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怡[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劉怡[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劉怡,女,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現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財政學系主任。

職務

現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財政學系主任,北京大學中國公共財政研究中心副主任。

教育背景

1996-2001,經濟學博士,西方經濟學,北京大學

1984-1987,經濟學碩士,財政理論與政策,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

1980-1984,經濟學學士,財政學,中央財政金融學院(現中央財經大學)

工作經歷

2007.8至今,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2012.8-2013.8,訪問學者,Fulbright 基金資助在哈佛大學訪問;

1999.9-2000.8,訪問學者,John Swire & Sons 資助在牛津大學訪問;

1994.2-2007.8,講師、副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1987.7-1994.2,講師,中央財政金融學院(現中央財經大學)。

2007至今,北京大學中國公共財政研究中心副主任

社會職務

中國財政學會理事

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全國高校財政學教學研究會理事

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專家學術委員會專家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預算監督顧問

北京市衛生局財經管理與研究專家組成員

研究方向

公共財政與稅收

目前研究課題:

製造業國際競爭力;數字經濟稅收;增值稅地區間分享機制;個人所得稅改革;京津冀協同發展;科技創新投入績效評估。

所授課程

財政學

國際稅收

稅收理論與政策

財務報表分析等

承擔課題

主持財政部國庫司世行項目“建立政府財務報告制度研究”(2010)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累進設計:個人所得稅改革模擬研究”(2008)
主持國家稅務總局世行貸款子項目“納稅人意識研究”(2004)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電子時代的中國稅制創新”(2001)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稅收意識對公共決策的影響”(2001)

學術成果

核心期刊論文

“婚姻匹配、代際流動與家庭模式的個稅改革”,劉怡、李智慧、耿志祥,《管理世界》2017年第9期;

“出口退稅政府間分擔對產品出口的影響”,劉怡、耿純、趙仲匡,《經濟學季刊》2017年第16卷第3期(總第65期)

“增值稅還是企業所得稅促進了固定資產投資——基於東北三省稅收政策的研究”,劉怡、侯思捷、耿純,《財貿經濟》2017年第6期;

“美國稅制改革方向:基於消費地的現金流量稅”,劉怡、侯思捷、黃釔淼,《稅務研究》,2017年第4期;

“消費地原則與增值稅收入地區間橫向分享”,《稅務研究》2016年第12期(與張寧川合作)。

“出口退稅對出口產品質量的影響”,《財政研究》2016年第5期(與耿純合作)。

“金融業營改增對製造業企業影響估算”,《稅務研究》2015年第11期(與耿純合作)。

“稅收分享、徵稅努力與地方公共支出行為”,《財貿經濟》2015年第6期, Vol. 36 (6): 32-44(與劉維剛合作)。

“稅收分享對地方徵稅努力的影響”,《財政研究》2015年第3期(與劉維剛合作)

“增值稅分享對產能過剩的影響”,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2期(與袁佳合作)

“轉移支付對地方支出規模影響”,《經濟科學》2015年第2期(與劉維剛合作)。

“重構增值稅地區間分享制度”,《稅務研究》2014年第8期(與楊帆合作)。

“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與地方徵稅努力:來自中國財政實踐的證據”,《經濟學季刊》2013年第3期(與胡祖銓等合作)。

