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劉志琴早年致力於研究晚明的黨派鬥爭和東林黨的興衰,後轉而研究晚明社會風俗,社會習慣,是社會文化史研究的引領者。
講座
《重識明史》
著作
1.《中國文化史概論》,200千字,台灣文津出版社,1994年 4月。
2.《晚明史論》, 260千字,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
3.《張居正評傳》,290千字,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8 月一印,2007年8 月再印。
4.《改革家是怎樣煉成的》,160千字,當代中國出版社,2007年。
5.《悠悠古今》,216千字,歷史學家隨筆叢書,廣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6.《思想者不老》,261千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年。
7.《中國文化史精要》(合著),50千字,中國青年出版社,1995年。
8.《中國文化史概要》(第五章),20千字。
9.《中國服飾簡史》(民國卷),100千字,寧波出版社,2002年10月。
10.《中國飲食通史》(明清卷),50 千字,華夏出版社,1999年。
11.《中國社會史論》(第一編),30千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12.《二十世紀中國文化研究與中國社會·中國近代文化史研究》,50千字,南開大學,馨園文教基金會印行。
論文
(一)明史部分
1.〈論東林黨的興亡〉,18千字,《中國史研究》1979年第3 期
2.〈試論萬曆民變〉,12千字,《明清史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
3.〈士大夫與城市民變〉,15千字,《中國農民戰爭史論叢》第四輯,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
4.〈商人資本與晚明社會〉,20千字,《中國史研究》,1982年第2 期。
5.〈晚明城市風尚初探〉,16千字,《中國文化研究輯刊》第1 期,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1984年。
6.〈晚明文化與社會〉,25千字,《走向世界的中國》近代史所集刊,成都出版社,1992年。
7.〈論張居正改革〉,18千字,《明史研究》第3 輯, 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年。
8.〈明代的飲食思想與文化思潮〉,15千字,《史學集刊》,1999年第4 期。
9.〈俞大猷與泉州精神〉,8千字,《俞大猷誕生490年學術討論集》,廈門大學出版社, 1995年。
10.〈晚明士風與徐霞客遊記〉,8千字 《徐霞客研究》第3 輯,學苑出版社,1998年。
11.〈晚明文化與社會〉,13千字 《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國》,成都出版社,1992年。
12.〈晚明世風漫議〉,10千字,《社會學研究》,1992年第2 期。
13.〈救世宰相張居正〉,30千字,《中國古代改革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14.〈明代的飲食思想與文化思潮〉,20千字,《史學集刊》,1999年第4 期。
15.〈晚明社會與傳統文化的危機〉,15千字,《青島大學學報》,1998年第1 期。
16.〈中國文化近代的開啟〉,《社會學研究》,1993年第2 期。
17.〈近代啟蒙的先導--評王艮〉,12千字,《泰州學派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18.〈重新認識末世衰變〉,6千字,《博覽群書》,2004年6 月號。
19.〈早熟而不成熟的思想啟蒙〉,12千字,《開放時代》,2004年12月號。
20.〈明清之際文化近代化的萌動與夭折〉,300千字,《中國文化》,2007年秋季號。
21.〈明清之際傳統文化內部的異動〉,25千字,《近代中國文化轉型導論. 第一章》,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
(二) 社會文化史部分
22.〈中國歌舞探源〉,《學術月刊》,1980年第10期。
23.〈兼容與開放--中國文化納新的傳統〉,《江漢論壇》,1992年第10期。
24.〈現代文明對傳統文化的選擇〉,《社會科學》,1993年第7 期。
25.〈衣冠之治的解體與思想啟蒙〉,香港《二十一世紀》,1993年2月號。
26.〈中國文化鄉土性解析〉,《炎黃文化與民族精神》,中國人民出版社,1993年。
27.〈禮俗文化的社會研究〉,《東亞經濟.社會思想與現代化》,山西經濟出版社,1994年。
28.〈愛國主義與傳統文化〉,《學術月刊》,1995年第11期。
29.〈服飾變遷----非文本的社會思潮史〉,《東方文化》 1998年第4 期
30.〈人文啟蒙與章太炎的倫理價值觀〉,《章太炎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善同永城基金會印行 ,1999年。
