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村委會[雲南省楚雄市紫溪鎮前進村委會]

前進村委會,屬於壩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2.00公里, 國土面積13.25平方公里,海拔1800.00米,年平均氣溫14.50℃,年降水量833.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蠶豆等農作物。有耕地1757.00畝,其中人均耕地0.00畝;有林地17363.74畝。全村轄19個村民小組,有農戶733戶,有鄉村人口3171人,其中農業人口2990人,勞動力269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324人。2014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764.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60.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及務工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757.00畝(其中:田1218.00畝,地539.00畝),人均耕地0.00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蠶豆等作物;擁有林地17363.74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53.5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2畝,主要種植優質梨、板栗、核桃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0.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2年底,全村有370戶通自來水,有355戶飲用井水, 有733戶通電,有12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710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4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17戶。 該進村道路為土路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9.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2478.26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478.2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82畝。 該村到2012年底,有3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9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764.9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71.50萬元,畜牧業收入222.9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900頭,肉牛371頭,肉羊180頭); 林業收入44.6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799.00萬元, 工資性收入33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6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及務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3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64人 ,在省內務工515人,到省外務工35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2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77.3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優質梨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54 戶,共鄉村人口1571人,其中男性846人,女性725人。其中農業人口1556人,勞動力 1214人。該村以彝為主,其中彝族1555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53 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2.5%;享受低保195人(人員名單附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7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0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11 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65戶,占農戶總數的20.06%。 
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16人,人員名單如下:

王炳能楊正亮張清亮李成恩趙禮榮張友發
趙李蘭楊貴梅羅建巧朱永秀楊金福李加娟
王堅楊樹仙張帆贏李忠華楊文亮張加妮
王玉英楊開興張信良張樹芬趙遷仙張領富
向仕楊美仙竇金華李仙鳳李富貴張桂瓊
向昌宇黃貴慶張清躍李仙瓊李寵芬梁樹洪
朱永樹王文鳳李樹全王忠娥趙禮貴張如美
趙加英黃新馬成英張玉洪馬紹芬梁如
朱光柳趙有蘭李立維李學福趙祥李樹雲
朱光鳳趙和義李連漢張曉妹趙美玉王麗芬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東山中心校,中學生就讀到文山市二中。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0.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39人,中學生43人。

關於文化的分類 H. H. Stern(1992:208)根據文化的結構

文化教育

和範疇把文化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文化即大寫的文化(Culture with a big C),狹義的文化即小寫的文化(culture with a small c)。廣義地說,文化指的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個方面。物質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種種物質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飾、日常用品等,是一種可見的顯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別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 社會制度以及思維方式、宗教信仰、審美情趣,它們屬於不可見的隱性文化。包括文學、哲學、政治等方面內容。狹義的文化是指人們普遍的社會習慣,如衣食住行、風俗習慣、生活方式、行為規範等。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0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722.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83.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4.25萬元,有固定資產11.8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57人,黨員中男黨員44人,女黨員13人。 團員0人。

農村基層組織的組成

農村基層組織,包括設在鎮(辦事處)和村一級的各種組織,主要是指村級組織。包括基層政權、基層黨組織和其它組織三個方面,主要有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村團支部、村婦代會、村民兵連及“兩新”組織(“新的經濟組織”和“新的社會組織“)。由此可知,農村基層組織涵蓋了黨在農村的全部工作。

農村基層組織的領導核心是基層黨組織

推進農村改革發展,關鍵在黨。十七屆四中全會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是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任務的戰鬥堡壘。”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工作的基礎,是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戰鬥堡壘,是領導農民民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核心力量。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決定了其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的組織基礎

中國共產黨是有組織的統一整體,它是由黨的中央、地方和基層組織按照民主集中制組織起來的統一整體。其中,黨的中央組織是黨的首腦和核心,黨的地方組織是連線中央和基層的中間環節,而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組織體系的基礎。農村基層組織更是這基礎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到2008年底,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為7593.1萬名,現有基層組織371.8萬個,而全國34324個鄉鎮中,34321個鄉鎮建立了黨組織。60.6萬個建制村中,60.5萬個建制村建立了黨組織,占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建制村總數的99.98%。正是這些農村基層組織,成為黨組織發展壯大從而服務於廣大農民的堅實的基礎。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一是基礎滯後,發展後勁不足。農業水利化程度低,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弱,水、電、路“瓶頸”制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特別是村內主要道路需要資金修繕,入村道路需要維護。二是科技文化落後,人口素質偏低,農科服務網路不夠健全和完善,科技貢獻率還很低;三是市場信息不對稱,部份農產品出現賣難的問題。四是服務水平有待提高,招商引資的大環境沒有真正形成,幹部思想解放程度還不盡人意,服務意識不強等問題依然存在。。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中央一號檔案和雲南省、州、市、鄉有關“三農”問題的意見精神,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的發展方略,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攬農業農村工作全局,全面落實黨的惠農政策,突出一個中心(農民增收),明確三個途徑(農業產業化、勞務輸出、非農產業),抓住六個重點(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龍頭企業建設、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建設、農業科技培訓體系建設、農業開放工作建設、千村經濟振興和文明生態村建設),深化四個制度(一制三化工作制度、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制度、村級財務管理制度、農業重點工作責任制度),提高科技意識,培養一批致富能手,以帶動全村的市場化意識。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維護農村社會穩定,進一步開創我村農業和農村工作新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