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劉國鈞故居坐落在他的衣胞之地生祠鎮,與岳王廟相鄰。古色古香的門樓,劉海粟先生的手跡“弘毅園”三字道勁有力。劉國鈞故居由舊居、善余廳、敬修堂和新建的國鈞堂組成。整座建築既有迴廊相連,又有天井相隔,幾井幾樓,疏密有致,渾然一體。給人留下最深印象的當屬大門左側的舊居,泥磚青瓦,苔蘚斑駁,低矮的瓦房裡,一張舊竹床,一架紡車,一部織布機仿佛一本塵封的清苦勤儉的教科書,在靜靜地敘說著劉國鈞先生這位中國民族工業驕子的艱辛而輝煌的創業史。舊居的牆上掛著一條幅,發人深省。“ 問我平生少時苦,一生學費錢八百。日食三餐元麥糊,夜臥一張竹編床。半生事業萬人功,富就安樂不忘貧。”步出舊居,穿過前院迴廊便進入意為“敬業修身”的“敬修堂”。這是劉國鈞先生一生恪守的為人準則。肅穆的敬修堂里掛著劉國鈞先生及其家人的照片。劉國鈞先生15歲就從生祠小鎮出發闖天下,晚年他又榮歸故里,似乎畫了一個圓,但劉國鈞先生在50年中情牽故鄉,多次捐資興辦教育、疏浚圩港、修建岳廟。
敬修堂
敬修堂里有一幀劉國鈞先生端坐書,房的照片,其身後掛了一幅由我國著名書畫大師徐悲鴻創作的《馬》,畫中的馬不是奔馬,而是一匹低頭飲水之馬,正是劉國鈞先生飲水思源之情的寄寓,這飲水思源之美德一直延續到他的後人身上。他的女兒劉璧如女士每每回鄉掃墓或回歸故里,總要傾囊支援家鄉的經濟建設,如建校辦學,興辦工業,發展三產等。出敬修堂,穿過樹影婆娑的迴廊向前,便到了善余廳。
善余廳
客廳正中央懸掛著 “人老心不老,永遠跟黨跑”字聯,是依照他的手跡而寫,非常醒目。此廳得名於民國年間劉國鈞先生曾在家鄉創辦善余染織廠,“善余”是對他最好的紀念。這裡面還有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本來此布廠叫善余布廠,但劉國鈞先生在“善余”後面加了個“恆”字,以追思當年他母親對他的教育。記得15歲的他要出門闖天下,母親就比劃著名自己的紡織動作送給兒子一個“恆”字,她說: “沒有恆心,這一團棉花怎能變成一根根紗,一根根紗又怎能變成一匹匹布呢?”從此,他記住了母親的教誨,並自撰了一幅字聯自勉: “日日行,不怕千里萬里;常常做,不怕千事萬事。” 今善余廳已成為客人吟聯品意的廳堂,廳內布置著名人字畫,雅致新。從善余廳步出到廳園,園內春蘭秋桂,綠意蔥蘢,花紅飄香,劉國鈞先生後人栽種的香櫞樹一年四季鬱鬱蔥蔥,高枝觸檐,兩株白玉蘭煞是惹眼,生長茂盛,樹冠直指蒼穹。花季一到,幽香四溢,滿枝“白玉”,晶瑩剔透,仿佛向人們展示著劉國鈞先生的高潔品格。自善余廳穿越兩側廂房可抵達故居西南一側的陳列室。
陳列室
陳列室以照片和實物資料生動地再現了劉國鈞先生這位著名實業家和愛國人士在各個時期的歷史記錄,四周的櫥窗內以翔實的史料記錄了他的創業歷程,牆上高掛著陸定一、胡子昂、劉靖基等歷任領導同志的題詞,飽含著對他的敬仰、懷念之情。睹物思人,當年劉國鈞先生為了和日商競爭,首開了中國生產絲絨和燈芯絨的先河,還創下了令日商大為惱火的名牌商品。1950年春,全國剛解放不久,思鄉愛國心切的劉國鈞先生又衝破重重阻撓,毅然從香港返回祖國大陸,投身火熱的社會主義建設,他的高尚情懷長存人間。出陳列室東行數十米,便是新世紀落成不久的“國鈞堂”。
國鈞堂
國鈞堂正中置著重18噸,高3.5米的劉國鈞先生漢白玉雕坐像,其慈眉善目,溫和友善,正眺望著他終生思念熱愛的故土。雕像上方是陸定一題寫的 “慎愛勤誠” 。這4個字金光熠熠,正是對劉國鈞先生的恰當的評價。劉國鈞先生一生最敬佩的人是岳飛,他始終認為是岳飛“精忠報國”的精神激勵著他的事業從成功走向輝煌,所以他和他的後人四修岳廟。劉國鈞先生思鄉愛國的故事一直在靖江人民中間流傳,並深得仰慕。其子女對家鄉的建設也十分關心,捐資建設圖書館、生祠中學,設立劉國鈞先生獎學基金等等,在家鄉傳為美談。劉國鈞先生一生從一個奔牛鎮的學徒到富商,然後再從富商到一個敢於與日商競爭的民族工業驕子,再成長為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江蘇省副省長,正是由於他“善余恆”,正是由於他 “弘毅”“敬修” ,正是由於他愛國愛家鄉。劉國鈞先生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劉國鈞簡介
劉國鈞(1887年-1978年),生於靖江市生祠鎮,名金生,字國鈞,號麗川。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劉國鈞就以一個成熟的企業家身份登上了中國民族工業的歷史舞台。以後,他在這個大舞台上,有聲有色地編演了紡織印染工業光彩耀日的場景,令世人矚目,被譽為中國現代傑出的實業家,著名的愛國民族工商業者。在中國內地、香港以至整個東南亞的工商界,提起劉國鈞,幾乎無人不知。他為中國現代民族紡織染業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人們稱他為"民族工業的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