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劉振夏,生於1941年,1962年畢業於蘇州工藝美術專科學校。曾任全國政協委員、蘇州市文聯主席、中國畫學會理事、江蘇省中國畫學會藝術委員會委員、蘇州市中國畫研究會會長,蘇州市工藝美術職工大學名譽校長等職。擅寫意人物,中西兼取、立意新穎、筆墨酣暢,注重表現人物性格 ,富有生活氣息和時代感。
20世紀80年代初,劉振夏因一幅水墨人物肖像《漁婆》而蜚聲中國畫壇,多年來淡泊名利,隱居在蘇州小鎮潛心作畫,孜孜不倦地將全副精神專注於創作和研究。
儘管一生命運坎坷,但是對藝術的沉迷,讓劉振夏有了幾分孤傲。變化無常的年代,讓他變得沉默寡言、不善言談。最終,劉振夏選擇了一支“不同於畫筆的筆”,去“追憶那故月流雲”。幾十年的坎坷經歷,以及其間積澱下來的複雜情感,終於在這本心血之作中得到梳理,得到宣洩,甚至得到懺悔。
劉振夏很小的時候,父親就突然失蹤了,接著母親也在車禍中喪生。跟隨著頭戴“歷史反革命”帽子的外祖父母,小劉振夏心中一直充滿著疑問。這些疑問直到幾十年後收到大洋彼岸的來信時才有了答案:原來他有個擔任國民黨軍官的父親,在蔣介石到台灣以後任其“國防部長”的顧祝同竟是他的大伯。真相大白後的認親之路並不平坦,繼母的顧慮和阻撓,使劉振夏在父親臨終之際未能守候在他的床邊。
言語不多的外祖父母給了劉振夏一個溫暖的庇護所。感念,熱愛,混雜著內疚……劉振夏講述著深宅大院的故事。
家境貧寒帶來的自卑和要為藝術貢獻一切的志向,使劉振夏不敢去追求自己喜歡的少女,然而熱情的少女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才子”。但“因為清高和所謂的面子”,劉振夏卻選擇了退卻。在少女最終嫁為人婦時,他才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
痛苦之餘,他草草地進入了婚姻,這時卻又出現了志趣相投的女學生。反反覆覆,最終在困境中接納自己的是一個善良純樸的農村姑娘。(這個農村姑娘是我小婆婆,就是我外公的妹妹,叫邵瑞寶)!在她的愛和理解中,劉振夏熬過了“文革”,並且牢牢地握住了畫筆。摯愛,眷戀,混雜著遺憾,在自傳中,劉振夏毫無保留地剖析自己的內心,追憶著自己一生的愛戀。
憑藉聰穎的悟性和刻苦的努力,劉振夏的畫在早年就引起了廣泛關注。然而,在那個變幻無常的年代,一心一意熱愛著繪畫的劉振夏卻不得不放下畫筆。花樣迭出的批鬥和每天的提心弔膽使他先後選擇了自首、逃亡和自殺,然而自首卻沒人相信,屢次自殺卻屢次被人救起。當他心灰意冷要安心做“牛”之際,事情卻突然有了轉機。
兒時蔡老師的無私幫助,蘇州大學蔣仁和教授、楊雲龍教授的鼓勵,蘇州美專賀野先生的慷慨和方增先先生的賞識、程十髮先生的關照,血脈相連卻又遠隔重洋的父親的信任……懷念,感激,混雜著崇拜,劉振夏曆數著生命中的重要人物。
主要成就
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外大型美術作品展覽,2012年8月21日,由蘇州市人民政府、江蘇省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館、中國畫學會等單位共同主辦的“寂寞修正果——劉振夏水墨人物畫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展覽展出劉振夏曆年創作的繪畫精品約150幅,這是畫家“30年磨一劍、寂寞修正果”的藝術呈現,也是當代水墨人物畫領域的一次重要個展,全面展示了劉振夏水墨藝術的探索成果和獨特造詣,絕大多數作品是首次與觀眾見面。展覽還在蘇州、上海、台北、香港、美國等地展出。
出版《劉振夏肖像作品選》和個人自傳《情畫未了》。
社會任職
曾任蘇州市工藝美術職工大學校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蘇州市文聯主席,蘇州市中國畫研究會會長,蘇州市工藝美術職工大學名譽校長,蘇州市國畫院兼職畫師,蘇州市業餘美術專科學校常務副校長、副教授。
人物影響
三聯書店推出了劉振夏的自傳《情畫未了》簡體版。該書記錄了這位藝術家傳奇的一生,在港台地區出版時曾被評為“2006年最具藝術影響力的書”。此次出版簡體字版,將劉振夏昔日的畫作首次公之於眾。
“一幅畫是包含不了人生旅途中許多故事的,後面文字描述的才是我在人生旅途中的片斷經歷。”幾近古稀之年,劉振夏才推出了這本書,這是他對自己一生的總結,也是對愛自己的人和自己愛的人的一個交待。“想說的話太多了,但又說不出。”頭髮銀白、聲音和藹、衣著樸素的劉振夏面帶淡定從容的笑。
在這本書繁體字版的新書發布會上,特別播放了一段紀錄片,紀錄片中的最後三句話稱劉振夏“真的是一位大師,一位繪畫的大師,一位文字的大師”。但劉振夏卻告訴記者:“我當時在台灣的發布會上一上台就提出來,這部片子拍得很好,很有文化品位,介紹蘇州文化,但是後面這三句話拿掉了這個片子會更好,‘大師’要拿掉,我不是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