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七號鎮

前七號鎮

前七號鎮位於吉林省長嶺縣西部,距縣城24公里,總幅員面積22400公頃,其中耕地面積9654公頃,草原面積1200公頃,林地面積4205公頃。水面面積1000公頃,現有8個行政村,39個自然屯,45個生產合作社,總戶數6396戶、總人口27833人,省道長白公路、縣路長保公路和前新公路三條道路從前七號鎮穿過。牧草資源豐富,水草肥美,交通便利,203線從其中穿過,適宜發展牧業和蔬菜生產。商品流通速度快。

基本信息

概況

前七號鎮位於長嶺縣西南部。轄1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前七號村,距縣城23千米。106省道公路過境。

沿革

1956年設前七號鄉、十家戶鄉,1958年改前七號公社、十家戶公社,1983年改前七號鄉、十家戶鄉,1984年前七號鄉撤鄉建鎮。1996年,前七號鎮面積224平方千米,人口2.5萬人,鎮政府駐前七號,轄前七號、十二號、三益、大四號、六合、龍鳳山、大三號、西十一8個行政村;十家戶鄉面積121平方千米,人口1萬人,鄉政府駐十家戶,距縣城20千米,轄十家戶、東十一、十三號、十四號、十七號、六號、十八號7個行政村。2005年,撤銷十家戶鄉,併入前七號鎮。

簡介

前七號鎮鎮黨委、政府,對農業尤其是以雜糧等經濟作物為主的經濟點。

前七號鎮位於長嶺縣城西、長白公路22公理處,幅員面積3528平方公里,耕地1.4萬公頃,總人口3.7萬人。鎮黨委、政府,對農業尤其是以雜糧等經濟作物為主的經濟特產業的發展非常重視,作為儘快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措施來抓。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發展規劃,並逐步加以實施。

社會事業

板蘭根 板蘭根

前七號鎮各項事業都得以長足發展。一是不斷加大對基礎教育的投入,累計為教育投入資金120萬元,前七號鎮共有中國小12所,教職工241人,在校生3129人。中國小校舍達標率、中考升學率連續多年在全縣領先。二是衛生事業得到了改善、2008年爭取資金40多萬元。翻建了衛生院、新建樓房三層,540平方米。三是加大了對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現全鎮公路通車總里程近100公里、建三個程控電話村,達到了村村通電話,移動信號和廣播電視信號覆蓋全鎮,有線電視在鎮內已開通使用,農村電網改造已全部完成。四是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城鄉文體活動、豐富了廣大人民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

種植結構

香瓜 香瓜

為了切實增加農民收入,前七號鎮積極引導農民民眾種植高效農業,主要開發地膜瓜菜和棚菜生產。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雜糧、雜豆、瓜菜、芝麻、葵花為主,現全鎮糧、經、飼比例為5:4:1。

園區建設

葵花 葵花
前七號鎮 前七號鎮

2003年,建立了大三號村棚菜生產園區,建設各種棚室342棟,其中育苗棚60棟,生產棚252棟,年產值468萬元。2004年建立了前七號村中草藥種植示範園區,園區占地面積900畝,種植品種有桔梗、板蘭根、黃芪等,年產值140萬元。針對前七號鎮瓜菜、綠豆等經濟作物較多的實際,2006年,一是建立了沿長白公路兩側近萬畝的瓜菜開發帶,主要種植西瓜、香瓜、辣椒、蘿蔔,預計總收入500多萬元。二是在大三號村、四號村、六合村集中連片建立了萬畝雜糧綜合開發園區,種植綠豆、葵花等作物。園區內新打配套機電井82眼,架設農電線路17200延長米,其中高壓線路6800延長米,修沙石路6000延長米,植樹45000株。園區實行“四統一”管理。即:統一供種,統一供肥,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銷售。已申報了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和“綠松”牌註冊商標。2006年,全鎮1.4萬公頃耕地,種植綠豆5000多公頃,葵花2500多公頃,占耕地面積的53.6%,總收入6400多萬元。隨著效益的不斷提高,經濟特產作物的面積將進一步擴大,並成為儘快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鎮黨委、政府也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探索新路。

黨建工作

嶺縣前七號鎮黨委以“三抓”為主線,深入開展“黨組織關愛黨員、黨員服務民眾”活動,進一步鞏固和深化了黨的先進性教育成果,收到了加強組織、凝聚人心、促進發展的良好效果。抓學習,提高服務民眾的本領,一是充分發揮鎮黨校和農民技術學校教育培訓主陣地作用。鎮黨校和農民技術學校共舉辦科技種植培訓班、養殖技術培訓班、林木栽培培訓班等6場(次),參加黨員民眾達600多人(次),激發了黨員幹部學科技、用科技的熱情。二是積極開展黨員電化教育。組織黨員觀看《這裡的黨旗分外紅》、《永不褪色》及科學種植、養殖技術等電教片等90場(次),接受教育的黨員635人(次)。增強了黨員的發展信心和發展動力。三是嚴格執行“三會一課”制度。各黨支部結合實際,認真堅持“三會一課”制度,並注重做到四個結合,即把學習政策理論同進一步提高素質,堅定加快發展的信心相結合;把學習農村實用科技知識同解決農村各類難點、熱點問題相結合;把學習縣委會議精神同落實各項重點工作任務相結合;把學習省、市、縣黨代會精神同當前推動工作相結合。

