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革[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骨科主任]

劉文革[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骨科主任]
劉文革[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骨科主任]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文革,男,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骨科行政主任,顯微外科中心主任,福建醫科大學康復醫學系行政副主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脊柱外科博士,福建省醫學會骨科學會常務委員,福建省顯微外科學會常務委員[4] ,福建省AOCC創傷學組副主任委員,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骨組織庫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創傷醫療組脊柱學組委員,《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雜誌編委。福建省引進人才,入選福建省衛生廳“百、千、萬人才工程”,個人事跡入選福建博士風采。作為骨科專家入選天南地北齊魯骨科人,參加並通過2008年第二屆CSEC(大中華脊柱教育中心)進階培訓,國內曾進修於北京醫科大學第三醫院,作為訪問學者於日本奈良醫科大學交流。

臨床工作

擅長頸椎病,脊柱側凸畸形,微創椎間盤手術,腰椎滑脫,脊柱腫瘤的診斷及手術治療。20多年來,已診治頸椎病、頸椎管狹窄、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滑脫症、腰椎管狹窄、脊柱側後凸畸形、脊柱腫瘤、脊柱結核、脊柱脊髓損傷等脊柱疾病超過6000例,主刀各種脊柱手術達2300多台。開展了多項脊柱創新技術,成功診治大量的疑難雜症及複雜病例。在省內率先開展等離子刀微創射頻消融髓核成型治療頸、腰椎間盤突出症,術後患者即刻下床活動出院。在省內率先開展微創椎間盤鏡下腰椎間盤突出髓核摘除纖維環修補術,大大減低了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微創手術後的復發率,多次被海峽都市報、福州晚報及東南快報追蹤報導。頸前路微創間隙減壓治療頸椎病,小切口,出血少,徹底解除脊髓壓迫,醒後四肢活動良好,神經功能明顯改善,術後第二天下床活動。人工頸椎間盤置換治療頸椎病,保留頸椎活動階段功能。脊柱側凸和強直性脊柱炎後凸畸形的矯形手術中進行電生理監測,安全,效果好,一周可起床活動出院。嫻熟使用各種脊柱截骨技術治療複雜脊柱畸形,術後患者恢復滿意。在省內較早使用360度全脊椎切除治療脊柱原發性轉移性腫瘤。曾多次受邀赴歐洲、美國、韓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科研教學

在開展脊柱外科臨床工作的同時,深入進行脊柱脊髓損傷的基礎研究,承擔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70萬元)及多項省科技廳、衛生廳資助科研課題,累計科研經費300多萬元。科研成果獲得福建省科學技術三等獎。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著50多篇,其中國際SCI源期刊5篇。已為福建醫科大學培養三十多位骨科碩士研究生,並多次評為福建醫科大學優秀教師,為省內各地區及山東、湖南、新疆等省培養了多名優秀的骨科醫生

出診信息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骨科門診樓每周周一上午,周三下午。(不包含節假日)

先進事跡

醫生冒險為百歲老人置換關節
“奶奶真棒!”昨日下午5時許,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骨科病房裡傳來陣陣掌聲,人群中間,一位老奶奶在醫生的攙扶下站了起來。躺在病床上休息時,譚依姆能和家人

