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心法

劉心法(1899-1985) 字階傳,福建省上杭縣勝運里(今稔田鄉豐朗村)人。清光緒二十五年十月十八日生,幼時曾讀過私塾,後轉入作新國小讀書,成績優秀。15歲時,見父佃耕、挑擔,艱辛養家,便棄學拜師學木匠手藝,隨師到縣城建店造房,製作家具,除學會師傅全部手藝外,還向其他名師高手學會木雕、泥塑和油漆等工藝。
1921年,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在廈門興建廈門大學校舍,請工程師設計了教學大樓圖紙,上為拱斗飛檐,下為玻璃窗戶,系中西合璧式,廣招工匠修建。不少工匠見圖後認為,此乃前無師傳、今無實樣,無法施工,不敢承聘。劉心法聞訊後便前往廈門,看圖後認為,既有圖紙,再複雜也有辦法,遂把泥、木工全部都承攬下來。在施工中,他一面虛心向工程師求教,一面自己琢磨圖紙的每個細微末節,慎重按圖施工,終於建成既具有祖國傳統建築藝術特色,又素雅實用的教學大樓,陳嘉庚非常滿意。他還運用巧妙技藝制陳成嘉庚橡膠公司商標的一隻大鐘。此鍾連著一條長鏈,各個部件活動靈巧,猶如鐵質,實乃選用一根整木鏤空而成,通身不用一根釘子,觀者無不稱奇。陳嘉庚異常喜歡,親自送紅包,表示獎勵。後來,還想請其去南洋,主持建造公司大廈和“嘉庚街”。但因其父不願他漂洋過海、離家遠去而作罷。
離開廈門後,劉心法便到粵東韓江流域,從大埔到潮州,經營了10多年建築業,韓江每夏江水暴漲,沿江商家都希望興建鋼筋混凝土高層店鋪,以適應防洪抗洪的需要。於是,他便根據店家要求和地形特點,精心設計、承建,其所建鋼筋混凝土店鋪,不僅堅固耐浸,而且造型優美,雕塑的人物、走獸、花鳥等圖案和商號招牌,精緻美觀、栩栩如生,由此招徠不少顧客。許多商家都相繼請其承建,工程往往應接不暇,遂將父母妻兒全家接到大埔縣的三河壩、大麻圩等地客居達6年之久,專心致志地搞好承建工程,盡最大努力讓每個商家滿意。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張鼎丞領導的紅軍游擊隊,遭國民黨軍的重重“圍剿”,藥品奇缺,即想到在粵東做工的同窗友好劉心法,派人秘密前往聯繫,劉心法便立即應允,把自己節省下的錢,買上藥品讓來人帶回去。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占領潮、汕,韓江流域百業凋敝,難民成群,建築業陷於困境,心法不得不攜家眷轉到永安、清流、寧化一帶。民國29年,經人介紹在三元(今三明市)承包省政府下屬機構的建築工程。在施工中,政府官員一再敲詐勒索,工程虧損甚大,以致無法完成,不得已率眾逃走,遭通緝。只得在鄉間串村走戶做工,艱難度日。
解放後,國家撥款為革命基點村重建家園,在劉永生家鄉嚴坑村承建永安樓時,心法便根據新中國剛建立財力有限的情況,精打細算,建成一幢六扇五間、上下堂、雙過道的土牆大樓,既經濟實用,又美觀大方,受到開國少將劉永生的稱讚。
1985年4月19日病逝,享年87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