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其父劉洪齡(1868~1958)字夢九,出生於書香門第之家,自幼讀四書五經,注重書法訓練,後為旅大著名書法家。1948年,旅順重新修建萬忠墓,曾為墓碑書寫“萬忠墓”三字。因常年在自家開設塾館,教授鄉里子弟,人稱“大先生”。
主要經歷
劉伯剛自幼隨父讀私塾,後到南滿中學堂就讀,1921年東渡日本,考入東京帝國大學經濟部修業7年。留學期間,他結識進步同學,接觸共產黨組織,並在學校內傳播馬克思主義,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秋天,劉伯剛畢業回到上海,黨組織分配他到蘇北從事革命工作。1929年5月,調到滿洲省委秘書處負責檔案收發工作。1930年,經地下黨員趙唯剛的介紹,被派到東北陸軍講武堂做兵運工作。在這裡他利用懂日語的條件,給炮兵班講授日本語,他常和學員談心、交朋友,宣傳革命思想,幾個月中就發展了4名黨員。他經常深入到東陵地區的小林守備隊找官兵談心做思想工作,因此引起守備隊偵輯部門的注意,對他進行了秘密監視。同年7月3日,當他再次從東陵回營時,在渾河邊脫下將軍服放在岸邊去洗內衣,可是洗完內衣回到岸上,上衣被人盜走,從中搜出了黨的機密檔案,隨之被敵人以“重大嫌疑案”逮捕。趙唯剛得知後立即向黨組織報告,並通過各種辦法和途徑進行營救,沒有營救成功。
劉伯剛被捕後,他利用趙唯剛探望的機會,向組織表示堅決經受嚴峻考驗。在敵人審訊時,他堅決否認自己是共產黨員,任憑敵人殘酷用刑,始終堅貞不屈,沒有供出半點組織秘密。因此,省委機關、瀋陽和講武堂的黨組織安全無恙,無一人被捕和受牽連。1930年8月,敵人的東北清鄉委員會將他移送到遼寧高等法院,判處5年徒刑。1931年8月,國民黨最高法院東北分院又認定他為共產黨的主要分子,改判8年徒刑。在獄中,他組織絕食,向難友宣傳革命思想,向難友和下等獄卒教學日語,拒絕家中的營救和同學的勸阻,決不寫“悔過書”。
1934年,偽滿洲國皇帝登基,劉伯剛於同年6月被“特赦”釋放。出獄後,他回家住了幾天,遂以去瀋陽看望朋友為由,到瀋陽尋找組織,但沒有結果。1935年5月,他再次去哈爾濱,仍未找到黨組織。
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後,劉伯剛立即同克山地區的愛國進步人士組織克山大同盟,他帶領人員收繳槍枝,建立人民武裝。1946年,他奉調去鐵路局當秘書,為恢復北安鐵路通車做出貢獻。同年5月,他參與組建北安中蘇友協並任會長。
1946年冬,劉伯剛被任命為北安林礦局長,1947年任黑龍江省依安縣貿易公司經理,後又調東北土產公司任業務科長。1948年經組織批准,恢復黨的組織關係。1953年任哈爾濱文教用品公司副經理。
1956年,劉伯剛調到中央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在對外文化交流中,特別是對日交流中做了許多工作。“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了不公正的審查。粉碎“四人幫”後,他已年逾古稀,但仍堅持工作。
1985年2月18日,劉伯剛在北京逝世,終年8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