圖
聊天,精神狀況還算不錯。
原來,不久前,晉安區100歲的譚依姆在家裡摔了一跤,右側股骨頸骨折,協和醫院骨科醫生聯合多個科室,冒險為她順利完成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現在她能在攙扶下站起來了。百歲老人摔一跤送進醫院做手術 譚依姆有7個孩子,目前照顧她的3個孩子,有的已是年過半百白髮蒼蒼的老人。據家人介紹,本月5日中午,譚依姆洗完澡後,腳下踩到水,不小心摔了一跤。倒在地上的譚依姆用手捂著右側大腿直喊疼,在家的
兒子趕緊撥打120求助。 半個小時後,譚依姆被送進協和醫院。經檢查,譚依姆被診斷為右側股骨頸骨折,如果不做手術採取保守治療,她會落下殘疾且需長期臥床,容易引起一系列併發症,最後可能因全身感染而致命。但提到做手術,因為眼前的是一位百歲老人,醫生們不免有些擔心。 面對這樣的風險,骨科醫生當即邀請麻醉科、心內科、重症醫學科等多個科室的專家進行討論,並確定最安全的手術方案,最後決定冒險為譚依姆做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次日,醫生花1個小時順利為譚依姆完成手術。一周之後,譚依姆能在家人的攙扶下站起來。這幾天天氣轉涼,譚依姆有些小感冒,目前還在醫院休養,過幾天就可以出院了。救兩名百歲老人該院完成3次手術
據骨科主任醫師劉文革介紹,為百歲高齡的譚依姆做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操作方法雖然和其他患者一樣,但高齡患者會面臨更多風險。譚依姆本身有高血壓、心衰等基礎病,做手術需要擔心麻醉藥物的刺激和出血過多的風險。一旦麻醉劑過度侵蝕器官,手術就會失敗。此外,術後譚依姆雖然關節置換成功,但還有可能引起肺炎、泌尿系統感染、心腦血管病等併發症。
為譚依姆這樣百歲以上的老人做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協和醫院骨科到目前成功做過3次。劉文革稱,之前有一位百歲老人先後在這裡做過兩次骨科手術,其家人非常支持醫院,堅持要求做手術。第一次手術時老人100歲,術後3天就可以下床了;第二次到醫院時已是102歲,身體比較虛弱,休養一個月後出院。
劉文革告訴記者,如今人的壽命延長,90多歲的老人接受骨科手術很常見,但百歲以上的老人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還是比較少見的。
劉文革提醒說,股骨頸骨折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隨著年齡增大,發病率更高。老年人跌倒後,若發現髖部疼痛,不敢站立和走路,應考慮股骨頸骨折的可能性,及時到醫院就診。(福州晚報12月18日林紅)
挑戰高難度半粒米大的椎弓根上"釘釘子"
近日,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骨科醫生,為了矯正一名不足兩歲的男童側彎的脊柱,在給其切除異常椎體的情況下,就挑戰了在4毫米(不足成人一半)的椎弓根上置釘。
皮膚兩側褶皺不一樣原是先天性脊柱側彎
南平一名1歲10個月大的男童聰聰(化名),平時看起來跟其他小孩沒有什麼不同。不過,聰聰的爸媽平時很細心,就發現孩子趴著時,背部皮膚兩側褶皺不一樣,看起來一高一低的。
於是,聰聰的爸媽就帶著他到醫院進行了檢查。這一查,意外發現聰聰存在先天性脊柱側彎。
聰聰的爸媽知道後,四處就醫,多家醫院都認為應該進行手術,但均因聰聰年齡太小,手術風險高且難度大,婉拒為其手術。
近日,聰聰的爸媽就帶著他來到了協和醫院骨科,找到了骨科劉文革主任醫師。
經過詳細體檢、分析病情,結合影像學檢查,劉文革發現,聰聰胸12椎先天發育異常,形成的半椎體是導致目前脊柱側凸(俗稱:脊柱側彎)的主要原因,另外其還存在下段部分後肋的發育異常。
劉文革指出,脊柱,猶如大廈的承重柱一樣,是支撐人體結構的中軸。如果脊梁骨彎曲,不但軀幹失衡,還會影響其他臟器的健康發育。
但不少生長發育中的孩子,飽受脊柱側彎的痛苦,相關數據顯示發病率為2%-4%。而像聰聰這一類先天性脊柱側彎的患兒又占了其中的3%-5%。
而嚴重的脊柱側彎患者還會出現胸廓畸形;上身傾斜;軀幹縮短;心肺壓迫等症狀,特別是先天性脊柱側彎如能早期發現,並通過手術矯正,有利於他們日後的成長。
分析聰聰的病情,醫生建議還是儘早手術。
在4毫米的椎弓根上置釘差1毫米都會導致失敗
在確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後,劉文革所在的醫療團隊給聰聰進行了後路胸12半椎體切除、側彎矯形椎弓根釘棒內固定術。
昨日,劉文革給東南快報記者介紹了這個手術的難度。
劉文革說,由於患兒不滿兩歲,脊柱骨性結構纖細,手術難點在於完全切除半椎體和內固定,另外還增加了麻醉等方面的風險,因此需要整個醫療團隊的通力合作。
而低齡幼兒椎弓根非常細小,醫生在術前測量發現,聰聰其椎弓根最寬的地方僅4毫米,而成年人一般可以達到10多毫米。
此次手術,醫生一共要將4個3.5毫米直徑的釘子釘入聰聰的椎弓根來進行固定。而釘得深一點,可能傷到脊髓引起癱瘓;釘得淺一點又不夠牢固。這猶如在半個米粒大小的物體上釘釘子,其中的難度可以想見。
因此,要給低齡幼兒置入椎弓根螺釘技術要求非常高。同時,又因側彎導致X線透視定位不準確,術中主要採用解剖標誌定位,定位誤差1mm以上就可能導致置釘失敗。
另外,釘道建立的方法也非常關鍵,手感要求精細,幼兒骨質軟,稍不注意就會穿破骨皮質,導致釘道鬆動甚至脊髓、神經或血管損傷。
“對於如此低齡幼兒的後路半椎體切除、側彎矯形椎弓根釘棒內固定術,目前尚不多見。”劉文革說,聰聰也是該科接診的年齡最小的一名脊柱側彎患兒。
上周五,聰聰順利康復出院了。接下來,他還要定期隨訪,等到其椎體長好了,就可以將釘子取出了。(東南快報8月13日第A17版記者林雅文/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