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錄長

1931年夏,在省軍區司令部警衛班當警衛員。 1932年春,被調紅十二軍三十四師一○○團團部任通訊員。 1957年,任瀋陽軍區第一副司令員。

1929年秋,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0年2月,參加赤衛隊;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在福建省軍區警衛營三連任班長。
1931年夏,在省軍區司令部警衛班當警衛員。爾後,被調閩粵贛省委警衛班當警衛員。同年冬,被調閩西工農通訊社當秘密武裝交通員,擔負護送上海來的幹部穿越國民黨軍封鎖線到蘇維埃地區的艱巨任務。
1932年春,被調紅十二軍三十四師一○○團團部任通訊員。同年7月,隨軍攻打雁石,在戰鬥中,不顧個人安危,冒著槍林彈雨,把負傷的師長救出險區,立功受獎。8月,在連城縣平坑,由共青團組織介紹轉為中國共產黨員。後任一○○團二連黨支部書記和列寧室主任。次年春,中央蘇維埃地區進入第四次反“圍剿”的第二階段,他在東陂戰鬥中身負重傷,在治療過程中,緊密配合醫務人員與傷病作頑強鬥爭,至10月傷愈,即到紅軍學校學習。結業後留校任二營六連指導員。
1934年7、8月間,紅軍學校進行整編,調中央教導師二營六連任指導員兼二營中心指導員。
1934年10月,隨中央教導師參加長征。至宜章整編後,任十五師四十四團九連指導員。爾後,歷任一軍團警衛連指導員、一軍團二師五連、特務連和二師一團四連指導員。
1935年,紅軍到達陝北,調任陝甘寧軍區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後歷任陝甘寧省軍區獨立團政治委員、延安後方政治部巡視員、留守兵團警衛二團一營政治教導員、留守兵團直屬政治處主任、留守兵團部隊政治藝術學校政治委員等職。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發動內戰。
1945年8月,被調任東北熱河縱隊三旅政治部主任,後歷任熱河軍區十三旅參謀長、冀熱察軍區獨立五旅副政委、四野四十八軍一四三師政委,直接參加了熱河戰役和冀熱察的寧城、建昌、崇禮、獨石口、舊屯、隆化等殲滅戰或保衛戰,還參加了遼瀋戰役的塔山阻擊戰,參加了平津戰役和解放大江南北、大西北戰役,為解放全中國作出了貢獻。
解放後,歷任炮兵二十一師政治委員、東北軍區炮兵幹部部部長、中國人民志願軍炮兵部部長,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1955年,調送解放軍軍事學院炮兵系學習。同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
1957年,任瀋陽軍區第一副司令員。次年7月,調任福州軍區炮兵司令員。8月23日,奉命炮擊金門,給盤踞金門騷擾沿海、搶劫漁船的國民黨軍以沉重打擊。“萬炮震金門”,威懾了台灣當局,保衛了海疆安寧。炮擊開始後,便認真做好炮兵連隊迫切要求渡海解放金門的思想工作,堅決貫徹中央軍委“打而不登”的決策。金門全面被封鎖時,美國軍艦保護台灣當局向金門運送物資。戰士們個個義憤填膺,對此,又深入做好指戰員的政治思想工作,反覆講清這次炮擊的目的意義,嚴格執行上級“痛擊蔣艦,警告美艦”的指示,從而出色地執行了中央軍委的命令。
1970年12月,“文化大革命”期間,任中央軍委炮兵副司令員,即排除各種干擾,積極抓好部隊訓練,抓好典型推廣,以點帶面做好工作,為提高部隊素質作出貢獻。“文化大革命”後期,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迫害,雖受衝擊,但始終立場堅定,堅持原則,與之作了不懈的鬥爭。
1980年初,因患膽管癌住院治療,至2月27日病情惡化,經搶救無效,逝世於北京,享年67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