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進修履歷
1978年2月 -- 1982年1月 廣西師範大學體育系本科畢業並獲教育學學士學位;
1983年9月 -- 1986年6月 廣州體育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並獲教育學碩士學位;
1988年10月 -- 1990年11月 華南師範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並獲教育學博士學位;
1999年11月 -- 2000年10月 受廣東省委選派,作為高層次管理人員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州立大學進修公共管理學;
2011年7月 -- 2011年8月,受廣州市委選派,赴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進行政府新聞發言人專門培訓。
工作履歷
1974年8月 -- 1978年1月 廣西國營博白林場知青;
1978年2月 -- 1982年1月 廣西師範大學體育系學習;
1982年2月 -- 1983年8月 廣西師範大學體育系畢業,任校團委常委、體育系團總支書記、政治輔導員,桂林市第七屆人大代表;
1983年9月 -- 1986年6月 廣州體育學院讀研究生,任黨支部副書記;
1986年7月 -- 1987年7月 廣州體育學院田徑教研室任教;
1987年8月 -- 1988年9月 廣州體育學院田徑教研室副主任,講師;
1988年10月 -- 1990年11月 廣州體育學院教務處副處長,講師,並就讀於華南師範大學體育科學學院博士生;
1990年12月 -- 1996年9月 廣州體育學院科研處處長,1993年1月晉升副教授,1995年12月晉升教授;
1996年10月 -- 1997年9月 廣州體育學院黨委辦公室主任、學院辦公室主任;
1997年10月 -- 2002年4月 廣州體育學院副院長(副廳級),教授(其中1999年11月-2000年11月受廣東省委選派,到美國舊金山大學學習公共管理學);
2002年5月 -- 2012年2月 廣州市體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其中2011年7月-2011年8月,受廣州市委選派,赴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進行政府新聞發言人專門培訓。);
2012年3月 -- 2012年9月 恆大皇馬足球學校 校長;
2012年10月 -- 至今恆大集團副總裁、恆大皇馬足球學校 執行校長。
主要作品
長期以來從事體育教學理論與方法、體育社會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以及從事體育高等教育的管理工作,後從事政府體育行政管理工作。自1986年以來,發表了近百篇學術論文,出版或參與出版學術專著8本,參與編寫全國統編教材3部及其它教材5部,主持或參與國家級、省級重點科研課題10多項,主要論文有“珠江三角洲民眾體育發展的社會學因素探究”、“美國體育產業的調研及思考”、主要論著有《體育市場導論》、《體育科學研究方法》、《田徑運動高級教程》。曾獲國家體委軟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國家體委優秀教材一等獎,廣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全國體育科學大會優秀論文獎等獎項。先後赴美國、馬來西亞、香港、澳門、台灣等國家和地區進行講學。曾被共青團中央命名為“全國新長征突擊手”、廣東省高校工委和人事廳命名為“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特等獎)”、國家教委和人事部命名為“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等。
歷任職務
曾任廣州體育學院副院長(副廳級),中國足球協會副主席,中國羽毛球協會副主席,中國體育發展戰略究研究會委員,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產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全國體育學院《田徑》教材編寫小組成員,全國田徑理論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體育總會副主席,廣東省普教學術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教育學會學校體育衛生研究會理事長,廣東省大學生體育協會副主席,廣州市體育總會副主席,廣州體育科學學會副理事長,廣州體育科學學會名譽理事長。
主要成就
從1991年起,擔任廣州體育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2007年起,擔任華南師範大學博士導師,培養碩士、博士40多人。專長於體育管理理論,體育教學與訓練理論、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是中山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州大學、廣州體育學院、廣西師範大學、廣西河池學院、美國普萊斯頓大學(中國)兼職教授,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曾應邀赴美國、英國等50多個國家,和港、澳、台等地區進行講學與交流,在亞洲博鰲論壇、2008年奧林匹克科學大會、201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學術大會、2010年廣州亞運會科學大會、亞洲民眾體育國際學術論壇、北京大學、北京體育大學、中山大學、廣西師大等不同場合進行了有關廣州體育發展的思路與實踐、申亞歷程、辦亞構想等內容的演講超過100場。
