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16年,劉質平在浙江一師畢業,在恩師李叔同的鼓勵與資助下,為求新知,東渡日本,入東京音樂學校學習音樂理論與鋼琴,同時研究藝術教育。
1918年 夏回國,從此便將畢生精力奉獻給中國的音樂教育事業。通過音樂教育實踐,劉質平認為:“在人家學校里做教師,要想發展藝術很不容易,處處受牽制,除非自家辦藝術專校。”
1919年秋,劉質平與吳夢非、豐子愷創辦了以培養中國小藝術師資為宗旨的、中國最早的一所私立上海專科師範學校,吳夢非任校長,劉質平任教務主任;學制初仿日本,後效德國。分普通師範、高等師範兩科,前者招收國中一二年級學生,入學後音樂、圖畫及手工三者兼學,培養國小藝術師資;後者招收國中或師範畢業生,入學後,分圖畫音樂及圖畫手工二組,培養中學及普通師範的藝術師資,學制均為二年。
1921年7月,上海美專增設高師科圖畫音樂系,劉質平應該校校長劉海粟之聘,擔任圖音系音樂組主任。教師有潘伯英、張湘眉等。當時的上海美專,從校舍、規模、教師陣容到學生人數等方面,都居全國同類學校之首,劉質平認為,在這裡提倡音樂教育,影響會更大。因此,他建議劉海粟在校內增設音樂系,他負責籌辦。當這一建議被採納後,劉質平即以其實幹的精神,很快打開了上海美專音樂教學的新局面。劉質平在上海美專辛勤耕耘達10年,培養了不少音樂人才,因此,在上海美專校史上,劉質平被譽為該校音樂系的奠基人。
1923年,學校改名為“上海藝術師範學校”,一年後在此基礎上又擴大成“私立上海藝術師範大學”,設有藝術教育系、音樂系、西洋畫系、中國畫系。該校在創建後的8年中丨共培養藝術師資近千名,除內蒙古外,幾乎遍及全國各省,其中在音樂教育界影響較大的有錢君陶、邱望湘、沈秉廉、蕭而化、唐學詠、何笑明(銘)、徐希一等。
1923年,中華美育會在上海成立。這是一個由上海專科師範及愛國女學教師劉質平、吳夢非、豐子愷等發起的,以提倡美育為主旨的新式音樂社團,成員大多數是學校音樂美術教師,來自全國,不到半年時間就發展了數百名會員,成為當時南方最大的藝術社團之一。當時的許多著名的教育家、藝術家如劉海粟、歐陽予倩、陳仲子、周玲蓀、胡懷琚、傅丨彥長等都是該會的會員。他們曾經舉辦圖畫、音樂講習會等活動,來提高會員的業務水平。為了擴大社會影響,於192丨0年4月還創辦了該會會刊《美育》,吳夢非任總編輯,音樂、圖畫、手工、文藝4個部門的編輯部主任分別為:劉質平、周湘、姜丹書,歐陽予倩。該刊以宣傳美感教育和藝術民丨主化並探討有關藝術教育問題為辦刊宗旨。
1926年5月1日,由上海美專音樂教育研究會創刊編印的《音樂教師的良友》問世。其辦刊宗旨為“極審慎地把最適當的教材供給全國中國小教師採用”,“使社會人生受著音樂教育的諧和、感化”,劉質平發表了《我對於本刊第一步的希望和工作》的文章。他說:欲使中國音樂在未來世界樂壇上站一重要位置“非從音樂教育入手不可,”而音樂教育的發展又必須“一方面培養未來音樂教師的良好人才,一方面增進現任一般音樂教師的樂識和技能”。因此,他主張這份刊物應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內容:1、音樂理論常識;2、本國鏇律曲譜;3、歌曲教材。劉質平在這份刊物上發表了三首創作歌曲《小船》、《蝴蝶和小鳥》、《春遊》;並且連載了《普通樂理講話》和《普通和聲學講話》。
1931年秋,他又與徐朗西、汪亞塵等在上海創立了新華藝術專科學校及附屬藝術師範學校。1937年夏,他的學生唐學詠在杭州創辦了杭州音樂館,他出任教務主任。從1918年至1937年這2丨0年中,劉質平還兼任至少10餘所學校的音樂課。如:中國體操學堂、中國女子體操學校、兩江女子體育師範、國立暨南大學師範科、愛國女學師範科、務本女學師範科、南通伶工學社、南通女子師範、江蘇第二師範、浙江第二、第四師範等。由此可見,劉質平為音樂教育事業所付出精力之大和毅力之強,堪為後人讚佩!抗戰期間,劉質平在浙江金華師範、金華中學、碧湖浙江省臨時聯合師範等學校任教。1947年春,受聘為國立福建音專教務主任與作曲教授。
新中國成立後,他進入華東人民革命大學政治學院學習,結業後於1951年應聘到山東師範學院藝術專修科任教授和音樂組主任,並被推選為首屆山東省音樂工作者協會副主席。1957年他被錯劃為右派受到處分。文革期間,“劉質平再次受到衝擊:抄家、降級、揪斗、掛牌遊街、關押牛棚……在莫須有的罪名面前,這位飽經風霜的老人沒有屈服。”1971年退休,次年回到上海。
1978年10月24日病逝。
作品影響
一、作為現代音樂教育家,劉質平不僅積極倡導、參與興辦藝術學校,而且身體力行地在十幾所學校里兼任音樂課,親自進行音樂教育活動,培育出了大量的、對後世乃至現在有用的音樂人才;
