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周竺,1975年生,雲南省廣南縣人,管理學博士。現為雲南民族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篇,主要研究方向為企業智慧財產權管理與技術創新。
內容簡介
《創新收益占有與技術創新》提出創新收益占有是企業的能力,認為技術特徵、智慧財產權保護和互補性資產是影響企業收益占有的主要因素,創新者從創新中獲益的能力是互補性資產定位和智慧財產權保護方式的函式。該書以資源基礎理論和動態能力理論為基礎,分析了企業如何創造價值,認為對於企業創新收益占有非常關鍵的互補性資產是企業的重要資源,是企業資源位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動態能力,吸收能力受資源位置的影響,同時,吸收能力的本質作用是把資源轉換為競爭優勢。智慧財產權保護是影響收益占有的外部變數,對企業技術創新具有重要影響。
目錄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現實背景
一 企業外部競爭環境的變化
二 全球化動態競爭環境下中國企業面臨的技術創新挑戰
第二節 理論背景
一 創新收益占有與企業技術創新
二 現有研究的不足
第三節 問題的提出
第四節 關鍵術語界定
第五節 研究架構
第六節 研究方案和技術路線
第二章 文獻綜述
第一節 理論基礎
一 企業資源基礎論
二 動態能力理論
第二節 創新收益占有
一 創新收益占有問題的由來
二 收益占有的理論基礎
三 創新收益占有的內涵
四 影響企業占有創新收益的因素
五 收益占有機制的有效性
六 創新收益占有與企業研發活動
七 創新收益占有與企業戰略
第三節 吸收能力
一 吸收能力的含義
二 吸收能力的理論基礎
三 吸收能力的影響因素
四 吸收能力的作用
第四節 技術創新
一 技術創新理論的創立與發展
二 技術創新的定義
三 技術創新的分類
四 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
第五節 創新收益占有、吸收能力和技術創新的關係及其研究之不足
一 創新收益占有與技術創新
二 創新收益占有與吸收能力
三 吸收能力與技術創新
四 現有研究的不足
第三章 理論模型及假設
第一節 本書的整體研究架構
一 第一個邏輯:價值創造和收益占有決定企業競爭優勢
二 第二個邏輯:對於創新收益占有的界定
三 第三個邏輯:資源一能力一創新
第二節 理論框架所涉及的變數
一 智慧財產權保護
二 互補性資產
三 吸收能力
四 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
第三節 模型關鍵構成要素之間的關係
一 互補性資產與組織的吸收能力
二 智慧財產權保護與組織的吸收能力
三 組織的吸收能力與企業創新產出
四 互補性資產與企業技術創新
五 智慧財產權保護與技術創新
六 智慧財產權保護、互補性資產與技術創新
第四章 研究方法與實驗設計
第一節 樣本與數據收集
一 研究背景
二 數據收集與調研對象的選擇
第二節 問卷的編制
一 量表編制原則和程式
二 量表的前測與修訂
三 偏差控制
第三節 變數的操作性定義與測量
一 因變數的度量
二 自變數的度量
三 中間變數的度量
第四節 統計分析方法和程式
一 結構方程的特點和分析步驟
二 SEM中的擬合指標
第五節 樣本容量與問卷投放
第六節 數據處理方法與技術手段
一 量表信度檢驗
二 量表效度檢驗
三 量表中變數正態性檢驗
四 因子分析
第五章 量表質量檢驗與維度驗證
第一節 樣本情況描述
一 樣本基本情況
二 回收問卷的檢驗
三 變數的相關係數
第二節 樣本質量檢驗和維度驗證
一 互補性資產
二 潛在吸收能力
三 現實吸收能力
四 智慧財產權保護水平
五 產品創新
六 工藝創新
第三節 小結
第六章 實證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模型擬合結果分析
第二節 研究假設的驗證結果
一 互補性資產對吸收能力的影響
二 智慧財產權保護對吸收能力的影響
三 潛在吸收能力對技術創新的影響
四 現實吸收能力對技術創新的影響
五 互補性資產對技術創新的影響
六 智慧財產權保護對技術創新的影響
第三節 變數中介效應分析
一 模型中各潛變數效應分解
二 中介效應分析方法
三 變數中介效應檢驗
第四節 變數的調節效應分析
一 調節效應的分析方法
二 智慧財產權保護在互補性資產影響技術創新過程中調節效應分析
三 智慧財產權保護在吸收能力影響技術創新過程中調節效應分析
第五節 對模型修正的討論
第六節 假設情況匯總
第七節 實證最終結果分析
一 互補性資產對吸收能力的影響
二 互補性資產對技術創新的影響
三 吸收能力對技術創新的影響
四 智慧財產權保護對吸收能力的影響
五 智慧財產權保護對技術創新的影響
六 智慧財產權保護對互補性資產與技術創新的調節作用
第七章 主要結論
第一節 主要結論
第二節 對管理實踐的建議
一 中國企業在強調自主創新能力的同時必須重視創新收益占有能力問題
二 提高吸收能力是中國企業技術創新的基礎
第三節 問題討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