“我國地方人均財政差異狀況研究”,《財貿經濟》2013年第6期(與胡祖銓合作)。

“稅收能力、稅收努力與地區稅負差異”,《經濟科學》2012年第4期(與黃夏嵐、胡祖銓合作)。

“構建促進居民收入合理分配的稅收體系”,《涉外稅務》2012年 第2期(與繆思合作)。

“增值稅收入地區間轉移的衡量”,《財貿研究》2012年第1期(與黃夏嵐合作)。

“增值稅和營業稅行業稅負差異研究”,《稅務研究》2011年第10期(與聶海峰合作)。《新華文摘》2012年第3期轉載。

“美國勞動所得稅抵免制度及其借鑑”,《涉外稅務》2011年第7期 (與楊帆合作)。

“公共支出的稅收創造效應:一個自然實驗的評價”,《財政研究》2011年第7期(與聶海峰合作)。

“美國逆周期財政工具研究及對我國的借鑑意義”,《經濟學家》2011年 第7期(與杜美妮合作)。

“工薪所得個人所得稅稅率的累進設計:問題與改進”,《稅務研究》2010年第9期(與胡祖銓等合作)。

“城鎮居民的間接稅負擔:基於投入產出表的估算”,《經濟研究》2010年第7期(與聶海峰合作)。

“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調整的勞動供給效應 ”,《財貿經濟》2010年第6期(與聶海峰等合作)。

“增值稅的負擔分布和累進性演變研究 ”,《經濟科學》2010年第6期(與聶海峰合作)。

“城鎮居民間接稅負擔的演變”,《經濟學(季刊)》2010年第4期(與聶海峰合作)。

“增值稅和營業稅對收入分配的不同影響研究 ”,《財貿經濟》2009年第6期(與聶海峰合作)。

“增值稅轉型對收入分配的影響”,《稅務研究》2009年第8期(與聶海峰合作)。

“財政統一推動的經濟一體化”,《財貿經濟》2008年第8期(與李鑫等合作)。

“稅收優惠與財政補貼對企業R&D影響比較分析”,《經濟科學》,2008年第3期(與戴晨合作)。

“中國傳統文化與納稅人意識”,《北京大學學報》2006年第3 期(與楊長湧合作)。

“現代稅收的起源:稅收意識的視角”,《財政研究》2006年第2期(與余向榮合作)。

“中國工薪稅有效稅率研究”,《中國社會科學》2005年第6期(與聶海峰合作)。

“范拉伊模式下的納稅人意識研究”,《財貿經濟》2005年第7期(與易瀅婷合作)。

“價內稅與價外稅選擇偏好研究”,《涉外稅務》2005年第4期(與聶海峰合作)。人大複印資料《財政、稅收》2005年第8期全文轉載。

“CEPA下的個人所得稅協調”,《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4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財政、稅收》2004年第2期全文轉載。

“間接稅負擔對收入分配的影響分析”,《經濟研究》2004年第5期(與聶海峰合作)。

“稅種選擇對公民稅收意識的影響”,《財政研究》2003年第8期。

“ABC衛星公司稅收案例分析”,《涉外稅務》2003年第1期(與林劼合作)。

“跨國公司電子商務轉讓定價稅制研究”,《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2年第12期(與林劼合作)。

“改革稅制:創建更加有效的公共預算制度”,《經濟科學》2001年第4期。

“電子貿易挑戰傳統稅制”,《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1998年第6 期,人大複印資料《外貿經濟,國際貿易》1999年第1期轉載。

“出口退稅:理論與實踐”,《北京大學學報》1998年第4 期,人大複印資料《財政、稅收》1999年第1期全文轉載,獲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論文三等獎。

“由韓國大企業倒閉引發的思考”,《中央財經大學學報》1998年第9期。

“電子貿易對國際稅收制度的影響”,《經濟科學》1998年第6 期。

“李嘉圖等價定理的啟示”,《經濟科學》1997年第5 期,人大複印資料《理論經濟學》1998年第2期全文轉載。

“國有資產有效運營的構想”,《北京大學學報》1995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國民經濟計畫與管理》1995年第8期全文轉載。

“國有企業公司化改造中存在的問題及出路”,《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1995年第2期。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財政研究資料》1992年第34期。

“公共選擇與美國的預算赤字”,《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1992年第2期(與張淑芳合作)。

“略論以工補農”,《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1988年第1期。

其他報刊文章

《改革增值稅分享制度 促進地方政府工作重點從投資轉向消費》, 2013年第10期《中國財政》。

《工薪所得稅改革:基於公平和效率兼顧的考慮》, 2011年第17期《中國財政》。

《橫向公平與個人所得稅改革》, 2010年第10期《中國經濟》。

《稅收管轄權之爭》,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經濟活頁文選》理論版,2003年第2期(與林劼合作)。

