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宗祠[江蘇省常州市劉氏宗祠]

劉氏宗祠[江蘇省常州市劉氏宗祠]

常州市東下塘劉氏宗祠是一處始建於清代的中國祠堂建築,劉姓是中國當代的第四大姓。吉山劉姓,郡望彭城(今江蘇徐州)是漢高祖劉邦之第劉交的後裔;自堯開始,從遠祖邦公到文帝、景帝及中山王劉勝,再如唐開國丞相劉文靖、宋九江太守劉戢、明湖廣巡撫劉侖、劉汝佳等,最完整的家譜就屬大漢劉氏;在常平鎮田尾村。該村劉姓始祖——福遠公南宋末年到此地定居,其子劉顯宗和劉柏宗二世傳宗立業,興建兩座祠堂;福建省永安市下吉山中心劉氏宗祠是抗戰時期福建省教育廳所在地、古祠堂,市級文物保護點。進入常州地區,劉氏源遠流長。合浦劉氏宗祠坐落於福州市倉山區蓋山鎮浦下村,始建於明朝中期。

概況

劉氏宗祠位於常州市東下塘22號。

東下塘劉氏宗祠建於清代,具體建造年代不詳。祠屋坐南朝北,面對市河(原京杭大運河)。現存建築前後2進及天井東西兩端的廂房,均系硬山式磚木結構。頭進廳屋6楹3間平屋,高架梁,屋面高正脊及東西山牆上端封火牆保存完好,中間門廳前檐青磚疊累,超檐氣勢不凡,牆門依舊保持原有風貌;後進6楹3間二層樓房;兩端廂房均為5楹2間平房(原作享堂之用)。宗祠原有堂屋(正屋)3進,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尚存第二進廳屋的前檐牆,其中間遺存的雕磚門樓,甚為精美瑰麗,大約於上世紀90年代被拆除消失。宗祠天井牆壁上原有湘軍將領彭玉麟梅樁石刻4塊,今存完整和殘破的各一塊。第三進雕花樓已於2008年初拆除。

常州劉氏

劉姓進入常州地區,源遠流長。早在東晉司馬衍成帝鹹和年間(326 ~ 334),有劉耽任晉陵郡內史,簡文帝鹹安元年(371)遷為晉陵郡太守。孝武帝寧康年間(373 ~ 375),有大將劉審之任晉陵郡太守等,歷經南朝、隋、唐各朝,都有劉姓人士任職於官府或成著名文化大家。

劉氏是常州地區的望族之一,城鄉多處均有劉姓人口聚居地,難怪人們以“張王李趙遍地劉”來形容劉氏人眾布廣的情勢。常州劉姓源出多支,其中以明初遷常始祖劉真這一支在常州城鄉影響較大。劉真,號恪公,安徽鳳陽人,元末隨朱元璋起兵,元至正十七年(1357),徐達、常遇春等攻克常州後,隨湯和留守常州,任守備,定居於西營(今西瀛里)一帶。洪武二年(1369),復隨湯和遠征山西,任大同守備,但他的兒子仍居常州,其後子孫繁衍,分居城鄉各地。

常州劉氏,儒風蔚然,名流輩出。早在唐代,就有官至弘文館直學士、中書侍郎人稱“北門學士”的劉禕之。至明清兩代,劉氏科第不絕,出了22個進士,23個舉人,特別是在清朝,更出了內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直隸總督兼征西大將軍的劉於義和任兵、戶、刑、吏4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的宰相劉綸及經學家、常州學派創始人之一的劉逢祿,近代則出了一代美術大師劉海粟等名人。

2008年2月26日,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常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