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台村[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下轄村]

劉家台村[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下轄村]

劉家台村位於流亭街道中部,南臨白沙河,與街道駐地隔河相望,北與廟頭村接壤,東與高家台村隔巷相鄰,西與青島流亭國際機場緊連。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劉家台村的城市化建設步伐越邁越快,被評為青島市“文明村莊”;城陽區“經濟發展強村”、“引進外資先進村”等光榮稱號。

基本信息

劉家台村位於流亭街道中部,南臨白沙河,與街道駐地隔河相望,北與廟頭村接壤,東與高家台村隔巷相鄰,西與青島流亭國際機場緊連。

記載

據《嶗山縣地名志》記載:周氏族“尚靈”,明永樂年間(1403-1424)從雲南遷即墨南鄉台上立村。後劉氏、高氏續遷來,因村東有一土台,冠劉姓故名。

規模

劉家台村1950年全村有240戶,1100餘人,耕地2000餘畝。1951年因擴修飛機場,外遷120戶(主要遷往即墨縣、嶗山縣)餘120戶,560餘人,劃分耕地1000餘畝。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全村人口為503戶,1441人,共有耕地124畝,人均土地0.88畝。2003年全村共有613戶,1507人。有劉、侯、於、李、曹、王、周、秦、張、江等姓氏10個。由於流亭機場擴建工程用地,除村辦企業廠房用地外,已無可耕地。

劉家台村明清時期至建國前隸屬即墨縣裡仁鄉、女姑鄉;1949—1951年3月隸屬南海專區嶗山行政辦事處一區;1951年4月屬青島市人民政府嶗山辦事處流亭區;1955年10月由劉家台、高家台、楊埠寨三村合建“聯進”高級農業合作社;1956年7月隸屬嶗山郊區流亭鄉;1958年9月隸屬嶗山郊區仙家寨人民公社,建立劉家台生產大隊;1961年10月改屬嶗山縣仙家寨人民公社;1984年12月恢復行政村,隸屬嶗山縣流亭鎮;1988年11月隸屬嶗山區流亭鎮;1994年6月屬城陽區流亭鎮;2001年6月隸屬城陽區流亭街道辦事處。

劉家台村地處墨水河與白沙河之間,水資源豐富,土地肥沃,幾十年以來就以盛產品種繁多的優質蔬菜而聞名四方。建國後,發揮土地優勢,擴大蔬菜種植面積,是最早的青島市蔬菜生產基地之一,所產“台上葉兒三”黃瓜、“72-69”西紅柿、“城陽青”大白菜、“嚇一驚”大頭菜等特色蔬菜,均以色味俱佳而名播島城。

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的春風,激發了劉家台村民們建設自己美好家園的活力。村黨總支書記劉君昌自1976年任職以來,積極帶領全村廣大黨員、民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狠抓兩個文明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1997年,劉君昌被評為“青島市勞動模範”。

隨著農村城市化的進展,村中耕地逐年減少。劉家台村立足自身實際,堅持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內經、外經一起抓,以不斷增強集體經濟為主攻方向,逐步走出一條抓內經、促外經,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現共同富裕的路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先後建起了礬土加工廠、針織機械廠、旅遊產品、服裝廠等村辦企業。1990年,村引進第一家外資企業—聯大針織服裝有限公司。由於劉家台村在青島流亭國際機場及流亭立交橋的身旁,得天獨厚的交通條件成為外商來此投資的熱土。截止到2003年,已有7家外資企業安家落戶,契約利用外資累計達到1551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050萬美元;擁有合資企業3家,內資企業3家,契約利用內外資2000萬元;現共有村辦企業12家。其中,1991年建成運作的第一家合資企業“青島歐麥克斯輻照中心”是一家高科技項目企業,各項指標均列全國輻照行業的首位,被認定為青島市高新技術企業,現年創利稅660萬元。

隨著集體經濟的騰飛及靠近青島流亭國際機場的優越條件,私營個體經營業戶和第三產業迅速發展。到2003年全村從事第三產業達60戶,其中計程車行業就有11戶,餐飲、加工、商貿、運輸等生活服務行業的有49戶,有效地調配了該村的產業結構,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收入來源。