《財政學案例教學的理論與實踐》,載《財政形勢與經濟發展》,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年出版(與應婷婷合作)。

《中國政府預算監督》,樓繼偉主編《中國政府預算——制度、管理和案例》,中國財經出版社2002年版, 2003年獲國家圖書獎提名獎(與林金巧合作)。

《國家利益與納稅人權利》,中國財政學會編《世紀之交的財經改革》,中國財經出版社2001年版。

《選擇有效的公共預算制度》,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經濟活頁文選》理論版, 2001年第7期,人大複印資料《體制改革》2001年第12期全文轉載。

《政府在發展旅遊業中的作用》,財政部涉外司編《財政與旅遊研究》,中國財經出版社2000年版。

《日本稅制改革的啟示》,晏智傑等主編《面向21世紀的中國現代化:課題與展望》, 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保障納稅人權利最終也是保障國家利益》,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經濟活頁文選》理論版,1999年第7 期。

《納稅人的權利與義務應對等》,《光明日報》理論版,1999.11.19。

《正視電子商務引發的稅收新難題》,《瞭望周刊》1999年6月第24期。

《大眾消費時代的到來》,《光明日報》,1998.7.6。

《傾銷與反傾銷》,《市場經濟導刊》1998年第1期。

《國際金本位制度的興衰》,《光明日報》,1997.11.3。

《黑色星期一》,《光明日報》,1997.8.18。

《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的建立》,《光明日報》,1998.5.11。

《壟斷與反壟斷》,《光明日報》,1997.4.28。

《美國銀行倒閉風潮》,《光明日報》,1997.4.14。

《歐洲的煤鋼聯營》,《光明日報》,1998.4.13。

《汽車工業的騰飛》,《光明日報》,1997.3.31。

《1929華爾街風暴》,《光明日報》,1997.3.10。

《金融工具的創新浪潮》,《光明日報》,1997.3.3。

《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的簽定》,《中國海關》1998年第4期。

《石油的危機》,《光明日報》,1997.1.27。

《跨國公司的興起》,《光明日報》,1997.1.6。

《柯林頓務與聯儲結盟》,《中國財經報》,1993.1.19。

《關於青海經濟發展的思考》,《青海財會》1993年第1期(與申登奎合作)。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財政研究資料》1992年第34期。

編著書籍

《財政學》(“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第2版。

《中國地方財政改革:新視野 新思維》,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年10月,與林雙林等合編。

《個人稅務與遺產籌劃》(合著),中信出版社2009年6月第2版。

《中國社會保障體制探索》,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年3月,與林雙林等合編。

《中國公共財政改革:挑戰與對策》,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年3月,與林雙林合編。

《中國新稅制》(合作),經濟日報出版社1994年版。

《外國國有資產管理理論與實踐》(合著),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3年版。

《稅收知識大全》(編委),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榮譽與獎勵

2016年 北京大學優秀教材獎

2015年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學獎

2013年 鄧子基財經學術論文二等獎

2012年 中國稅務學會全國稅收學術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2011年 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2011年 鄧子基財經學術論文三等獎

2010年 北京大學教學優秀獎;

2009年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9年 北京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9年 《財政學》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網路);

2008年 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2008年 改革開放三十年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百項精品成果獎”提名獎;

2007年 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2006年 北京大學第十屆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

2005年 北京大學樹仁教學獎;

2005年 北京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2年 北京大學花旗教學獎;

2002年 香港經貿同學會第四屆經濟學院教學獎優秀獎;

2001年 香港經貿同學會第三屆經濟學院教學獎優秀獎;

2000年 陳岱孫教學獎;

2000年 北京大學現代化教學大賽二等獎;

1999年 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優秀論文三等獎;

1999年 北京大學通用電氣教學獎;

1997年 北京大學花旗教學獎;

1995年、1996年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學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