31.〈禮----中國傳統文化模式探析〉,《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再估計》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並《20 世紀中國禮學研究論集》1998年
32.〈公私觀念與人文啟蒙〉,《公私觀念與中國社會》,中國人民出版社, 2003年。
33.〈近代中國反陋習的坎坷----反纏足的歷史行程〉,《炎黃文化研究》第10期,2003年。
34.〈二十五史為什麼沒有《風俗志》〉,《光明日報》,2004年9 月14日。
35.〈從民俗考察社會思潮〉,《北京日報》,2004年9 月20日。
36.〈張居正的性格悲劇〉,《天津師範大學學》,2005年第5 期。
37.〈鄉土中國》中國的現代意義〉,《河北學刊》,2006年第1 期。
38.〈民國初年時裝潮〉,《炎黃文化研究》第7 輯 ,2008年。
39.〈人文初祖的現代意義〉,《民主與科學》,2009年1 期。
編纂
1.《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歷史人物》(思想文化卷),500千字,海南出版社,1987年。
2.《文化危機與展望--台港學者論中國文化》,774千字,中國青年出版社,1989年。
3.《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1000千字,中國青年出版社,1992年。
4.《中華智慧集萃》,1500千字,中國青年出版社,1995年。
5.《都市潮叢書》,800千字,民主與建設出版社,1997年。
6.《近代中國社會文化變遷錄》,1200千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7.《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與觀念變遷》,330千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學術評論及書評
1.〈關於文化史研究的初步構想〉,《光明日報》,1983年9 月28日。
2.〈文化史熱的時代精神與學科建設〉,《北京社會科學》,1983年第3 期。
3.〈建設文化史,為歷史學的繁榮增輝添彩〉,《中國近代文化史專輯》1983年,北京史學會印行。
4.〈史學功能的變遷〉,《光明日報》,1985年9 月18日。
5.〈略論史學工作者的智力結構〉,《哲學研究》,1985年第1 期。
6.〈文化反思--中國文化大發展的序幕〉,《走向未來》,1986年第1 卷第2期。
7.〈復興社會史三議〉,《天津社會科學》,1988年第1 期。
8.〈怎樣認識文化史〉,《中國近代文化問題》,中華書局 1989年。
9.〈從社會史領域考察中國文化的歷史個性〉,《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3年第5期。
10.〈論歷史智慧〉,《光明日報》,1994年12月12日。
11.〈文化熱與中國文化史研究〉,日本《中國社會科學》第7卷,1997年。
12.〈走出婦女理論研究的誤區〉,《婦女理論研究》,1997年第3 期。
13.〈文化研究跨世紀〉,《東方文化》,1998年第4 期。
14.〈貼近社會下層看歷史〉,《讀書》,1998年第8 期。
15.〈中國近代文化史研究五十年〉,《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3 期。
16.〈社會文化史的崛起〉,《史學理論研究》,1999年第1 期。
17.〈思想史研究當以求解為本〉,《深圳特區報》,2000年4 月16日。
18.〈理性地思考生活--論人文科學要貼近生活〉,《深圳特區報》,2001年 8 月5日。
19.〈史學功能的社會化〉,《光明日報》,2002年11月15日。
20.〈不拘一格求真知〉,《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第4 期。
21.〈從生活領域拓展中國思想史的新資源〉,《江海學刊》,2003年第2 期。
22.〈建立富有中國氣派的歷史學〉,《光明日報》,2003年5 月20日。
23.〈當代史學的前沿是思想史研究〉,《新哲學》,2003年第2 期。
24.〈禮俗文化的再研究〉,《史學理論研究》,2005年第1 期。
25.〈從《東方大帝》說黃帝情結〉,《炎黃文化研究》第2 輯, 2005年
26.〈民間文化與思想史研究〉,《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集刊》第2 輯,2007年。
27.〈講史路向何方〉,《學習時報》,2007年12月31日。
28.〈禮俗互動是中國思想史的本土特色〉,《東方論壇》,2008年第3 期。
29.〈歷史普及讀物出版的三次浪潮〉,《中華讀書報》,2008年2 月27日。
30.〈從明史到社會文化史再到明史-----訪劉志琴研究員〉,15千字,《歷史教學問題》2008年第4期。
31.〈請為“封建理論研究鬆綁”! 〉,《讀書》,2009年第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