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作良

劉作良

劉作良(1926~2007),海軍航空工程學院政治委員。遼寧省鐵嶺縣人,1945年8月入伍,1955年被授予三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勝利功勳榮譽章。

基本信息

劉作良同志1926年8月出生於遼寧省鐵嶺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45年8月,當我軍初入東北時,年僅19歲的他毅然參加了八路軍,從此投身到了波瀾壯闊的革命事業之中。入伍後,在遼吉軍區主力13團歷任戰士,班長,排長;1946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東北獨立12師副指導員,三十八軍151師指導員,副政治教導員。在三年解放戰爭中,劉作良同志參加了著名的遼瀋,平津,渡江和廣西十萬大山剿匪等重大戰役,歷經大小戰鬥200餘次。他身先士卒,出生入死,始終戰鬥在第一線,從白山黑水一直打到滇越邊境,在戰火中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基層指揮員,多次榮立戰功,並榮獲三級解放勳章,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
建國後,劉作良同志歷任四十八軍142師幹部部任免幹事,公安十一師政治部組織科副科長,海軍航空兵第五師組織科科長,第十三團副政委,北海艦隊航空兵政治部幹部處處長,海軍航空兵政治部組織部部長。他勤奮好學,刻苦專研,兢兢業業工作,為加強部隊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為海軍航空兵的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受到政治迫害,被關入牛棚關押並被下放到“五七幹校”勞動改造,在惡劣的政治環境下,他堅貞不屈,對黨忠誠不渝,始終保持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1970年後,他先後任海軍二航校副政委,海軍航空機務學校政委,海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海軍煙臺基地代政委,北海艦隊航空兵副政委,東海艦隊航空兵政委,海軍航空工程學院政委。曾當選黨的“十一”大代表。在長期擔任部隊,院校領導職務期間,他堅定不移的貫徹落實黨中央,中央軍委和上級黨委的指示要求,緊密結合部隊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充分發揮了政治工作的生命線作用,有力地增強了部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他十分注重繼承和發揚我軍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經常深入基層和教學第一線調查研究,善於發現問題和總結經驗,及時解決新形勢下部隊建設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為所在部隊和院校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1988年離休後,劉作良同志始終關心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和海軍的現代化建設,他堅持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為加強新形勢下部隊的政治工作積極建言獻策,表現出一名老同志,老黨員高度的政治覺悟和歷史責任感。
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中,劉作良同志英勇戰鬥,忘我工作,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人民海軍的建設和發展,貢獻了畢生精力。他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共產主義事業,無論是在鬥爭殘酷,環境惡劣的戰爭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始終對黨和人民赤膽忠心,對革命事業堅定不移。他刻苦學習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具有很強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鑑別力,善於統攬全局,具有豐富的領導經驗和很高的領導水平。他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具有強烈的革命事業心和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他講黨性,顧大局,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和政治生活準則,模範執行黨的民主集中制,注意傾聽不同意見,善於團結同志一道工作。他謙虛謹慎,平易近人,公道正派,光明磊落,顧全大局。他生活樸素,廉潔奉公,嚴於律己,保持了共產黨人有兩道政治本色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他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關心同志,愛護部屬,贏得了廣大官兵的尊敬和愛戴。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我軍傑出的政治工作者,海軍航空工程學院原政委劉作良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7年6月12日8時29分在青島逝世,享年80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