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發英[湖北省長陽縣龍舟坪鎮花坪國小副校長]

劉發英[湖北省長陽縣龍舟坪鎮花坪國小副校長]

劉發英,女, 土家族,1970年3月生,1991年參加工作,湖北長陽磨市人,中共黨員,大專文化,國小高級教師。 現任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龍舟坪鎮花坪國小副校長,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助學啟智工程理事會副理事長。“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希望工程園丁獎”獲得者,湖北省優秀共產黨員,湖北希望工程愛心大使,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2017年7月24日,劉發英被評為德耀中華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劉發英[湖北省長陽縣龍舟坪鎮花坪國小副校長] 劉發英[湖北省長陽縣龍舟坪鎮花坪國小副校長]

從2005年開始,劉發英以“英子姐姐”為網名開展網路助學,並首創全透明的“一對一”網路助學模式,搭建起網路公益的信義橋樑。起初,她滿懷愛心,卻遭遇質疑,但她不改初衷,用12年的執著與真誠書寫了一段網路助學誠信傳奇。

劉發英在受助學生林天曉家走訪 劉發英在受助學生林天曉家走訪

為贏得網路公益人士信任,她將自己的真實姓名、單位、電話等信息在網上公布,堅持親自走訪每一個貧困學生家庭,詳細收集學生資料,並不厭其煩地將這些資料拍照後上傳到“英子姐姐”助學網“待資助信息”板塊,網友只要點擊一下,就能了解學生基本情況,選擇資助對象,並通過網頁留下的電話和地址,通過詢問或者實地回訪等方式加以驗證。當“一對一”資助款一到賬,她又把相關信息轉到“已資助信息”板塊,公布該學生資助人的網名、資助金額等,並督促學生與資助人取得聯繫。團隊中法律顧問則像“紀委書記”一樣,一一電話回訪核實相關情況。所有資助人和受助學生只要在助學網站上輸入他們的名字,就可以清清楚楚看到資助與受助情況。“有人用網路惡搞,有人用網路出名,她卻用真誠與信義凝聚四海愛心。”江蘇常州黑牡丹公司退休老人戴先生用近半年時間挑選全國助學網站後,感動於劉發英誠信助學的執著與無私,先後通過劉發英和她的助學團隊資助12名貧困學生共21萬餘元。2017年3月,戴先生義捐200萬元設立了“英子姐姐”助學基金。

在劉發英的工作室,保存著100多本厚厚的“信義愛心賬本”,詳細記錄著12年來每一筆捐款的來源,捐款人地址、電話號碼、QQ號、金額,受捐學生姓名、學校、年級等重要信息,包括全部匯款和轉款單據複印件存檔。這100多本助學登記冊,記載著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700多位網路公益人士跨越民族與國界的無疆大愛,也積澱和見證了劉發英及其團隊12年傾情助學的至臻之愛與無價信義。12年來,劉發英堅持以誠聚愛,以信取義,終於贏得1700餘名網路愛心人士信賴,募集愛心助學善款1680多萬元,資助了2780名大山裡的貧困孩子實現求學夢想。

獲得榮譽

劉發英 劉發英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希望工程園丁獎”(1996年);

“湖北省優秀共產黨員” (2011年7月);

“湖北省第三屆師德標兵”(2011年9月);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2011年9月);

“湖北省農村優秀教師”;

“湖北希望工程愛心大使”;宜昌市“百名學生最滿意的教師”;

宜昌市“三八紅旗手”;

宜昌市“十大愛心媽媽”;

宜昌市師德楷模;

宜昌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

2010宜昌市十大民選新聞人物;

宜昌市關工委先進個人;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勞動模範;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優秀共產黨員”;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十大傑出青年”;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首批骨幹教師;

“中國網事·感動2011”網路人物;

中國文明網“中國好人”稱號;

全國先進工作者;

全國三八紅旗手;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榮登“中國好人榜”。

2015年9月28日,劉發英被選為由中國扶貧基金會和中央主要新聞媒體共同發起的,2015中國消除貧困創新獎候選人。

2017年7月24日,劉發英被評為德耀中華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

2017年9月1日,榮獲2017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2017年11月,獲得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2018年1月,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人物言論

