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劉敦鈺先生是一位獨立的、自由的科學研究者。他從高中時代(1979年)就開始思考“光的根源和光的介質等問題”,近20多年的不懈追求,使作者在追求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獨自闖入了一塊“統一物理”新大陸,並努力尋找自然的超統一性。為了完成這一科學研究課題,作者克服了諸多困難,孤身一人投身於這項偉大而美妙的事業。
為了解決“物理的超統一性”這個最前沿科學難題,劉敦鈺先生思索了20年,在廣州閉關研究了3年多(閉關3年相當於正常研究工作20年的時間),終於有了重大突破,並取得了令人振奮的研究成果,並將研究成果寫成了一部專著,書名為《尋找自然的終極解釋——自然的超統一性原理》(約80萬字,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自費>,2004年9月第一版)。
在《尋找自然的終極解釋》中的一些科學新發現(摘要):
(1)證明了邁克耳孫——莫雷實驗的數學推導是錯誤的,即證明“以太”是可能存在的,所以使“以太”復活了,困擾物理界100多年的“以太”問題,也終於得到了解決,還找到了“以太”的微觀結構,即:以太是由自由暗子和光子偶素組成的自由空間,它是宇宙的本原。由此,提出了“暗子、光子和反光子是三種本原基本粒子”的假設。
(2)創立“量子引力理論”,揭示了引力相互作用的本質:引力相互作用是由引力源爭奪它們之間自由引力空間的自由暗子引起的。引力的基本介質是自由暗子。並根據這一理論,計算出了空間的尺度極限(即為Dh =10負63次方m)和物質的密度極限(即為σh=2.2958567×10正151次方kg·m負3次方);還計算出了宇宙的原始半徑遠大於7.41387291×10正25次方m;還發現了宇宙起源是由原始宇宙邊界上內外引力子對稱性的自發破缺引起的,知道大爆炸前的奇點是如何形成的,並計算出了大爆炸前奇點的空間尺度為2.0237768×10負33次方m(直徑);從宇宙起源到宇宙大爆炸至少需要157億年,至今至少有300億年(即這裡得到的宇宙起源時間比大爆炸理論預計的還早157億年以上)。
(3)創立“量子弱力理論”,揭示了弱相互作用的本質:弱相互作用是由光子(或反光子)內質與中微子(或反中微子)交換能量引起的。弱力的基本介質是光子和中微子(及其反粒子)。在量子弱力理論中,還解釋了“弱相互作用力程短和特徵時間長的原因”和“弱相互作用中對稱性破缺的根源”。還建立了“弱力定律”。
(4)創立了“量子電磁理論”,發現了電的根源:電是光子偶素極化的結果,即:電是由光子偶素極化而來的光子和反光子產生的,光子顯負電性,電量為一個元電荷,反光子顯正電性,電量也為一個元電荷。還發現了“單極電場線具有螺旋量子結構”,即:負電荷的電場線為左螺旋量子結構,正電荷的電場線為右螺旋量子結構。由此,揭示了磁的根源:磁是電荷自旋或電場(單極)旋轉運動的結果,從而進一步證明了“磁單極子”是不存在的。電磁力的基本介質是光子和反光子。建立了磁極定律和電阻率定律。在量子電磁理論中,發現了光的根源:波動光子是由光子與反光子相互作用產生的,揭示光的本質:“狹義上的光”所指的應該只是波動光子;“廣義上的光”所指的應該是由波動光子和電磁波組成的。光的介質是以太。
(5)創立了“簡併相超導理論”,揭示了超導態微觀的物理機制。這一理論與BCS理論相比,可以解釋的超導現象更廣。根據這一理論,解釋了木星和土星反向地磁場的來源。
(6)發現了原子的結構並非量子力學所描述的那樣是偶然性的原子模型,而是必然性的原子模型。量子力學的偶然性模型忽視了時間性問題,它所描述的偶然性的原子模型不符合原子結構真實的物理意義。經研究發現,原子結構的真實物理意義應該是必然性的。
(7)創立了“量子強力理論”,揭示了強相互作用的本質:強相互作用是由強電子爭奪它們之間共子內的束縛暗子引起的。強力的基本介質是束縛暗子。認為質子是由強電子偶素鏈蜷縮成的線球體或類線球體——即是鏈子,由此推斷人工製造出的“反質子”,可能是一種“贗反質子”,同理,人工製造出的“反中子”,可能是一種“贗反中子”。揭示了“強作用產生和強作用衰變”的實質,即:強作用產生的過程是把質量轉化為能量的過程,而強作用衰變的過程是把能量轉化為質量的過程,從微觀上解釋了愛因斯坦相對論的質能關係。根據量子強力理論預言:物質與反物質是不對稱的。
(8)建立了“強電子偶素模型”和“核的齒輪模型”。也建立了“強力定律”,根據強力定律,推導出了作簡單化處理後的核力(近似)公式,並計算出核力強度為電磁力的1000~10000倍,這與實驗結果(100-1000倍)基本相符,還解釋了核子的“硬心效應”。
(9)建立了統一力定律。發現了其它三種基本力(即弱力、電磁力和強力)都源於引力,並且四種基本力(即引力、弱力、電磁力和強力)是統一的;根據超統一理論預言:自然的順過程與逆過程的對稱性不守恆。
(10)發現了“宇宙軟黑體的膨脹效應”,提出了決定宇宙命運的兩條定理,即:“光宿定理”與“宇宙瘦身定理”。根據這兩條定理得出了三個重要結論:(一)宇宙中的質量不可能全部被耗盡;(二)宇宙的光源也不可能會熄滅;(三)宇宙將永遠不會靜止。這意味著宇宙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統一物理”的創立,將給人類對大自然的認識又提供了一種新的科學理論,但它可能向經典物理學和現代物理學提出一些新的挑戰,也可能對巨觀的宇宙世界和微觀粒子物理世界出現新的認識上的革命,由此可能會引發一場物理學上革命性的爭論。縱觀科學發展史,很少有一種科學理論一提出就是完美的,特別是那些具有革命性的理論,都是在爭論中發展和完善的。由於本書引入了大量物理新概念,也提出了許多假設,所包含的內容也很廣,而且具有革命性的觀點,所以,它可能不是完美的,肯定還有很多缺陷。然而,即使是一種具有爭議的、有漏洞的和有缺陷的科學理論,如果能引起一場革命性的爭論,也是很有益處的,因為在爭論中可以找到正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