劉家台村重視教育。1958年就辦起了託兒所。1986年辦起村幼稚園。1994年村投資20多萬元,建起標準化的新幼稚園。2002年村又投資2萬元為幼稚園購置了電腦、鋼琴等設施,現各項指標均達市級一類幼稚園的標準要求。1996年被評為青島市“示範幼稚園”、山東省青島市“一類幼稚園”。1968年村自辦國小,適齡兒童的入學率達100%。1985年村總投資20萬元,新建一所國小,從根本上改善了國小的教學環境。1996年投資36萬元與高家台村合辦雙台國小,2001年投資86萬元,與周邊11個村合建流亭國小,現流亭國小已達“省規範化學校”。

劉家台村非常重視文化陣地的建設。1997年村投資20萬元,建成村文化大院和老年人活動中心,達到“四室、一場、一校”的標準,並全天開放,每天約有百名老人來此參加活動,頤養晚年。村中的民間文藝活動十分活躍,旱船、跑驢、花棍舞、舞龍、花車、航模表演等項目,村民參與意識強,表演水平高,尤其是在流亭機場有關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的航模表演之精彩,令觀賞者讚不絕口。在參加城陽區民間藝術節上,曾獲得過二、三屆“優秀組織獎”、五屆的“優秀表演獎”。

成就

劉家台村的經濟發展迅猛。2003年度,劉家台村完成一、二、三產業總收入2.5億元,上繳稅金570萬元,村集體可支配財力885萬元。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帶來了村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2003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6103元。村民的福利也在不斷增加,自1985年以來,村集體免費供水,村民的生活用電免費,至今,該兩項費用村已墊付累計480萬元。1992年開始,村集體為村民辦理養老保險,村補貼投保人每人每年12元,參保率達80%以上。1989年起為男滿60周歲、女滿55周歲的村民每年發放生活補貼300元,2002年起為0-17周歲的村民每人每年發放生活補貼800元,18-55周歲的村民每人每年發放生活補貼1200元。對56-69周歲的村民每人每年發放生活補貼3210元。對7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年發放生活補貼3840元。2002年度,為全體村民發放生活補貼費累計105萬元。補助學費小學生每人每年200元,國中生每人每年300元,高中生每人每年500元,大學生(含大專生)每人每年2000元。1977-2003年,全村共有大中專畢業生60人,其中中專33人,大專16人,本科9人,研究生2人。2002年度,該項補助累計12萬元。2003年,根據城陽區和流亭街道關於社會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的檔案精神,村給18周歲以上的村民共1061人負擔投保金1530296元,投保率為99.8%。其中女年滿55周歲和男年滿60周歲的村民,投保金全部由村負擔。1999年村為360戶村民安裝上有線電視。現全村共有私人轎車10部,彩電、有線電視、電冰櫃、洗衣機、電話、行動電話、機車的入戶率達80%以上。

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劉家台村的城市化建設步伐越邁越快。1985年開始,村建起了壓力井,為村民供水;1994年又投資50萬元建成自來水管道,村民用上自來水,告別了祖祖輩輩飲用井水的歷史。1962年建成供電線路,全村用上電,現全村擁有4處配電室,6台變壓器,總供電能力2600KVA。自1990年開始,村累計投資180萬元,整修街道、排水溝、鋪瀝青路面2公里,修進村路和廟台路,使大街實現了硬化、亮化、美化。1998年,按照統一規劃,在劉家台新村中,建5層居民樓2幢,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有60戶村民喜遷新居。2003年,劉家台村總投資4808萬元,建5層居民樓24幢,建築總面積76000平方米,816套住房。2004年5月30日交付使用。屆時,家台村將整村遷往新居——“空港新苑”。

劉家台村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雙豐收。1996年被評為青島市“紅旗黨支部”;1998年被評為青島市“五個好黨支部”、區級“模範村委會”;1997年被評為青島市“文明村莊”;1995年以來連續被評為城陽區“經濟發展強村”、“引進外資先進村”等光榮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