劉發英老師 劉發英老師

◆“看著山裡的父老鄉親生活是那樣艱難,我的心在流血;看到孩子們學習和生活的條件是那樣艱苦,我感到心裡沉甸甸的。我劉發英惟有紮根山區,認真工作,為山裡的人民民眾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儘自己的一分力,才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 ““那些網友的愛心是最可貴的,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受他們的感動。”

◆“無私奉獻網路不虛擬,熱心助學人間有真情!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繼續把網路助學當作我教書育人之餘的另一份事業,用心經營下去,為貧困孩子們多謀取一些救助,讓更多的貧困學子沐浴到網路助學的恩澤,用實際行動履行我在黨旗下的莊嚴承諾。”

◆ “‘英子姐姐’是一個愛心稱號,它不屬於我個人,它屬於整個助學團隊。”

◆ “本職工作外扶貧濟困,是我無怨無悔的選擇。我會沿著這條助學之路矢志不渝地走下去,把這份愛心擴大到宜昌市,讓網路助學恩澤更多的貧困學子。” ◆“我現在最盼望的是,把助學與感恩教育融為一體,鼓勵孩子們學業有成找到工作之後,自願成為‘英子姐姐’基金的資助人,把愛心一代一代傳遞下去。” ◆“最期盼的,就是受助的學生將來工作後,能傳承愛心,盡己所能,回報社會。”

主要事跡

自願到邊遠貧困山區工作 一乾就是18年

劉發英老師給受助學生送去資助款 劉發英老師給受助學生送去資助款

1991年6月劉發英師範畢業後,填寫了"不回磨市,支援邊區"八個字的分配志願,因此她被分配到長陽最邊遠最貧困的黃柏山鄉陳家坪國小支教。黃柏山遠比她想像的更艱苦,那裡山大人稀,氣候惡劣,交通不暢,而學校的設施和辦學條件就更差。校長把她引到一間土壘的小屋,找來兩條板凳,在上面放上幾塊木板,這就是她的床。她不會做飯,很多時候只好靠吃麵條生活。不過她不在乎,慢慢適應了這一切。

她把家訪作為第一工程。她的學生分布在方圓幾十里的高山峽谷之中,但沒有哪個學生的家裡她沒有去過,很多還去過好多次。黃柏山的荊叢小路、懸崖棧道,無不留下她的腳印。通過家訪,她真實地掌握了學生的家庭情況,千方百計地為困難學生排憂解難。

劉發英被聘為長陽助學啟智理事會副理事長 劉發英被聘為長陽助學啟智理事會副理事長

那時經常停電,她點著煤油燈或蠟燭,甚至吊著手電筒備課、批改學生作業,常常直至深夜。她對自己有個基本要求:“怎么也不能誤人子弟!“她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逐步形成了收放自如的課堂教學風格。她熱情投入教學改革和教育科研,公開課,示範課、研究課多次在鎮、縣級獲獎。她愛讀書、愛思考,愛動筆,四十餘篇教育教學研究文章先後在國家、省、市、縣各級教育刊物上發表。

3年後,與她同來黃柏山的五位同事相繼下山了,進城了,她也有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但最終選擇了留下,在黃柏山堅持支教近12年。這期間,她於1996年獲得“全國希望工程園丁獎”,1997年成為全縣首批語文骨幹教師(全縣僅17人)。1997年4月黃柏山鄉黨委、政府發文開展向劉發英同志學習活動。

直到2009年8月她離開資丘鎮,調進縣城花坪國小時,共在黃柏山、資丘(2002年黃柏山鄉合併到資丘鎮)支教18年,而且從沒有要求過調動。

敬業、執著、進取,她從一名普通教師成長為“優秀校長”

2003年3月,

劉發英被聘為“湖北希望工程愛心大使” 劉發英被聘為“湖北希望工程愛心大使”

