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石泉[西南民主聯軍川東遊擊縱隊第七支隊副政委]

化名曉聲、簡戎、聿明。重慶市雲陽縣竹溪鄉劉家壩人。1937年在鄉中心國小任教,積極組織團體開展抗日救亡活動。1938年初參加中國共產黨,曾任區委委員。皖南事變後,先後擔任黨的合川金子鄉特支書記、區委書記、合川工委委員。1948年任上川東第七工委副書記、西南民主聯軍川東遊擊縱隊第七支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職務。積極組織民眾開展武裝鬥爭,發動和領導了岳池伏龍起義。1948年12月,在重慶由於叛徒出賣而被捕。1949年11月27日,在重慶“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監獄大屠殺中犧牲。

簡介

西南民主聯軍川東遊擊縱隊第七支隊副政委

人物生平

1937年夏,劉石泉在萬縣豫章中學國中畢業,經地下黨員余曉東介紹,回到雲陽縣竹溪鄉國小教書。

當時,正值“蘆溝橋事變”爆發,劉石泉懷著滿腔義憤經常給學生講解抗戰形勢,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罪行。他組織了“抗日救亡宣傳隊”到鄉村和場鎮,張貼標語,舉行演講,演出抗日話劇,教唱救亡歌曲,激發民眾的抗日熱情。還組織了“竹溪鄉學術研究會”(後改名“讀書會”),募捐籌集經費,訂購了《新華日報》、《解放》、《民眾》、《全民抗戰》、《戰時青年》等進步報刊,組織吸引大家閱讀學習。在讀書會和民眾夜校里,他大力開展團結抗日宣傳。竹溪鄉的抗日救亡活動熱火朝天地開展。1938年春,劉石泉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當時,劉石泉組建的竹溪鄉民眾夜校越辦越紅火,學員多,經費不足,又缺乏校舍。他便帶領十多名夜校學員,直奔大惡霸地主王函東住處,理直氣壯地去要他立即交出獨霸的公田公產,然後又邀統戰朋友前去做其工作,迫使王函東交出了已把持了幾十年的十餘畝公田和幾十間瓦房的祠堂公產。鬥爭贏得勝利,受到民眾稱讚。

劉石泉入黨以後,刻苦鑽研馬列著作,如饑似渴地學習毛澤東關於農民運動的論述。他常向黨內同志講:“革命離不開農民,革命必須給農民帶來好處,農民才會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捨生忘死地為之奮鬥。農民在中國占絕大多數,有他們支持和參加革命,中國革命才會取得勝利。”他十分關心農民的利益,身體力行地從事農民運動。

1937年下半年,劉石泉把附近的農民組織起來,成立了“農民互助會”,並使之迅速發展到三四十人,通過開展農民自救互助活動,密切黨和農民民眾的聯繫。不久,縣政府實施“復興農村計畫”,劉石泉藉機爭取劉鳳章(雲陽縣參議員)的支持,將“農民互助會”改建為“劉家壩農村信用合作社”,從而向縣合作金庫貸款一千餘塊銀元,及時發給百餘戶入社農民,解決了他們的急需。

1938年春夏之交,經黨組織同意,他通過黨的統戰關係,爭取到竹溪鄉第九保保長和鄉公所民政幹事的職務。此後兩年多,他利用這種合法身份,把土豪劣紳玩弄於股掌之間,盡力保護了農民的利益。

194l年“皖南事變”發生後,反動派大肆捕殺共產黨員,加之中共雲陽縣委一委員自首叛變,使早被國民黨雲陽當局看作眼中釘的劉石泉處境十分困難。3月的一天,黨的雲陽縣委通知他“立即轉移”,這時,他既是雙江、竹溪、黃石、九龍、盤石等地區黨組織的負責人,又是十餘口人的一家之主,具體問題不少。但他迅速對小江地區幾個鄉的黨組織作了周密的布置和妥善的安排,當晚,連向親人告別的話都沒講一句,便乘著夜幕,離開了故鄉,步行八九十里路,次日上午到了萬縣安徽旅鄂中學,找到了在這裡念書的侄兒、地下黨員劉鉅卿(石泉負擔其念書所需經費),向他講明了風雲突變、烏雲密布的形勢,告誡他一定要堅定革命信念,經受住考驗,並叫他轉告家人“團結一致,克服家庭困難”,送其一本《聯共(布)黨史》,再三叮囑要“認真學習,做一個堅強的共產黨員”,然後化裝乘船赴渝。