抓領導,為服務民眾提供示範帶動作用,一是在黨委班子成員中推行“三個一”工程,即:每名班子成員聯繫一個支部,幫扶一戶貧困戶,一名困難黨員,明確規定每名班子成員每年到包保戶走訪不少於3次,並及時向黨委匯報工作開展情況。二是選準選好村級組織帶頭人。大三號村黨支部書記在自己種植美國食葵得到豐厚效益後,帶領6名黨員和20戶農戶成立了美國食葵協會,義務為種植美國食葵的農戶聯繫種肥;大四號村黨支部書記帶動5名黨員,60戶民眾投資200萬元建立了奶牛養殖場,養殖奶牛200頭,年可實現收入50萬元。

抓落實,讓貧困黨員和民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幫助,一是區分情況,制定幫扶措施。根據經濟狀況,分為貧困戶、重病戶、年老戶、受災戶四種類型。按照“因人選戶,依戶定人,就近結對”的原則結成幫扶對子。制定了當年經濟明顯好轉,兩年基本脫貧,三年根本脫貧的幫扶目標。二是提供致富信息。為了使貧困黨員民眾掌握行情信息,做到產銷對路,確保增產增收,鎮黨委充分發揮農村經紀人和鄉土人才的作用,及時為農村黨員提供良種信息、技術信息、市場信息、流通信息59條,無償服務126次。三是真心實意幫扶。鎮機關黨員為幫助對象解決化肥16袋,優質籽種60公斤,折合現金2000多元,切實解決了困難民眾春耕生產中的實際困難。在“春節”和“七一”期間,走訪慰問老黨員和貧困黨員56人(次),發放慰問金4.5萬元,捐贈衣物104件套,安排協調困難補助和農村生活最低保障資金5.2萬元。全鎮黨員和黨員、黨員和民眾結成幫扶對子428個,幫扶貧困黨員72名、幫扶貧困民眾159名,走訪幫扶對象725次,解決實際問題115個,有176名幫扶對象掌握了一至二門實用種植技術。

主要景點

龍鳳山水庫 龍鳳山水庫

龍鳳山水庫:龍鳳山水庫位於長嶺縣十三泡澇區中下游前七號鎮龍鳳山村北,距長嶺縣城16公里,在長(嶺)—太(平川)公路南一公里處。龍鳳山水庫是一座中型平原水庫,水庫以防洪除澇為主,結合灌溉、養魚等綜合功能。控制流域面積761平方公里,總庫容5740萬立方米,正常蓄水庫容2300萬立方米。保護下游4個鄉鎮26個村屯19.5萬畝耕地3.41萬畝草原4.26萬人口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擔負著長—太公路的安全暢通。

水庫興建於1975年11月,經近30年運行,有些工程設施老化失修,部分配套工程沒有建,不能按設計標準正常蓄水,作為病險庫運行,嚴重影響了水庫效益的正常發揮。2000年11月,白城水利勘測設計院完成對水庫除險加固初步設計,省水利廳2002年2月給予批覆。批覆總投資2484萬元,其中國家投資1250萬元,地方配套資金1234萬元。2002年8月,通過公開招投標,吉林省水電工程局第二施工處承擔了施工任務,吉林省吉利水利水電監理諮詢中心負責工程施工監理,工程於2002年9月8日正式開工,主要建設項目:主副壩土方填築,壩前模袋、砼板護坡,反濾排水、泄洪閘維修重建,輸水閘拆除重建,修築上壩路面等。經各參建單位的共同努力,工程於2003年10月31日勝利完工。共完成工程量:土方10.4萬立方米,石方2.6萬立方米,砼1.62萬立方米。鋼筋184噸,無紡布1.96萬平方米。

機構設定

內設黨政辦公室、經濟辦公室、社會管理辦公室和財政所。

黨政辦公室

負責全面了解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及時掌握和反映各方面重要動態;負責黨委、人大、政府日常工作的綜合協調,對黨委、政府工作部署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負責黨建、統戰、武裝、共青團、婦聯工作;負責幹部人事、行政、信息、文秘、檔案管理等工作。

經濟辦公室

負責編制本鄉(鎮)產業發展規劃;協調解決經濟發展中的相關問題,為企業提供服務;培育和健全市場體系,依法維護市場經濟秩序;負責統計等工作。

社會管理辦公室

負責民政、人口與計畫生育、村鎮建設、民族宗教、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科技、文化等工作;負責其他社會事務管理。

財政所

負責本級預算的編制、預算收支業務核算、年終決算業務,編制財務報表;負責本鄉(鎮)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負責農民的糧食直接補貼及業務核算;負責鄉(鎮)財政專項資金和國家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的業務核算及監督管理;兼管鎮審計所的業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