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誠

劉宗誠,副編審(1934--2001)男,河北省無極縣郭莊鎮人,1934年5月1日出生。 他憑著嚴謹的學風,紮實的作風,四改縣誌初稿,經過8年多的艱辛努力,120萬字的新編《無極縣誌》出版,並獲得了河北省地方志一等獎。 劉宗誠勤奮好學,著述豐厚,出版發表了200萬字作品。

劉宗誠,副編審(1934--2001)男,河北省無極縣郭莊鎮人,1934年5月1日出生。曾任縣政協辦公室主任和縣地方志辦公室主任,河北省勞動模範。1957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學院,同年被錯劃為右派,1962年底回原籍務農,1979年落實政策恢復工作。1995年退休。2001年12月3日病故。
1962年回到原籍,郭莊民兵營即請他挖掘、整理郭莊民兵鬥爭史資料,編撰民兵鬥爭傳統教材,繪製展覽,並在《解放軍報》、《戰友報》、《河北日報》等刊發有關郭莊民兵鬥爭史的報導。1964年,郭莊民兵營被北京軍區授予“紅旗民兵營”稱號,郭莊民兵遂名傳華北,譽滿全國。期間他做出了重要貢獻,受到了黨政軍領導的讚譽。
改革開放恢復工作後,先後擔任工業局辦公室主任、縣政協辦公室主任等職,1987年被任命縣地方志辦公室主任、《無極縣誌》主編。不久他身患雙側股骨頭壞死和肺心病,雙腿不能正常行走。則以常人難以想像的驚人毅力,強忍病痛與助手們整理浩如煙海的資料。他憑著嚴謹的學風,紮實的作風,四改縣誌初稿,經過8年多的艱辛努力,120萬字的新編《無極縣誌》出版,並獲得了河北省地方志一等獎。
退休後,潛心考證和研究無極甄氏源流。查證了多方史料,以無可爭辨的事實確認無極是海內外甄姓同胞的故鄉,編撰了20萬字的《無極甄氏族譜簡編》,由此引發了旅居美、加、澳等近20個國家和地區甄姓同胞200多位代表前來尋根謁祖。為無極面向全國,走向世界,促進對外交流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劉宗誠病重的後4年裡,他鼻插氧氣管仍秉筆疾書,每年都在省內外發表多篇文章,並在《光明日報》等報刊幾次獲獎,最後一次獲得一等獎是在他病逝5個月之後才收到獲獎證書。
劉宗誠勤奮好學,著述豐厚,出版發表了200萬字作品。他的寫作活動可按三個時期劃分:
一、從讀國中至大學讀書間,1948年在正定中學讀書開始發表作品並擔任《正中學生》主編,1951年在《石家莊日報》發表作品;大學時期在《中國科學院通報》(1955年11月號)發表“對少數民族史工作的三點建議”,《人民日報》從1956年8月19日開始連載數篇“阿凡提的故事”之後並結集出版,成為阿凡提故事最早的收集翻譯人之一;在《延河》雜誌1957年12月號發表“淘金的老頭”;並有多篇文章發表在《中央民族學院院刊》上。
二、回鄉務農期間,在《解放軍報》、《戰友報》、《河北日報》、《河北農民報》、《石家莊日報》等報刊發表“郭莊紅旗民兵營的新事”、“紅旗民兵在前進”、“警覺的人們”、“滹沱河畔怒潮”、“楊小五和他的戰友們”、“夜以繼日”、“保衛區政府”等反映郭莊民兵的報導,編印了近5萬字的“郭莊民兵鬥爭史”。
三、改革開放以來,在《河北日報》、《建設日報》、《河北學刊》、《河北史志》、《河北文史資料》、《福建史志》、《海南史志》、《尋根》、《中州今古》、《河北民族工作》、《老人世界》、《光明日報》、《人民時報》(海外版)等數種報刊雜誌發表作品近百篇;在甄氏文化方面出版了20萬字的《無極甄氏族譜簡編》並有有關甄姓研究文章20篇近4萬字發表在報刊上;主篇《無極縣誌》、《無極地名與風情》等;為縣《財政志》、《交通志》、《科技志》等分志擔任校核。
劉宗誠一生歷經坎坷,終以驚人的毅力、超人的才華,實現了他“熱血化墨記魏昌古今,潔心作紙寫無極風雲”的夙願,為無極縣的文化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