黃柏山鄉合併到資丘鎮後,組織上調她到白沙坪國小任校長,她在該校任校長5年,後來任涼水寺希望國小校長1年。2009年8月以來在縣城花坪國小任副校長至今。

她在教育工作和學校管理中堅持“以人為本”理念,滿腔熱忱,真心誠意地理解、對待每一位教師,實實在在地關心、呵護每一位學生,和藹可親地接待每一位家長,精心營造健康和諧的教育環境。由於她的率先垂範,把所在的白沙坪國小和涼水寺希望國小建成為充滿生機的“親和校園”,打造出一支“和諧進取,共生共榮”的教師團隊。她勤思考、肯創新,在校本課程開發中,率先開展了"民族文化進校園、民間藝人進課堂"的嘗試。每年縣教育局表彰的幾類先進學校中,她所在的學校都榜上有名,獲得了“宜昌市寄宿保育制示範學校”、“長陽縣一等學校”等多項榮譽。

2009年8月,她家裡幾位親人頻遭變故,縣教育局了解到她的特殊困難,主動將她調到縣城花坪國小。當她要調走的風聲傳出後,當地幹部、民眾、家長20多人聯名向縣局寫出《請願信》,要求將她留在當地學校。縣教育局曾派一位副局長專程前往當地做民眾工作。後來人們體諒她的家庭困難,才予放行……調到縣城花坪國小,劉發英分管學校德育、安全衛生和關工委等管理工作,2010年秋季學期花坪國小被縣教育局評為十個“文明禮儀先進單位”之一,而她執教的花坪國小五年級語文總成績在上學期期末考試時,在龍舟坪鎮名列第一。

開網路助學先河,用真情凝聚四海愛心

“英子姐姐”和受助學生在一起 “英子姐姐”和受助學生在一起

劉發英因在網路上註冊“英子姐姐”,開展網路助學活動而獲得“草根英雄”、“中國好人”等稱號。她與網路助學結緣始於2005年秋季,那時她在資丘鎮白沙坪國小任校長,學校里有部分貧困家庭的孩子讀不起書,面臨失學危險,作為校長,她為此苦心焦慮……一次她接待了兩位來自武漢“心之旅”的助學志願者,才第一次接觸到“網路助學”的概念,從那時起,她便也嘗試著在“心之旅”註冊了“英子姐姐”的網名,並開始通過“心之旅”發布資丘鎮貧困學生的信息。

網路是虛擬的,存在不少陷阱。“英子姐姐”要想獲得廣大網民的信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她堅信信任是可以通過以心換心來獲得的。為了儘快得到廣大網友信任,“英子姐姐”在網上留下自己的真實信息,包括姓名、工作單位、職務、生活照片、電話和QQ號等。在與網友的交往中,“英子姐姐”總是亮真心、講實話、吐真言,推心置腹,對方也通過實地考察等多種方式加以驗證。這樣,她很快贏得了大家的信賴,結識了不少同樣願意以真心相回報的愛心網友。

英子姐姐與貧困大學生在一起熱情交流 英子姐姐與貧困大學生在一起熱情交流

“英子姐姐”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開QQ,一一解答網友們的提問,報告受資助學生的情況,接洽新的救助對象,經常忙到深夜。最初她對每一個貧困學生都親自進行家訪,獲得第一手信息資料。後來她又動員資丘鎮中心學校副校長孟小英、白沙坪國小教師羅忠秀、田太和、涼水寺希望國小校長肖光新、柿貝國小校長李國慶、資丘鎮民營企業管理人員徐明江等人參與走訪和提供貧困學生信息,然後她寫成材料發布到網上尋求資助人。幾年來,她建立了十大本網路助學資料,執筆撰寫的走訪貧困學生日記等資料達到五萬餘字。

“英子姐姐”經手的善款帳目都是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所有的助學款項,她都一筆一筆地在網上進行了公布,收到捐款數額多少,受助人是誰,受助人的收條和簽字以及受助人照片都進行公布,從沒有出現任何差錯。多年來她為此支付的大量電話費、電費、交通費、文印費、接待餐飲費達萬餘元,都是她從微薄的工資中付出,從不曾從愛心網友捐助款中開支一分錢。

2009年“英子姐姐”從資丘調到縣城花坪國小後,把網路助學也帶到了縣城,將助學的範圍從原來的僅限於資丘鎮貧困小學生和國中生擴展到了以縣一中為重點,並覆蓋全縣各鄉鎮的貧困大學生、高中生、國中生、小學生,在網路上募集資金的速度也大大加快。

