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有耕地156.50畝,其中人均耕地1.68畝;有林地1,070.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1戶,有鄉村人口97人,其中農業人口97人,勞動力7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2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殖業為主。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通自來水31戶,(占農戶總數的 100%)。有31戶通電,未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 51.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戶(分別占總數的 37.9%和 24.1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0.0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3輛,機車6輛。全村建有沼氣池6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9.00畝,有效灌溉率為 50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9.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84 畝。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1戶,共有鄉村人口97人,其中男性52人,女性45人。其中農業人口93人,勞動力71人。該村全為 苗 族,有苗族97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人,占人口總數的1%(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3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6%;享受低保21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鄉衛生院20公里。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8萬元,占總收入的47 %;畜牧業收入15萬元,占總收入的 40%(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2頭,肉羊24頭);林業收入4萬元,占總收入的 11%;二、三產業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 3%;工資性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5 %。農民人均純收入28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人(占勞動力的 3 %),在省內務工2人,到省外務工1人。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磨丹希望國小,中學生就讀到赤就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6.00公里,距離中學20.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8 人,其中小學生7人,中學生1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70.11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收支情況,村務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4人,黨員中男黨員3 人,女黨員1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有團員6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人均占有耕地較少、水源匱乏、基礎設施差嚴重製約地方發展,村內道路整治與經濟項目培植是新農村建設的重點與難點。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
宜偏重於養殖業(土雞、駝鳥、肉牛)與林業產業的發展地方民族文化原生態資源,也具有一定的開發潛力。計畫五年內發展土雞養殖2000隻,肉牛70頭;修建入村道路砂石路面2000米,完成人畜飲水工程1項,做到自來水家家到戶;建設沼氣池30口,改灶30戶;保護現有生態,扶持正建農家樂2戶,培育民族文化,建設鄉村旅遊項目;種植核桃100畝,烤菸80畝,洋芋50畝,預計總投資 萬元。到2012年計畫人均年收入由現在的2380元增加到2800元淨增460元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