二、作為音樂教師,劉質平編寫出版了《唱歌教本》(一)(1923年)、《開明唱歌教材》(第一至四冊)(1935年)、《中等音樂理論教科書》(第一集)(1926年9月)、《開明音樂教程》(第一、二冊)(1934年11月)、《彈琴教本》(第一、二冊)(師範講習科用1923年)、《樂理教本》(兩冊)(師範講習科用1923年),在福建音專和山東師範學院任教期間還著有《歌曲作法》(一、二卷)、《國小唱歌教學集》(上、下冊)、《中學歌曲教材集》(第一至三冊)、《實用和聲教材》(上、下冊)、《對位法》、《鍵盤伴奏基本練習》(上、下冊)等等;
三、作為作曲家,劉質平在《美育》、《音樂教師的良友》等刊物上,創作發表了大量的歌曲作品,尤其是兒童歌曲。如《讀書樂》、《中國體操學校運動會歌》等等;
四、作為音樂理論家,劉質平針對中國當時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弊端,旗幟鮮明地發表了《中國音樂教授的缺點》和《致新學制課程標準起草委員會討論中國小音樂科課程綱要的意見書》等對中國小音樂教學提出自己的看法。如他主張:“國中樂歌應改稱音樂科”,“中國小音樂科課程應當銜接”、“審核中國小音樂科課程綱要宜審查中國小音樂科教材”、“國中音樂科教學目的,那教育和技能二方面,是並重的,一方面涵養美的情感和融合的精神,一方面養成識譜和歌唱的能力”等等。他的這些主張在當時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也具有現實的意義和價值。
人物故事
與弘一法師關係
劉質平與恩師李叔同情同父子。李於1918年出家,法號弘一法師,此後24年間,質平經常接濟其生活費用。弘一法師逐年將其書法精品交質平保存,計有屏條10幅、中堂10軸、對聯30幅等。晚年把乃師遺墨全部捐獻給國家。
一九二一年八月,李叔同應經亨頤校長之聘,辭卻上海城束女學教職,轉赴杭州浙江兩級師範學校(翌年更名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簡稱浙一師)擔任圖工科音樂圖畫教員。揭開了中國近代藝術教育的新篇章。這是李叔同一生的重要階段,由於博學多能,多才多藝,因而威信超群:“只要一提起他的名字,全校師生乃至工役沒有人不起敬的。”劉質平有幸躬逢其威。
是年初,劉質子于海寧高中畢業,以優異成績考入浙江兩級師範學校。入學後,由於學業出眾,家境貧寒,因而獲準免交學雜、書、膳、宿各費,先讀頊科接讀師範科,歷時五年。同年九月,他始從李叔同學習音樂,體覺到前所未有的教風:一是奉行為人師表,人格第一。課前作好一切準備,端坐鋼琴旁恭候學生上課。兩塊活動黑板寫滿講課要點,樂譜端放鋼琴蓋,只等上課鈴響便按預定計畫授課;二是因地制宜,自編教材。所授歌曲多選外國曲調填詞,所授琴曲也多選外國名曲另配伴奏譜,結合講課、傳授西洋和聲作曲知識。劉質平由此茅塞頓開愛上了音樂。
一九二一年嚴冬的一天,大雪瀰漫,積雪盈尺,劉質平獨自在琴房反覆彈琴揣摩,練習作曲,終於寫下了處女作,懷著難以抑制的喜悅,當下便持譜去李叔同宿舍求正,見師接過曲譜審視良久不語,劉質平唯恐老師責備急於求成,一時羞愧交加,“幾置身於無地一。因為音樂課從未要求學生練習作曲!正當他忐忑不安之際,忽聞李叔同宣布:“今晚八時三十五分到音樂教室,有話當面講。”說完微微一鞠躬,送劉而去。及晚風狂雪大,校園裡一片銀色世界,劉質平提前來到音樂教室。只見門口已有足跡,然“教室門關,聲息全無一,乃佇立門外靜候。約過十餘分鐘,突然燈亮門啟,李叔同持表出門,指看掛表時針高興地說:“時間無誤,一分不差。”緩打量劉質平周身披雪,全身哆嗦,囑可去,有話可明日再講。
殊不知僅此一曲一約,他已被李叔同認定是叮資栽培的音樂人寸:每周浦授樂理一小時、鋼琴一小時。及至赴寧兼課,李叔同又安排他從美國鋼琴家鮑乃德夫人上鋼琴,從而為劉質平日後深造打下了基礎。
一九一五年九月,李叔同應江謙校長之聘兼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音樂、圖畫教職。每周須乘汽車往返杭、寧二地。兩地奔波十分勞累。但他仍堅持給劉質平補授音樂理論,還通過寫信幫助劉質平排難。如開學初,劉質平由於學業繁重,體力不支而病倒,心情十分苦悶。李叔同寫信勸慰云:“質平仁弟足下:
尊狀近若何?至以為念。人生多艱,不如意事常八、九。吾人於此為當鎮定精神,勉於苦中作樂,若處處拘泥,鏇勞腦力,無濟於事,跡自若耳!吾弟臥病多時,暇可取古人修養格言(如《論語》之類)讀之,胸中必另有一番境界。
下半年仍來杭校,不佞甚願輿吾弟常相眾首也。秋泛近佳!”
寥寥數語,愛才之心躍然紙上。
一九二八年秋,劉質平於浙一師畢業。在李叔同的鼓勵下籌措旅費抵達東京,投師補課,準備報考東京音樂學校。一到東京他便發現許多中國官費留學生不受門方歡迎:日本學生或作惡言譏諷。或作“滑稽訕笑之態”,今人惶惑苦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