,他就專注於和諧發展理論研究領域,明確提出了和諧發展觀,在和諧發展理論園地里潛心耕耘,為回歸和諧鼓與呼,系和諧發展理論的先行者。2001年,他任主編的《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在全國率先開設了特色品牌欄目“和諧與發展論壇”,領和諧發展理論研究之先,在學術理論界掀起了一股清新的和諧之風。以“和諧與發展論壇”為基本研究平台,他形成了學術研究的和諧風格,被稱為學術理論潮頭的“和諧學派”。他認為,和諧發展,就是以心和人和、天和為特徵和指向的發展模式。“三和”的簡單概括,明晰了和諧發展的方向,並指出了和諧發展的路徑。他咬定和諧不放鬆,以研究和諧發展理論為己任,致力於和諧的理論建構,在《北京大學學報》、《自然辯證法研究》、《教育研究》、《中國軟科學》、《文史哲》、《復旦學報》、《人民日報》、《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報刊發表和諧發展理論文章70餘篇,較早提出並系統論證了和諧發展、和諧哲學、和諧思維、和諧社會、和諧文化、和諧倫理、和諧文明、和諧精神、和諧正義、和諧教育、和諧經濟以及和諧生產力等觀點,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代表性論文《和諧是發展之源》(2001)、《發展的陷阱》(2000)、《發展的革命——從可持續發展到和諧發展》(2002)、《我的和諧發展觀》(2003)、《對和諧發展觀的再闡釋》(2005)、《論和諧精神》(2003)、《文明的和諧——兼評塞繆爾·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2003)、《和諧倫理學宣言》(2002)、《天人合意論——對天人和諧的一種大寫意式闡釋》(2004)、《教育的革命——從工業文明的謀職教育到和諧文明的和諧教育》(2004)、《倫理學的革命——從單向倫理到雙向不對稱倫理再到雙向和諧倫理》(2005)、《和諧經濟學初論》(2005)、《和諧文明論綱》(2005)、《和諧就是力量》(2005)、《論“和諧剃刀”》(2006)、《和諧發展與簡單性原則》(2006)、《圓道思維與和諧社會》(2007)、《萬有價值論——以萬有存在和諧共同體的名義》(2007)等被認為是和諧發展理論的奠基之作;他主持和參與的全國教育科學重點課題《和諧教育研究》(200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教育的和諧發展研究》(2003),省級課題《和諧發展研究》(2002)、《和諧倫理學研究》(2001),系較早立項的有關和諧發展理論的科研項目,開啟了全新的和諧視角;2007年,主編的《和諧發展研究》經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2008年,專著《和諧發展沉思錄》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經10年潛心研究,其和諧發展理論框架已逐漸趨向成熟,引起了學術理論界的高度關注。
2003年7月,在劉長明教授指導下,中共歷下區委、區政府在全國社區中率先開展了以“同創文明社區,共建和諧家園”為主題的和諧社區建設活動。這標誌著劉長明從事的原創性和諧發展理論研究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聯姻,理論有了自己的試驗田。
獲獎經歷
共有16項成果獲得國家、省級獎勵:獲第二屆全國青年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1項,獲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首屆省精品工程獎1項,獲山東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獎6項。
理論是灰色的,和諧之樹常青。他創造性地提出的和諧發展理論不僅具有極大的理論創新意義,而且具有較高的實際套用價值,對國家黨政決策部門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在黨和政府將和諧社會上升為決策層面的整個過程中,他關於和諧發展理論方面的前瞻性研究無疑起到了極大的理論推動作用。2006年10月至11月,劉長明應邀參與中共中央委託中宣部課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大理論問題研究》攻關,體現了在理論到決策升華過程中一個學者的應有價值。
由於劉長明教學、科研成績突出,先後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主編(全國)、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濟南市)優秀拔尖人才、省新長征突擊手、青年崗位能手、先進理論工作者、十佳理論人才(濟南市)、先進科技工作者和雙文明先進個人,榮立一等功一次。 人類的思維模式正在經歷著由對抗到和諧這一激動人心的歷史性轉換。“書生報國無他物,唯有手中筆如刀”!告別失衡,回歸和諧,已成了全社會的最強音。劉長明,正在用他那不輟耕耘之筆,關注發展,回報社會,在和諧發展理論研究中創造著新的佳績,播撒和諧發展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