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開森

副開森

副開森1866年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城,父為教會牧師。自幼隨家移居美國。1886年畢業於波士頓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旋婚。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副開森 副開森

副開森1866年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城,父為教會牧師。自幼隨家移居美國。1886年畢業於波士頓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旋婚。福開森夫婦信奉“社會福音”(The Social Gospel),在自由主義神學的感召下到中國。先在江蘇鎮江學習漢語,1887年到南京,在估衣廊居所辦校開課。1888年,美國美以美會創辦匯文書院(The Nanking University),受傅羅(Flower)之邀出任院長(president)。匯文書院教職主要來自美國,書院設博物院、醫學館、聖道館,並設附屬中學;後於1910年與宏育書院合併為金陵大學。1896年,李鴻章幕下重臣盛宣懷在上海創建南洋公學,受聘出任監院之職,參與創建工作;翌年辭彙文書院校長之職,出任南洋公學監院(president,校長),直至1902年。初致力校舍建設、設備選定、課程設定、教師聘用,並親手設計該校最早的兩幢建築物,中院和上院;南洋公學後改為南洋大學、交通大學。與匯文書院不同,南洋公學為中國人自辦的學校,故聘用了許多著名的中國學者任職任教,如吳稚暉、鈕永建、章太炎、蔡元培、張元濟等;藉此擴展了與中國學人及士紳的交往。1899年辦《新聞報》。1898年受聘為兩江總督劉坤一幕僚。1900年兼任湖廣總督張之洞幕僚,參與策劃東南互保。1902年參與修訂中國對日對美條約。1908年到北京任郵傳部顧問。曾出任華洋義賑會會長;1910年中原大旱,募得賑災金約100萬美元,被清廷封賜為二品頂戴。1921年奉派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與顧問參加以遏制日本在華擴張為重要議題的華盛頓會議。1938年10月福開森夫人在北平居所病故。1943年福開森被日本遣送回美國,1945年在波士頓去世。

中西文化交流的貢獻

福開森在華57年,對中國社會頗具影響,對中西文化交流卓有貢獻。福開森對中國文化興趣濃烈,能說一口極流利的南京話,特別熱衷鑑別與收藏中國古董字畫。後居北京,專門研究中國文化,且著書立說,專論中國藝術品和古代文物。一生收藏許多中國文物珍品。部分收藏品陳列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1934年,捐贈家中數十年全部收藏品給金陵大學,1952年金陵大學和南京大學合併,陳列於南京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上海法租界曾有一條馬路以他的名字命名為福開森路(今武康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