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運鋒

劉運鋒,原名劉運鴻,又名劉孟顧,1882年出生,湖南省慈利縣江埡鎮人。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劉運鋒,原名劉運鴻,又名劉孟顧,1882年出生,湖南省慈利縣江埡鎮人。出身官宦之家,其父劉武繩讀書出身,官至辰州營都司,因與百姓接觸較多,家境雖富庶卻知體恤人民,無驕惰之氣。

人物經歷

劉運鋒幼時在鄉讀私塾,所學多為孔孟之書、程朱理學,受家庭影響,以建功立業為理想。後輾轉赴長沙,進湖南高等工業學堂學習,對新思想有所接觸,在校參加反帝反清運動。

1904年在校參加黃興等人組織的革命團體華興會。1905年任長沙《俚語日報》職員,不久因在街頭散發反清小冊子《血淚書》被湖南巡撫端方逮捕入獄,監禁三年。1908年東渡日本留學,入大學政治經濟科學習。次年在東京參加同盟會,與孫中山常有來往,追隨孫中山參加各種革命活動。

主要功績

1911年,劉運鋒從日本回國。辛亥革命爆發後任湖北都督府軍事委員,參加了光復荊沙之役。1912年調任宜章知縣,同年加入國民黨。“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赴日本建立中華革命黨,繼續討袁護國。其時袁世凱擁有強大的軍事政治實力,相繼剪除了各省的民主力量,一些資產階級民主陣營里的動搖分子及封建勢力紛紛倒戈,而劉卻在1914年革命處於低潮時毅然參加了中華革命黨。此舉被袁世凱察覺後,以“附逆文告,語多狂悖”之罪對劉進行通緝,並查抄家產。劉因此避走日本,一邊繼續參加倒袁活動,一邊在日本政治學校政治經濟科補習。

1916年袁世凱死後,劉運鋒劉回國任武昌政府僉事。1917年孫中山領導護法運動,劉參加了討伐吳佩孚的戰役。1918年起歷任寧遠、安化、平江、桃源、樂昌、通山等縣縣長,任上皆勤勉恭謹,保境安民,盡職盡責。1929年在廣東樂昌縣長任內,敦請業師陳宗瀛主持編撰《樂昌縣誌》,並輔助陳考核、增補、核對《九溪衛志》。1939年8月,湖南成立臨時參議會,劉被參議會議長趙恆惕委任為參議員,後相繼調常德、益陽、衡陽行政專員公署或市政府任秘書。1943年日軍攻陷湖南大部,劉無奈之下舉家避難貴州。

抗戰勝利後返湘,1946年任湖南省政府參議。1947年冬選任慈利漊江中學董事長。劉在任期間思想開明、愛護師生,對漊江中學進步教師掀起的“北山墾荒”鬥爭給予了有力支持。1948年離職往津市經商,後閒居長沙。

1951年受聘擔任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1953年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劉工於書法,其字雄勁逸宕,清峻灑脫,別成一格。平生藏書盈屋,土地改革時全部捐給政府,以木帆船兩隻運至縣文化館收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