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彝

劉彝

劉彝(1017—1086) 字執中,福州(今福建省長樂縣)人。劉若思之子。北宋著名水利專家。生於宋真宗天禧元年,卒於哲宗元祐元年,年七十歲。幼從胡瑗學。登慶曆進士第,調高郵簿,移朐山令。凡所以惠民者,無不至;邑人紀其事,目曰治范。神宗(1068-1085)時,除都水丞。尋知虔州。俗尚巫鬼,不事醫藥。彝著正俗方以訓,斥淫巫使易為醫,俗遂變。加直史館,知桂州。坐貶均州團練副使。元祐初(公元1086年)復以都水丞召還,病卒於道。彝著有七經中議170卷,明善集30卷,居陽集30卷,均《宋史本傳》並傳於世 。

基本信息

劉彝生平

人物傳記

劉彝像 劉彝像

劉彝,字執中,福州人。幼介特,居鄉以行義稱。從胡瑗學,瑗稱其善治水,凡所立綱紀規式,彝力居多。第進士,為邵武尉,調高郵簿,移朐山令。治簿書,恤孤寡,作陂池,教種藝,平賦役,抑奸猾,凡所以惠民者無不至。邑人紀其事,目曰“治范”。

熙寧初,為制置三司條例官屬,以言新法非便罷。神宗擇水官,以彝悉東南水利,除都水丞。久雨汴漲,議開長城口,彝請但啟楊橋斗門,水即退。為兩浙轉運判官。知虔州,俗尚巫鬼,不事醫藥。彝著《正俗方》以訓,斥淫巫三千七百家,使以醫易業,俗遂變。加直史館,知桂州。禁與交人互市,交阯陷欽、廉、邕三州,坐貶均州團練副使,安置隨州。又除名為民,編隸涪州,徙襄州。元祐初,復以都水丞召還,病卒於道,年七十。著《七經中義》百七十卷,《明善集》三十卷,《居陽集》三十卷。

論曰:兵,兇器也,雖聖人猶曰未學。輕敵寡謀,鮮有不自焚者。永樂之陷,安南之畔,死者百萬,罹禍甚慘,良由數人者不自量度,以開邊釁。禧、稷、永能之死,宜矣。起執議益堅,妄意輕舉,雖貶官莫贖其責。彝不能行所學,而規規然蹈前車之轍,以濟其過,焉得無罪?

劉彝與贛州古城

史料記載,在宋朝之前,江西贛州城(以前稱為虔州)也常年飽受水患。北宋熙寧年間(公元1068年—1077年),劉彝在此任知州,規劃並修建了贛州城區的街道。同時根據街道布局和地形特點,採取分區排水的原則,建成了兩個排水幹道系統。因為兩條溝的走向形似篆體的“福”、“壽”二字,故名福壽溝。

劉彝 劉彝

福壽溝完全利用城市地形的高差,採用自然流向的辦法,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其精巧的坡度和斷面設計,還能保證排水溝內水流有足夠衝力,沖走泥沙。為防江水倒灌入城,劉彝還根據水力學原理,在福壽溝出水口處,“造水窗十二,視水消長而後閉之,水患頓息”。

至今,全長12.6公里的福壽溝仍承載著贛州近10萬舊城區居民的排污功能。有專家折服:贛州舊城,即使再增加三四倍雨水、污水流量,也不會發生內澇,“古人的前瞻性真令人讚嘆”。

如今,主持修建福壽溝的劉彝的銅像,坐落在贛州古城牆邊的宋城公園,有當地百姓贊劉彝屬於那種“不是光練嘴或紙上談兵的實幹派官員”。

劉彝詩詞

悼賢詩

良疇十頃接晴煙,曾假過侯救旱年。

俸麥一車開德濟,流民千里荷生全。

人嗟逝水今亡已,俗感遺風尚泣然。

獨對老僧談舊事,斜陽春色漫盈川。

滌慮軒

萬事本無心,寧容意慮侵。

方池唯貯月,修竹不棲禽。

地靜饒真趣,風長展梵音。

有人重稅駕,經宿樂幽林。

名言: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仙境自嫌塵俗見,故垂岩溜代珠簾。

夜宿善權寺追懷陳述古

精識世稀及,直道古難有。

哲人雖雲亡,遺德不可朽。

嘗厭石渠游,是邦爰出守。

浚河納湖波,股泒活畎畝。

既富而教之,薄俗適忠厚。

矧予平生時,昏弱賴磨揉。

共探姬孔微,肯出皋稷後。

醇源浩罔涯,實行靡容苟。

逝甘老岩阿,寂寞待同叩。

天乎奪大成,旅茲宜興阜。

我來剃荊榛,雨淚滴杯酒。

慟哭起秋風,落葉紛林藪。

永懷三益恩,語報乏瓊玖。

願子生人間,世世為親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