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多年以來,他一直潛心鑽研為南郊農場果林事業的發展、農業技術的推廣普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多項科技成果:自主完成的麥蚜防治新技術研究與推廣獲得2001年度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二等獎;農業綠色生態高科技園區建設獲得2001年度北京三元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牧草播種機的研發與套用推廣獲得2002年度北京三元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苗木馴化繁育技術的套用與推廣獲得2004年度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三等獎;2002年被評為北京市政府首都綠化美化積極分子;2003年獲得北京市農委系統防治非典工作優秀黨務工作者;2005年全國農業技術推廣先進工作者;2005年青飼玉米品種“中原單32”的推廣與套用項目三元集團科技成果推廣獎一等獎;2005年節水型小麥新品種試驗示範項目三元集團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5年北京市多功能精量牧草播種機研製與優良牧草的推廣三等獎;2006年獲得首都勞動獎章。
事跡
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劉建波結合不同時期工作重點制定相應的經濟工作思路,他先後提出了“調一、扶二、增三”;“發揮優勢、積極盤活、加強管理、努力開拓、靈活經營”;“審時度勢、開發重點南移、加大開發力度”;“多行業發展、多領域滲透、拓寬發展空間”;“加強兩個管理、改革改制創新、努力增效增收”;“一產、三產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共同發展”等經濟工作思路,每年按照制定的方針努力開展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從2000年開始,抓住四環路綠化隔離帶建設機遇,一改過去每年單一種植小麥、青飼兩茬的傳統種植模式,成功地向以優質牧草、青飼、小麥良種等作物種植和園林苗圃培育、綠化工程施工兩方面調整,並取得成效;利用區域優勢,積極整合資源,農管中心所屬的舊宮園林試驗場和楓葉園林綠化有限公司在2003年相繼掛牌成立並順利開展工作,幾年來綠化工程累計創造綠化收入800餘萬元。他們與華南農大合作,組建了占地10000多平方米、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水培花卉試驗場,目前一座3500平方米的現代化可調溫室已投入使用,使水培花卉這個陽光產業在整個華北地區打開更廣闊的市場,為農業結構調整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2004年秋,在他帶領下,經過專家論證和借鑑深圳經驗,中心著手規劃建設一個占地800畝的都市農業科技園。這個科技園把綠色採摘、特色園林植物觀賞、農耕實踐、休閒娛樂、科普教育融為一體,定名為具有較豐富文化背景的“紅星集體農莊”,計畫2007年建成。 他根據農業結構調整進程,確定工作重點,成功地實現了由單一的農業生產經營向資產經營方面轉變,並在資產經營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盤活閒置廠房和辦公用房面積從9100平米增加到38500平米,開發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2005年農管中心自籌資金興建的德茂服裝工業區已經投入使用,目前企業入駐率已達80%以上,為中心今後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工作中,他以提高企業效益和增加職工收入為根本出發點,從2002年底開始,先後對連續三年虧損的金農、新農兩個試驗場進行大膽改革。實行員工承包土地自主種植,承包年限到退休為止,通過實踐成效顯著,不僅實現了企業和員工利益雙贏,同時盤活了企業閒置資產,使兩個企業一舉實現扭虧為盈。劉建波同志就是這樣以開拓創新精神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狠抓經濟工作,使農管中心經濟已經走入一個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形成了一產、三產相互補充、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農管中心的經濟實力逐漸發展壯大。中心的總收入由2000年的2435萬元,增加到2005年3794萬元;利潤由2000年的16.1萬元,到2005年365萬元,五年增長22.7倍;職工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人均1.14萬元,增加到2005年2.71萬元,五年增長137.7%,高於農場每年的增長水平;固定資產總額也由2000年的5025萬元,增加到2005年1.59億元,五年增加1.09億元。
劉建波在經濟工作中注重開展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活動,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快速增長。農管中心成立以來,始終堅持深入開展經濟技術創新和勞動競賽活動,並把這個活動定名為“榜樣工程”,在廣大職工參與的基礎上,對每年產生的先進個人和班組進行隆重表彰和鼓勵,極大地激發了全體職工的工作熱情,幾年來湧現出的各類先進典型累計達到100多人次,職工參與率達到100%。為確保將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深入開展下去,結合實際制定全年的培訓計畫、出台相應的培訓政策,使幹部、職工自覺的參加中心和上級舉辦的各類培訓,有效的提高了工作和學習能力。他還帶頭參加農業科技活動,他參與組織的“園林苗木引進與馴化”和“多功能牧草播種機研製”等科技項目都曾獲得三元集團和市級獎勵。在他的帶動下,走科技興企之路在農管中心蔚然形成風氣:引進並研製水培花卉新產品、開闢綠植租擺業務、建立水培花卉網站;培育精品果樹苗木、研發果樹盆景、生產有機果品;依託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捕捉農業信息、發展都市農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