劉石泉相繼在重慶、巴縣、江北等地工作一段時間後,於1945年夏,受中共中央南方局派遣,去合川縣金子鄉開展農運工作。通過南方局先期派遣的以鄉長職務為掩護的地下黨員陳伯純,謀到了鄉民政幹事的職務作掩護,努力開闢新區工作,積極發動組織民眾,大力組建黨組織,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堅決的鬥爭。

他緊密聯繫農民民眾,金子鄉的男女老少都親昵地叫他“劉師爺”;有人稱王稱霸欺負貧弱時,他總是以“履行鄉民政幹事的職責”為名,挺身而出打抱不平;他努力辦好流動的農民夜校,讓更多的農民民眾受到教育啟發,識字、提高覺悟;然後,建立民眾組織,開展民眾鬥爭。劉石泉利用民間習慣而又能公開的組織形式,發動民眾組成“生期會”、“姊妹會”、“互助會”,從中發現和培養農民運動積極分子,繼而秘密地組織了“農民協會”、“三抗社”。到1947年,金子鄉14個保普遍建立了農民協會,並發展到周圍十多個鄉及武勝縣真靜、農旺、街子、清平等鄉,農會會員達萬人以上。在農會成立大會上,劉石泉宣布:農民協會是維護農民利益的民眾組織;目前就是要組織農民民眾反對抽佃、加租加押,實行“三抗”(抗丁、抗糧、抗捐稅)鬥爭。為此,石泉在建立和發展農會組織的基礎上,組建了“三抗隊”,把隊員分別編為彎刀隊、鐮刀隊和武工隊,開展反徵兵、反征糧、反徵稅的鬥爭,以破壞國民黨反動派的兵源、糧源和財源。

劉石泉心裡揣著一團火,把金子鄉農民運動的革命烈火熊熊燃燒起來。

1948年8月,黨的川東臨委決定:在華鎣山區域的廣安、岳池、武勝、合川、渠縣發動起義。劉石泉擔任了西南民主聯軍川東遊擊縱隊第七支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同張蜀駿、楊奚勤等發動和領導了岳池伏龍起義。

8月22日,300多名武裝起義的指戰員以及成千上萬的貧苦農民,在岳池走馬嶺舉行誓師大會。會上,劉石泉十分激動地說:“同志們,義旗已經高舉,我們要與敵人血戰到底,為解放全中國貢獻自己的青春。”

當即,起義部隊開到伏龍街上開倉濟貧。不幾天,劉石泉又從合川蕭家、石龍等地帶來隊員60餘人,起義部隊增至400餘人槍。隨後,第七支隊以佯攻縣城姿態,在各鄉迂迴,壯大軍威,途中多次與警察、鄉丁交火。27日在渠河以西與岳池縣警察隊鏖戰中,一舉生擒警察12人,繳槍14支。

敵人把這支起義部隊視為洪水猛獸,立即調集了省保全團、重慶內二警總隊以及附近幾個縣的反動武裝共一萬餘人,對起義部隊瘋狂進行圍剿。

28日下午,劉石泉等率領部隊在伏龍鄉劉家院子,正作攻打黑耳場的戰前動員時,忽報敵人已控制周圍山頭,前鋒逼近我營地50米處的井邊。劉石泉臨危不懼,鎮定自若地指揮部隊突圍,命秦耀、伍俊儒帶領數名神槍手,躍登左側斷橋,對井邊敵人開火。當敵機槍手中彈倒地、敵火力被壓下來後,劉石泉沖入敵陣,打開一條血路,掩護戰友突圍,終於使部隊轉危為安。為保存這支革命力量,劉石泉等研究決定將部隊化整為零、分散隱蔽。他語重心長地對戰友們說:“我們留下來的同志就是革命的火種,將來轉移到哪裡,就要在哪裡發展壯大黨的組織,點燃革命的火炬。”

