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60年,劉錦川畢業於台灣大學機械系機械工程專業,獲得學士學位。
1962年,赴美國留學,進入美國布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習,先後獲得碩士學位(1964年)、博士學位(1967年) 。
1967年,博士畢業後進入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先後擔任研究員暨高級研究員(1967年-1983年)、合金行為與設計部門主任(1983年-2003年)、院士、資深研究院士(1985年-2005年)。
1980年,獲得國際貴金屬學會首屆亨利阿爾博特獎。
1988年,獲得美國總統獎之一勞倫斯獎 。
1992年,在劉錦川的倡導與組織下,在杭州舉辦了第一屆金屬間化合物國際研討會。
1998年,獲得布朗大學傑出校友金質獎章。
2001年,獲得美國冶金材料期刊金質獎章。
2004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同年6月29日,劉錦川被聘為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名譽教授和長沙材料及其資源實驗室首席顧問。
2005年,擔任美國田納西大學教授暨傑出研究教授(2005年-2008年)。同年12月,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
2006年,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 。
2008年,擔任日本東北大學世界傑出國際研究中心兼職教授。
2009年,被聘為美國奧本大學傑出教授(2009年-2010年)。
2009年,被聘為香港理工大學世界知名學者計畫講座教授(2009年-2011年)。
2011年,被聘為香港城市大學大學傑出教授,同年被聘為台灣大學傑出講座教授。
2015年9月3日,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磁性材料事業部先進機電裝備實驗室客聘高級研究員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劉錦川在揭示金屬間化合物的脆性本質,貴金屬合金的晶間斷裂以及大塊金屬玻璃的新型玻璃形成能力理論判據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工作,並獲得了重要的工程化套用 。20世紀80年代,他開創性地研究了化學計量比和硼的添加對Ni3Al室溫塑性的改善,激發了金屬間化合物的國際研發熱潮。他首次發現鎳鋁和鐵鋁金屬間化合物在室溫下的本徵延展塑性,脆性主要是來自於空氣中水汽引發的氫脆現象。此後國際上針對該方面的研究論文數以千計,環境脆性因而也被認為是導致許多金屬間化合物室溫脆性斷裂和塑性低的新機制,而他的研究也為設計工業用高塑性金屬間化合物提供了寶貴經驗。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和田納西大學全方位的支持下,他和合作者推導出了新的準則(g公式),成功預測了許多玻璃形成體系的玻璃形成能力,對開發強玻璃形成能力和良好加工性能的工程用大塊金屬玻璃體系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
•學術交流
劉錦川致力於促成中美的技術合作,特別是推進中美在高溫材料以及塊狀非晶領域的科學研究,為中國科學家在相關領域的研究迅速進入國際先進水平做出了突出貢獻。在他的努力下,中國在金屬間化合物方面的研究已獲得國際上的廣泛認可。劉錦川與部分中國大學和研究院交換訪問學者,共同開展多組元合金體系過共晶和玻璃形成能力研究 。
•學術論著
截至2016年,劉錦川共發表學術論文344 篇,編輯國際學術刊物20本,主編國際科學期刊4本,獲得美國專利25項。1995年,由國際科學資訊所頒發公布的全球材料科學與冶金學術期刊被引用最多的前五位作者之一(1990年-1994年間)。2003年,由國際科學資訊(ISI)頒發公布的材料科學領域世界高引用科學家 。
人才培養
2011年,劉錦川進入香港城市大學大學任教之後,截至2016年已經培養了3名學生 。
時間 | 畢業論文 | 作者 |
2016 | Phase Stabil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igh-Entropy Alloys | LIU, W. |
2014 | Predic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the glass forming ability in bulk metallic glasses: an atomistic approach | YU, C. |
2014 | Alloy design, characteriza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dvanced ultra-high strength steels strengthened by nano-precipitates | JIAO, Z., |
榮譽表彰
時間 | 榮譽/表彰 |
1980年 | 國際貴重金屬學會(International Precious Metals Institute, IPMI)Henry J. Albert獎(首位受頒) |
1982年 | 布朗大學傑出校友獎 |
1982年 | 貴重金屬學會(Precious Metals Institute)榮譽白金會員(Honorary Platinum Membership) |
1984年 | 美國金屬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Metals, International, ASM)院士會員(Fellow) |
1985年 | 美國能源部(US DOE)能源技術重大影響獎(Significant Implication for Energy Technology Award) |
1985年 | 美國橡樹嶺國家研究院最佳年度科學家(The Scientist of the Year) |
1988年 | 美國能源部勞倫斯獎—美國總統獎 |
1988年 | 美國總統頒發美國能源部勞倫斯紀念獎(EO Lawrence Memorial Award) |
1994年 | 美國礦業金屬材料聯合學會(The Minerals, Metals & Materials Society, TMS)院士會員(Fellow) |
1996年 | 日本金屬學會(Japan Institute of Metals, JIM)頒發最佳論文獎(材料機械性質與機械分析類) |
1998年 | 布朗大學工學院傑出校友金質獎章 |
2001年 | Acta Metallurgica金勛獎章(Gold Medal Award) |
2003年 | 世界科技聯席組織院士會員(Fellow of the World Technology Network) |
2004年 | 美國工程院院士(Member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NAE) |
2005年 |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Foreign Memb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CAE) |
2007年 | 日本金屬學會榮譽會員(Honorary Member of Japan Institute for Metals) |
2008年 | 中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頒發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
2017年 | 泰山友誼獎 |
1979年、1983年、 1990年、2009年 | 工業研究發展期刊頒發四屆全美100大工業研發競賽獎(US I·R Competition Awards) |
參考資料來源: |
社會任職
1992年至2006年劉錦川擔任國際期刊《Intermetallics》主編,2006年起擔任編委會主任(Chairman of the Editors Board) 。他還擔任國家特種礦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客座專家 ,哈爾濱工程大學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學院客座教授 。
人物評價
劉錦川在金屬間化合物、貴金屬合金設計和大塊金屬玻璃材料等領域均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是國際材料界具有重要影響的傑出科學家 。 (中國工程院評)
劉錦川為中國科學家在相關領域的研究迅速進入國際先進水平做出了突出貢獻 。 (2006年中國政府友誼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