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國民黨重點進攻山東,他在藏馬縣任縣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由於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幹部工作搞得相當出色,在非常惡劣的環境組織起兩支萬人以上的支前隊伍。其中“民兵支前隊”跟隨三野南征北戰,一直打到江南,為解放華東做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陳毅子弟兵團”。北京軍事博物館展出了他們的光輝業績。
建國後,他先後擔任膠州、萊陽、煙臺地委副書記和行署專員。50年代初,煙臺地區17縣市糧食畝產只有二、三百斤。劉健和其他領導一起,帶領民眾大搞農田基本建設,組織了產芝、門樓、米山等大型水庫的水利工程大會戰。他特別重視科學種田和良種繁育、推廣等工作,樹起了“下丁家”等農業先進典型,使該地區60年代初糧食平均畝產達到四、五百斤。他還十分注重調查研究。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為反映真實情況,他深入農村逐戶調查,詢問小孩吃什麼飯,察看地里莊稼秸棵粗細,到農廁里觀察糞便的顏色,準確地分析判斷農民的真實生活水平和糧食產量,用事實駁斥了浮誇風。在他主管財貿工作時,煙臺地區的糧食、生豬、油料、水產、果品等產量和交售始終居全省首位。他廉潔清政,從不以權謀私。在患嚴重胃病期間,每月都把國家照顧的3斤豬肉分給身邊的同志共同改善生活。被煙臺市委譽為“優秀的共產黨員,模範的領導幹部,忠誠的人民公僕”。他的7個子女,無一人在升學就業上跟他沾過光。他嚴格要求子女自強自立,正直為人,憑真本事立足社會。1987年10月病逝,終年7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