起義失敗後,劉石泉轉移到重慶,肩負成批同志的轉移、安置等艱巨複雜而又十分危險的任務。當時,僅與他同時抵渝的幹部就有20多人,還有不少游擊隊員將陸續到達,但能在重慶安置社會職業的只是個別的,多數人要通過組織轉移到外地。在他們離開重慶之前,要解決吃住,離開重慶時還得提供足夠的路費。為此,在重慶黨組織的關懷支持下,劉石泉多方奔走。一天,廖寧君在街上見到他,關心地對他說:“劉大漢,你是在敵人通緝令上的重要人物,要特別注意小心,活動要更加隱蔽些呵!”劉石泉風趣地回答:“怕么子,我腦殼上又沒有刻字,哪個曉得我是共產黨?”接著,又堅定地說:“我就是被敵人抓去,也沒有么子不得了,為革命而死,死有何憾!”上級黨組織也十分關心石泉的安全,叫他撤離。他說:“這么多人要轉移,要吃住,在這緊急關頭,在革命需要我的時刻,我能只顧自己的安全而離開嗎?為了黨的工作,這條命豁出去了!”

石泉全身心地撲在工作上,他穿的衣服,常常是剛在這裡要來,又在那裡脫給了缺衣的戰友;從早到晚忙碌一天,往往只靠幾個燒餅充飢。為了輕減組織上的經濟負擔,他上街去賣冰糕,還賣過報紙。就這樣,在走街串戶,聲聲“冰糕”、“買報”的叫賣聲中,出色地完成了黨組織賦予的任務。

1948年12月的一天。劉石泉赴約,去見由華鎣山轉移到重慶安排在臨江門茶館作茶房的陳某。不料陳已先期被捕叛變。當石泉剛步入茶館大門時,幾隻烏黑的槍口對準了他。

敵人把劉石泉關押在石灰市監獄,後提到重慶行轅二處刑訊,捆綁吊打,要他交出黨組織。他料定自己是被叛徒出賣,於是,毫不含糊地承認自己是共產黨員,同時鄭重宣告:“組織情況屬於黨的機密,是不會講的!要打要殺隨你便!”特務又把他按倒在老虎凳上加磚,他大喊大叫後故作癱瘓不支,閉目緘口。隨後,敵人把他押到“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監獄,囚禁在樓下第八室。

黑牢,鎖住了石泉的身,但關不住他的心。入獄以後,他的言行堪稱難友們的楷模。難友們衣服破了,他幫助縫好;難友們病了,他千方百計地找藥;牢房臉盆壞了,他主動設法修理;洗水池、沖廁所,他總是走在前頭;難友們學習有困難,他耐心輔導;他自己的學習也從未間斷。同時,石泉把更多精力和時間,放在了如何使難友們早日衝出牢籠,策劃越獄和營救工作上。入獄不久,石泉就與難友們一起,對特務進行策反工作。他們採取區別對象,謹慎從事,指明前途,曉以大義,政治攻心,扶持貧困,資助經濟等多種辦法,促使特務從敵壘中分化出來,為難友所用。石泉通過策反對象,使獄中與重慶市地下黨組織的林向北等同志接通了聯繫;通過策反對象,送出了由石泉組織繪製的渣滓洞監獄牢房地形圖。他以共產黨人鋼鐵般的意志,用手指甲在牢房牆壁上,一筆一划地刻下了“獄中大事記”,把對敵人的仇恨深深地埋在了心底。

正當劉石泉帶領難友們加緊越獄準備時,狡猾的敵人突然合併監舍,調換牢房。有組織、有準備的應變計畫落空了。

1949年11月27日,我人民解放軍威逼重慶,敵人似秋後的螞蚱,發出了絕望的哀鳴,對囚禁在“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監獄的革命志士,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劉石泉,這位英勇的共產主義戰士,同難友們一起高唱“國際歌”,高呼“打倒蔣介石!”迎著敵人罪惡的子彈,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