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持平

劉持平

劉持平的“玩癮”上來了。 然而,事實驗證了劉持平的結論。 1992年,劉持平在西藏授課,種下了西藏情結,“我一定要上珠峰”。

劉持平,男,1952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三級警監,痕跡檢驗高級工程師。1973年參加公安工作。1976年任常州市公安局五科副科長,1985年任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長,2008年任常州市應急辦公室主任。
江蘇省公安廳特邀刑偵專家,中國刑事科學技術委員會指紋檢驗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地理信息協會理事,中華指紋博物館名譽顧問,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刑警學院、江蘇警官學院、南京森林公安專科學校、河海大學信息學院、江蘇工學院客座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刑事技術大全指紋學》副主編;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指紋的奧秘》、《指紋無謊言》、翻譯《世界指紋史》等專著。
如今在復旦大學就讀的兒子,至今還記得他剛剛10歲時,父親劉持平對他說過的一句話:男兒當自強,我和你媽都是乾刑偵的,很危險,假如哪一天我們“光榮”了,你要像一個男人一樣,站起來。兩隻蒼蠅

劉持平有個習慣,每天早晨5點多起床,打一個小時的籃球,早上7點到辦公室看報紙、剪報。他拿出一份前不久刊載“鏡面人”報導的《揚子晚報》告訴記者,他正在千方百計打聽這位“鏡面人”的情況,因為“鏡面人”的生理構造極為獨特,積累相關資料可更好地套用於刑偵工作。
劉持平告訴記者,他曾看到一則“兩隻蒼蠅一團迷霧”的報導,說的是2004年5月,常州有兩名消費者稱購買的冰紅茶中發現了兩隻蒼蠅,他們要求商家賠償。
看完報導,劉持平緊鎖眉頭,報紙照片上的那隻蒼蠅,從外觀和狀態看來都栩栩如生,看上去很新鮮。
而且,綠頭蒼蠅在江南只有到6月份後才破蛹而出,而“消費者”所出示的那瓶飲料生產日期卻是當年4月,難道蒼蠅還沒出生就已“作案”啦?
劉持平的“玩癮”上來了。他安排民警將那瓶冰紅茶取回做了技術鑑定:這隻瓶子瓶蓋上的12個防偽點大部分是斷開的;瓶蓋內側還發現許多被擦劃的痕跡。接著,警方對當事人的住所進行了搜查,果然觸目驚心:在嫌疑人住所的柜子里,不僅搜出了放在飲料瓶子裡的蒼蠅,還有蟑螂等。警方當即將惡意敲詐者逮捕,遏制了當地類似的惡搞案件。

1/8枚指紋

那是2001年7月12日,在常州新區江邊發生了一起兇殺分屍案。最初,警方在現場的紙箱上提取了一枚殘缺不全的指紋,這枚指紋只有1/8大小,而且血跡斑斑模糊不清。
按痕跡學的指標要求,這是一枚不具備鑑定條件的指紋。因為,人的指紋雖僅方寸之大小,但卻密布著100至120處細節特徵。目前,國內司法界認可的鑑定數據為8個細節特徵以上,而本案的這枚指紋卻只能提供3個比對特徵。
這是劉持平從警30年來從未遇到過的情況。
以往,以劉持平的技能,看一個條件具備的指紋不超過3分鐘就出結果;而那天,面對這枚殘缺的指紋,他用了整整3個小時。之後,他召集了特偵組會議宣布,“行了,這個案子就這樣了。”
熟悉他的人馬上就明白了——案子破了。可是那天,他的部下們卻都一動不動地看著他發愣。其實,只有劉持平毫不知情,而現場在座的人都知道這枚指紋已經被三家省級以上鑑定機構否定過了。
然而,事實驗證了劉持平的結論。1/8枚指紋案,對劉持平來說,是一次精彩,但對刑偵工作來說,卻是首次將拓撲學理論引入痕跡檢驗領域,對指紋學研究有重要貢獻。
創新需要積累。劉持平參與過2000多起重、特大案件的痕跡鑑定,破獲兇殺案超過500起,30多年裡作出的鑑定無一錯誤。

47條染色體

由於基因異常,使先天存在著神經系統隱性缺陷的事件當事人,突發暫時性的思維混亂開槍殺人,然後又以自殺的方式來結束生命——這是劉持平破獲的最為獨特的案件,而破獲這一案件的最重要的證據就是指紋。
故事發生在1998年的8月23日。當時,經濟民警王華(化名)站在他的同伴李新(化名)的對面,被李新貼著額頭開了一槍,緊接著李新把槍舉到自己的太陽穴開了一槍。
為什麼?動機何在?
劉持平,作為“8·23涉槍命案”的主要負責人之一,在種種假設和分析被推翻之後,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但當看到李新指紋的時候,劉持平找到了線索。李新的指紋非常少見:雙手十個手指上面一共有四個弓形紋,兩個反箕、四個正箕,這種指紋的組合,高度異常。為什麼呢?因為弓形紋和反箕本身量就很少,占到整個指紋總量的2.5%,因此在同一個個體上面,同一個人身上,十個手指,出現了弓形紋,就不會出現反箕,出現了反箕也就不會出現弓形紋。
劉持平敏感地意識到,指紋和神經系統發育有關。人體每個細胞內有23對染色體,而李新的指紋和患有47條染色體綜合徵患者的指紋幾乎是一模一樣的。李新不僅患有不育症,而且內向性格,不善言談,他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能一下子表白,或者爆發。
震驚常州的“8·23涉槍命案”的發生原因,最終依靠指紋分析破解了。

西藏情

今年55歲的劉持平,1969年國中畢業後參軍,1973年復員進入警界。
從偵查員到刑警隊的技術員、從技術組長到偵查科的副科長,31歲時被直升為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長。儘管這些年裡職位變遷,年齡增長,劉持平卻始終對於西藏,對於珠穆朗瑪峰難以忘懷。
1992年,劉持平在西藏授課,種下了西藏情結,“我一定要上珠峰”。但是這么多年來這一直是一個遺憾。
其實,劉持平已經“登頂”了。在劉持平的主持和參與下,常州市公安局和清華大學、北京市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所共同研究成功了“指紋自動識別技術系統”。目前,指紋技術的套用,早已經從公安破案使用,拓展到了出入境通關、銀行卡識別,甚至網路身份認證、門禁系統識別。
此外,劉持平還先後發表了《指紋的奧秘》、《眼睛虹膜紋絡識別技術探析》、《指紋無謊言》、《指紋中的數學》等專著和論文,他本人也成為了享譽國內的指紋技術專家。
“作為一個普通的警察,我為我從事的這一專業而感到驕傲。”劉持平說。

華南虎事件

陝西農民周正龍拍攝的華南虎照片,正在引發一場曠日持久的真假之辨。時至今日,這些照片的真假已經演變成了拷問事件各方良知與誠信的難題。為找到答案,有人賭上了信譽、尊嚴甚至是自己的腦袋。而在這場爭論中,作為國內第一流的痕跡鑑定專家,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長劉持平始終參與其中,並推動著事件向真相逼近。
這是一次事先無人知曉的特殊鑑定會,與會者包括攝影合成、野生動物以及物證鑑定等方面的六位大牌專家,其中,美籍華裔神探李昌鈺最為知名。引人注目的是,中國當代刑偵指紋之父、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長劉持平作為國內物證鑑定界的惟一一個代表,也位列其中。
出於職業敏感,劉持平從頭至尾關注著華南虎事件的進程。和別人不一樣的是,他試圖用偵查學理論來解讀相關信息,從而儘量還原事件的本來面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