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集鄉
概述
劉家集鄉,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縣轄鄉。1961年成立劉集公社,1965年由渦陽縣劃屬利辛縣,1983年改鄉。1992年撤區並鄉時陸小樓鄉也劃歸劉集鄉並更名為劉家集鄉。位於縣城北12公里處,有公路連線利渦公路,南臨春店鄉,北於江集、舊城兩鎮接壤,東毗中疃鎮,西與潘樓鎮為鄰。國土面積6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884公頃,人口4.8萬,其中非農業人口405人,142個自然村,轄20個村委會,具體是陸店村、陸樓村、陸小寨村、陸大營村、陸桃園村、陸小樓村、陸小營村、陸竹園村、翟腰樓村、魏營村、劉南村、劉北村、夏湖村、劉染村、徐田村、陳營村、江東村、江橋村、大管村、侯寨村。 劉家集鄉轄劉集、侯寨、陸大營、陸店四個集貿市場。劉集為改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及鄉政府所在地。 解放前,該地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地方,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劉家集鄉舊貌換新顏。 1998年實現鄉企行銷收入9871萬元,糧食總產量達到19231噸,棉花260噸,油料166噸,農業總產值9460萬元。全鄉有3各黃牛改良基地,該年大牲畜存欄19840頭,生豬存欄16813頭,山羊存欄15600頭,家禽存欄23萬隻
農副產品豐富
劉家集溝河縱橫, 物產豐富,盛產小麥、大豆、玉米、紅芋、花生、水果等優良作物。 該鄉在確保糧食穩定增產的基礎上,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 以劉染為中心輻射全鄉的近千畝蘑菇,畝產收入可達3500元以上。 徐田村有果園近千畝,素有“千畝果園“之稱。由於科技含量高,該果園生產的酥梨具有肉嫩、味甜、個大、高產四大優點,每棵梨樹收入在300元左右,每畝梨樹收入更是可達8000元以上。 陳營村有多年種植蔬菜的習慣,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形成以陳營為中心,輻射周邊村莊近千畝蔬菜種植基地,該村又從山東引進先進技術和優良品種,使蔬菜生長期縮短在60天內。收穫季節,八方客商雲集。
城鎮建設方興未艾
在集鎮建設上,我們本著“拉大集鎮框架、膨脹集鎮人口、完善配套設施、增強輻射功能“的建設指導方針,做好街道改造工作,集鎮設施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同時以劉集、侯寨、陸大營、陸店四個集貿市場為中心,積極發展商貿流通、信息服務等產業,搞好農村文化市場,實現以商興集、以貿促農。目前,通往全鄉各村及環鄉柏油路已基本建設完畢,村容村貌取得了明顯的改進。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該鄉十分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近年來,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辦學條件逐步改善,教師隊伍建設逐漸增強。目前,全鄉有中學4所、國小20所、幼稚園1所,在校學生7000餘名。 該鄉人才輩出,考入大學的學生遍布全國各地,為祖國的建設默默的添磚加瓦。 發展和競爭同在,機遇與壓力並存,面對跨世紀的歷史重任,劉家集鄉人民正在鄉黨委、鄉政府的帶領下,發揚黃山松精神,按照“強農、興企、活市、重教“的興鄉戰略,開拓進取、勇於拼搏、求真務實、競爭優先。
革命聖地
劉家集鄉是革命老區,早在194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豫皖蘇軍區六分區十一團為鞏固和擴大解放區,支持地方政權建設,轉戰於渦淮之間。3月25日,在同鳳台、穎上之敵戰鬥後,全團奉命北上宿營與劉集、劉染坊和江寨一線。當日上午十時許,駐董集國民黨新編74師和一個加強營夥同偽保全團約一千餘人,在猛烈炮火掩護下,向我軍陣地發起進攻。戰鬥打響後,廣大指戰員發揚了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與國民黨軍隊展開浴血奮戰。戰鬥中當地人民民眾冒著槍林彈雨為子弟兵送彈藥、送飯菜、抬傷員,給部隊很大鼓舞,在軍民齊心協力下打退了敵人三次猖狂反撲。下午四時許,當我軍向敵發起圍殲時,殘敵遂向東南驚慌敗逃。此仗共殲敵200餘人,俘敵150餘人,繳獲輕重機槍7挺、步槍100餘支,取得了戰鬥的勝利。 在這場激戰中,我十一團副營長王桂泉等三十餘人為人民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為緬懷烈士英靈、教育後代,於1988年4月立碑題詞:英烈光輝照後人,原十一團團長郝鴻基等人撰寫碑文。 目前由於集鎮建設規劃烈士陵園又遷新址,這裡小橋流水、松柏常青。集旅遊、青少年教育基地為一體,被利辛縣評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