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畢業於保定武備學堂、陸軍預備大學堂,和孫岳、何遂、王汝賢都是同學。畢業後擔任原北洋第六鎮炮兵營長,燕晉聯軍失敗後來晉。於1912年擔任山西陸軍第一師第二旅旅長。1913年內蒙古發生叛亂,劉廷森奉命北征,任西路司令。後擔任陝西督軍陳樹藩創辦的陝西陸軍講武堂(校址在保定)領導職務。1918年8月,陝西靖國軍總司令部成立,于右任任總司令,劉月溪任參謀長。後加入孫岳的中央第十五混成旅。1925年1月22日,被陸軍部任命為中央暫編陸軍第三混成旅旅長。1925年11月,國民軍與奉系決裂後,劉月溪旅進占石家莊。在駐軍石家莊期間,劉月溪支持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會活動。1926年9月國民軍五原誓師時,任國民聯軍最高特別黨部候補執行委員。
人物事跡
山西同盟會蘭譜
1911年武昌起義後,山西的革命志士紛紛回響。10月14日,劉廷森同周益讓、李德懋、弓富魁、李成林、崔峻、銀承業、楊沛霖、張枝幟、蔡榮壽、高書亭、李潤發、王棟材、張培梅、高冠南、於鳳山、魏德新、王承緒、石煥功、謝濂等20人協力同心鬧革命,海誓山盟結為異性兄弟。
蘭譜按年齡大小排列名次並註明結盟人及其三代的姓名別字年齡籍貫等項,由劉廷森提序(誓言)。周益讓按年齡排在第十五位。結盟誓言如下:
“自滿清政府推倒,中華民國成立,為民請命者寡,爭權奪利者多,因疑生忌,因忌生垢,假和衷共濟之名義而實行自相殘殺之毒手時勢,如此大局何堪構想乎,同人有鑒於此將軍界中革命卓著之二十人結一異性兄弟之堅固團體,同心協力,生死以之。將民國造紙完善地步,使我團體興,民國前途相驅並進,永垂不朽夫,然後之義大利三人不愧,為商周之十人不愧,為黃花之七十二人不愧,為梁山泊之一百零八人。所以互相締造,互相輔助,以冀追蹤於彼美然目的,究能達到與否則全視我同人思想如何毅力如何耳願與同人共勉焉是為序。
民國元年10月14日劉廷森謹序”
珍貴的革命文物山西同盟會元老結盟蘭譜
征蒙作戰
辛亥革命爆發後,外蒙古在沙俄的唆使下,趁機宣布獨立,並在沙俄支持下舉兵南侵張家口和歸綏。內蒙古一些王公貴族也趁機叛亂,攻城略地,燒殺搶掠。北京政府派兵平叛,山西都督府也派遣第一師出征。
1913年5月下旬,內蒙西部地區的形勢日益緊張。西路軍已退到鄂爾多斯旗(今內蒙包頭西南一帶地區),包頭等地相繼告危。張紹曾立即派兵增援。綏遠將軍張紹曾任命駐大同、包頭一線之晉軍第一師旅長劉廷森為西路司令,旅長陳希義為東路司令(以上兩路仍歸該師師長孔庚指揮)。
6月初,得到增援的西路軍與叛軍進行多次戰鬥,均獲勝利,遂採取分進合擊之策:趙守鈺團從中路、譚涌發團從北面、寧雙安團從南面,向大佘太等地發起進攻。6月9日, 劉廷森所率之趙守鈺、寧雙安兩團,與叛軍千餘人於老爺廟遭遇,將該敵擊退。次晨,叛軍分三路來犯, 劉廷森率部迎擊,再敗叛軍,收復台梁(大佘太東南二十三公里)。此時,譚涌發部由北路襲占了二分子(今內蒙固陽西北三十公里),威脅叛軍後路。13日, 劉廷森令各團繼續發動猛攻。叛軍不支,紛紛逃竄。 劉廷森率部乘勝收復大佘太和台梁南面的烏拉山。此時,寧夏鎮守使馬福祥率百人路過河套赴京,與王德呢嗎叛軍遭遇。馬福祥所帶兵力雖少,但能隨機應變,以接洽“助戰”為名,於7月2日智擒了匪首王德呢嗎及其參謀官彭索胡鄂木加和統領韓福海等十人。該股叛軍因無人統率,遂全部潰散。
駐軍石家莊,支持共產黨領導的工會活動
1925年11月,傾向國民革命的馮玉祥領導的國民軍趕走反動的奉系軍閥,劉月溪旅占領石家莊。彭真同志把握這一有利形勢,把工人運動由低潮推向高潮。他首先通過在國民軍中任職的中共黨員張慶華、孫實做石家莊駐軍旅長劉月溪的工作,並組織工人協助國民軍第三成旅進駐石家莊的軍事行動,與國民軍建立良好的關係,取得了國民軍對石家莊工人運動的同情和支持。12月初,彭真同志領導正太鐵路總工會恢復公開活動,並與上級派遣來石家莊的共產黨員王鶴壽同志一起,領導成立了京漢鐵路石家莊分工會,使石家莊工人運動力量不斷擴大。同時,他還領導了石家莊黨組織的建立和發展。1926年1月與王鶴壽、王斐然組建了中共石家莊特別支部,積極發展黨組織,並組織多起聲勢浩大的革命活動,在北方地區產生了廣泛影響。
1926年1月10日,在石家莊組織召開了由正太鐵路總工會、京漢鐵路石家莊分工會以及駐石家莊國民軍參加的聯席大會,共同慶祝兩個工會的恢復,歡迎國民軍進駐石家莊。參加大會的工人民眾達兩千多人。
國民三軍旅長劉月溪(即劉廷森,中共黨員)、王鶴壽及彭真先後講了話,一致揭露聲討了日帝的侵略罪行和反動軍閥賣國求榮的醜惡嘴臉,號召社會各界團結起來進行鬥爭。彭真同志在大會上發表了催人奮起的講話。他宣傳了“勞動神聖”的革命道理,痛斥了反動軍閥摧殘民眾、壓迫民眾的罪行,讚揚了國民軍的革命行動,號召民眾“努力向前奮鬥,肅清一切反動勢力,以謀求中華民族之自由、獨立與解放”。這次會議是繼“買米鬥爭”後,石家莊工人階級的一次大檢閱。它標誌著正太鐵路和石家莊工人運動進入又一個興盛發展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