自1986年至今,發表了逾百篇學術論文,出版或參與出版學術專著15本。
參與編寫全國統編教材及其他教材10部,主持或參與國家級、省級重點科研課題10多項。
主要論文及論著有“珠江三角洲民眾體育發展的社會學因素探究”、“美國體育產業的調研及思考”、《體育市場導論》、《體育科學研究方法》、《江南看體育》。
是“體育起源於勞動生產,成型於閒暇娛樂,發展於社會交往,壯大於功能的發揮,成熟於價值的體現,變異於功利的追逐,回歸於休閒娛樂”、“體育不僅能夠為國爭光,也能夠為國增利”、“主辦權就是發展權,影響力就是生產力”、“民眾體育是根本,競技體育是標誌,體育產業是保障”等觀點的提出者。
曾獲國家體委軟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國家體委優秀教材一等獎,廣東省優秀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全國體育科學大會優秀論文獎。曾被共青團中央命名為“全國新長征突擊手”、廣東省高校工委和人事廳命名為“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特等獎)”、國家教委和人事部命名為“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
科研項目
1.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全面教育和可持續發展培養模式的研究”
2. 2009年主持國家體育總局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我國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廣州市培養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實證研究”
3. 2009年主持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一般項目“市場經濟條件下廣東省國有體育場館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研究”
4. 2006年主持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我國體育改革十一五規劃及前期研究成果”
5. 2003年主持國家體育總局項目“大型競賽市場化動作中融資問題的研究”
6. 2003年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年度項目“全民健身市場網路的研究”
7. 2003年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中國體育產業化經營理論與對策研究”
主要獎項
1. 1993年“珠江三角洲體育現狀和發展戰略研究”獲國家體委軟科學一等獎
2. 1997年“適應市場經濟、培養體育人才的理論與實踐” 獲廣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3. 2001年“穗、深、港親職教育的比較研究”獲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4. 2003年“美國體育產業發展概況的調研及思考”獲廣州市黨校系統第二屆(2001-2002年度)優秀科研成果獎
5. 2006年 “廣州體育產業和2010年亞運會商機”獲廣州市科協“亞運會與廣州市城市發展”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擔任火炬手
當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廣州站第一個火炬傳遞手楊景輝將聖火傳給第二個火炬手劉江南時,誰也沒想到劉江南是帶傷上陣,剛剛做完手術不到一個月的他,左膝上還纏著一個厚厚的護膝。而在之前的手術中,醫生才從劉江南的左膝中取出一塊碎骨。上個月21日在馬來西亞舉行的火炬傳遞中,馬來西亞奧委會主席東古伊姆拉也是手術後帶傷上陣,而他的傷處也同樣是在膝蓋位置。
廣州市體育局局長、廣州亞組委副秘書長劉江南,是本次火炬傳遞的第2號火炬傳遞手,200米的距離對於其他人而言並沒有任何難度,但對於剛剛手術過後還處於恢復期的劉江南來說,卻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上個月的10日,劉江南的左膝處進行了一次手術,一片游離在膝關節內的碎骨被取出,他也因此在病床上休養了近10天。當劉江南能夠下地的時候,他想到的就是要儘快恢復,能夠在廣州火炬傳遞的這一天順利跑完200米的距離。
在此後半個月的時間內,積極的物理治療,每天的慢跑,讓劉江南終於滿懷自信地站到了火炬傳遞的跑道上。在今天的火炬傳遞正式開始之前,被列在第2棒的劉江南已經早早就位,為了能夠在跑的時候有足夠的狀態,等待的過程中,劉江南多數都將重心依靠在右腿上。當第一幫火炬手楊景輝將聖火傳遞到劉江南的手中時,他的臉上布滿了笑容,但誰知他的背後卻忍受著巨大的痛苦,短短的200米,讓他的額頭上冒出了冷汗,興奮和自豪的心情,已經掩飾了傷處帶來的痛楚。
作為廣州站火炬傳遞的總指揮,大事小事一刻忙個不停,廣州市體育局局長劉江南卻是一臉的輕鬆。“我跑的是第二棒,從楊景輝的手中接火炬。我沒有特別的準備,也不需要,體力方面絕對不成問題。”劉江南說,自己這一棒火炬手,其實是在替廣州廣大的體育工作者在跑。
劉江南表示,從改革開放的先行區到建設首善之區,廣州的發展變化有目共睹。本次廣州站傳遞的線路充分反映了廣州的風土人情,也集中體現了嶺南文化的特色,線路上既有風景名勝,也有眾多的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