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劉勃(1880-1959) 原名玉亳,別號飛簾居士,祖居尚山村(今屬乳山縣),家道富裕。“戊戌變法”深刻影響著劉勃的思想,在縣學與鞠國香等結成瓊林讀書會,明習詩文,密倡維新。譚嗣同殉難忌辰,瓊林讀書會學友公推劉勃撰《誄六君子》悼文,借祭忠魂,宣傳維新。知縣凌紱曾聞訊,指責劉勃不守本分,意欲加罪。劉勃傲然相對:“甘當七君子,羞作一懦夫!”知縣大怒,下獄禁錮。士林共憤,齊赴縣衙請願。官懼眾威,被迫釋放劉勃,準許集會 。
人物經歷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劉勃考中拔貢,與其父有讎隙的人惶惶不安。劉勃笑登仇家之門,溫語陳述是非,敦睦宗族,深受鄉里敬重。民國4年(1915年),袁世凱宣布次年為洪憲元年,恢復帝制。劉勃憤撰《討袁檄》,印成傳單,散發至濟南、青島、煙臺、威海等地,轟動一時。次年袁世凱病死,劉勃作《“悼”洪憲》詩:“六十載奸雄末路畢竟於死,廿八日帝業曇花而今安在?……黃花崗偉偉忠魂流芳千古,袁容庵區區洪憲遺臭萬代”。
劉勃曾任軍閥孫傳芳的秘書長,因政見分歧,時常發生爭執。民國15年(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後,上海工人舉行武裝起義。孫傳芳擬予鎮壓,劉勃諫阻:“蘇、浙、閩、皖、贛歸將軍掌握,上海踞海防門戶,工人為滬埠根基,若動其本,恐失東服屏障”。孫傳芳疑忌,將劉勃軟禁軍中。身處逆境,仍作文吟詩以言志,曾著《中華統一論》兩篇,賦詩多首。後,孫傳芳失敗,劉勃獲釋歸里。
民國17年(1928年),劉勃在尚山村興辦國學專修科,教習國中部分課業:國文、數學、英文、時論、歷史、世界地理等,方圓50里,慕名前來就讀者甚多。之後,在留格莊、徽村等高級國小任國文教員。劉勃講解深透,系統清晰,且不拘古訓,尤能抒發新的學術思想。由於他以立志、勤學、正派、儉樸、務實為治學之風,故造就的學生多品學兼優。
民國23年(1934年),年景歉收,百姓食不果腹。郭城區區長姜彤桂私攤強派,貪污自肥。劉勃激於義憤,聯絡鄰村會首控告姜彤桂。縣長受賄,袒護姜彤桂。劉勃據理力爭,終於折服縣長,裁免捐稅,命姜彤桂當眾認罪。
同年,劉勃任海陽縣誌館襄纂,與鞠國香等續修《海陽縣誌》。他廣徵博採,並進行實地考察,夜以繼日,為志書告成費盡心血。是年,學生募捐,支援東北義勇軍抗日,劉勃捐獻銀元100元(當時可買2000斤麵粉);並率先戒菸戒酒,節衣縮食,積金救國。
民國28年(1939年)前後,國民黨投降派司令趙保原、秦毓堂、鄭維屏、苗占奎等慕劉勃之才,皆欲羅為門下。劉均鄙而嚴絕,吟菊抒志:“抱香傲霜枝,恥落污濁地。”國民黨魯東行署主任李先良駐牟平大龍口時,登門禮聘。劉勃聞李先良博學多才,非一般武夫可比,遂應聘。一次召開黨、政、軍、民大會,李先良欲借劉勃之名望,請其發表演講,宣傳曲線救國,粉飾其親日、反共的嘴臉。劉勃認清其面目,當場佯允,登台後則大講岳飛抗金事跡,最後高歌一曲《滿江紅》,拂袖而去。民國29年(1940年),劉勃困居煙臺,偽道尹張化南聘他為秘書,被其拒絕。隱於牟姓公館,當家庭教師,以葆晚節。
劉勃是膠東著名的書法家。他幼臨趙孟頫,後摹柳公權,故正楷圓化猷勁;漢隸雖臨張遷,但有創新;鐘鼎篆書頗有功底,草書尤為擅長,筆力剛勁,揮墨超俗。
建國後,在煙臺市文史研究會工作。1958年退休還鄉,次年病逝。遺作有《捫虱叢談》、《滄桑回顧錄》、《戎馬春秋》、《字說一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