劉發英老師 劉發英老師

“英子姐姐”創辦了“英子姐姐助學網”,不僅自己通過網路在海內外搭起愛心橋,而且在她的帶動下,漸漸形成了一個“英子姐姐助學團隊”。到目前為止,該團隊共有成員28人,包括顧問組、走訪組、聯絡組、網站技術支持等9個組。這個團隊中,有退休副縣長,有團省委青基會的領導,有全國勞模,也有縣直機關的多名公務人員,還有3名海外愛心人士。

2011年元月,“英子姐姐”在共青團湖北省委和湖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支持下創立了“湖北希望工程英子姐姐助學基金”,並受聘為團省委“湖北希望工程愛心大使”。2011年1月27日,共青團湖北省委和湖北省青基會在武漢隆重舉行了湖北希望工程英子姐姐助學基金新聞發布會,這標誌著湖北省首個“草根”公益助學基金正式成立。武漢常陽新力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兵向“湖北希望工程英子姐姐助學基金”注入首期善款10萬元。

人物影響

劉發英先進事跡報告會 劉發英先進事跡報告會

2010年以來,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國日報》、《湖北日報》、《楚天都市報》、湖北電視台等國內主流媒體紛紛報導“英子姐姐” 劉發英的感人事跡。2010年1月18日,《三峽日報》頭版刊發通訊《跨越國界的“英子姐姐”》,講述了劉發英網路助學的故事。新華社“中國網事”欄目2011年1月18日播發《鄉村女教師網路募捐助學 資助460多名貧困生》後,“英子姐姐”網路助學的事跡在湖北宜昌引起強烈反響。2011年1月19日,宜昌市委書記郭有明日作出批示,要求有關部門將劉發英同志作為創先爭優的重大典型,組織好宣傳和學習活動。郭有明在批示中指出,劉發英同志長期紮根山區,奉獻教育事業,並通過現代網路技術,搭建起了山區貧困學生與外界的愛心橋樑,將真誠無私的愛心擴展為社會愛心,是新時期人民教師和共產黨員的先進典型,宜昌各有關部門要將其作為創先爭優的重大典型,組織好宣傳和學習活動。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縣委、縣政府也作出了《關於開展向劉發英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決定》中指出,要學習劉發英同志牢記黨的宗旨、心繫民眾的優秀品質;忠於職守、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助人為樂、誠實守信的優秀品德;持之以恆、克難奮進的進取精神。2011年3月23日,《光明日報》頭版刊髮長篇通訊《“英子姐姐”的愛心傳奇—記湖北土家族鄉村女教師籌資助學事跡》。2011年7月5日,中央電視台《新聞30分》、《新聞直播間》兩個欄目,分別報導了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龍舟坪鎮花坪國小副校長、黨員教師劉發英網路助學的感人事跡。其中,央視《新聞30分》在《我是共產黨員》系列報導中,以《劉發英:托起大山的希望》為題,生動記錄了劉發英堅持走訪貧困學生、以網為媒匯聚愛心、建立助學團隊和助學網的不平凡事跡。同日,湖北廣播電視台總台公共頻道《旗幟》專欄也對“英子姐姐”的事跡作了20多分鐘的專題報導。2011年9月10日上午10:45分,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新聞紀實》欄目播出《大山裡的英子姐姐》。

參政議政

2012年11月14日,十八大代表、長陽教師劉發英向大會秘書組提交7份提案,大會工作人員報上級批准後接收,成湖北代表提交提案第一人。

黨代表提交提案,在新中國成立後歷屆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尚屬首次。十八大報告提出,實行黨代會代表提案制,即黨代表以書面形式提出屬於黨代會職權範圍內的意見和建議的制度。“7份提案都凝結著山區黨員民眾的心聲和期盼。”劉發英說,當選十八大代表後,她在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縣委組織部支持下,設立了黨代表工作室,接待來信來訪,廣泛收集社情民意。2012年11月,她寫成了將鄂西部分貧困縣納入西部大開發範圍、支持民族貧困山區職業教育、支持推廣大病關愛壹佰基金等7份提案,帶到了北京。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