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艦於1941年7月15日於伯利恆鋼鐵廠安放龍骨時原名卡伯特號(USS Cabot),1942年6月16日更名為列星頓號,以繼承在珊瑚海戰役中被擊沉的列星頓號航空母艦(CV-2)。1942年9月23日下水,擲瓶式由前任海軍助理部長西奧多·羅賓森(Theodore D. Robinson)的夫人擔任,羅賓森夫人也是前一艘列星頓號航艦下水時的擲瓶者。1943年2月17日服役,首任艦長為菲立克斯·史當普(Felix B. Stump)上校。
經過在加勒比海的試航訓練與在波士頓的整修後,列星頓號經過巴拿馬運河,於1943年8月9日抵達珍珠港,她的首次作戰任務為9月下旬至10月初的塔拉瓦與威克島的突擊行動。返回珍珠港後即加入吉爾勃特行動,本艦於11月19日至24日空襲了馬紹爾群島,以掩護吉爾勃特島的登入作戰,而艦上戰鬥機則在23日至24日間擊落了29架日軍飛機。
隨後列星頓號在龐諾海軍中將的指揮下,於12月4日空襲了瓜加林島,艦上飛行大隊擊沉一艘日軍貨船,擊傷兩艘巡洋艦,並摧毀30架飛機。但在夜間,特遣艦隊被日軍發現,日軍魚雷機借著月色與照明彈擊中了列星頓號艦尾[1]。爆炸除了殺死所有艦隊的參謀軍官外,也讓列星頓號尾舵卡死。所幸損管人員搶救得宜,該艦最後仍能於12月9日返抵珍珠港,經過緊急維修後,列星頓號駛回美國本土,在華盛頓州布雷默頓軍港進行整修工程,直到1944年2月20日完成。
完成修復工程的列星頓號於1944年3月8日抵達馬約羅,並成為第58特遣艦隊(TF58)的旗艦(特遣艦隊指揮官為馬克·密茲契海軍少將)。在攻擊了米爾環礁後,列星頓號於4月13日開始協助陸軍部隊攻擊荷蘭地亞的行動,並於4月28日空襲了吐魯克環礁。雖然受到了猛烈的反擊,但列星頓號擊落了17架日軍的飛機,並安全返回基地。
本艦於1944年6月11日參與了塞班島的登入作戰,除了空襲塞班島與關島之外,也參與了6月19日與20日的菲律賓海之役。接著從8月到10月列星頓號空襲了包括關島、雅普島、呂宋、民答那峨、米沙鄢、台灣與沖繩等地的日軍基地。10月下旬開始掩護雷伊泰島的登入作戰,並參與了雷伊泰灣海戰。海戰中該艦的航空大隊擊沉了日本海軍的千歲號、瑞鳳號、與瑞鶴號航艦,並在11月5日於呂宋外海擊沉重巡洋艦那智號。
列星頓號在11月5日首次遭遇神風特攻隊的攻擊,一架日機墜毀在本艦的艦島附近,雖然引發大火,並摧毀大部份的艦島結構,但損管人員在20分鐘以內就控制住火勢,並重新恢復飛機的起降作業。回到烏利西環礁進行修補工程之後,該艦成為第38.2分遣艦隊(TF 38.2)的旗艦,並前往南中國海空襲了金蘭灣、香港、澎湖、與台灣,共摧毀4艘商船、4艘護航艦、與12艘其它船隻。
列星頓號於1945年1月20離開南中國海,並在返回烏利西環礁途中空襲了日本與沖繩島上的目標。在烏利西環礁進行整補後,列星頓號於2月16日攻擊了東京附近的軍事目標,並從2月17至22日對登入硫磺島的陸戰隊進行支援任務。
返回美國本土進行整修之後,本艦於7月到8月15日對日本本土進行一連串的攻擊行動,直到戰爭結束。戰爭結束後列星頓號在日本外海擔任巡邏的任務,並在12月3日載運美軍戰俘離開東京灣,12月16日返回美國舊金山。
列星頓號在1947年4月23日在布雷默頓軍港退役封存,並被編入後備艦隊。列星頓號在1952年10月1日改編為攻擊航空母艦(Attack Aircraft Carrier),並改編號為CVA-16。1953年9月1日,該艦被拖往普及灣海軍造船廠進行現代化改裝工程,並加裝斜角飛行甲板(angled flight deck)[2]。1955年8月15日改裝完成的列星頓號恢復現役,首任艦長為亞歷山大·海沃(Alexander S. Heyward Jr.)上校。
抵達台灣外海的列星頓號(CVA-16)攻擊航艦,可見其改裝過後的斜角飛行甲板列星頓號先以聖地牙哥軍港為母港,1956年5月之後改編至第七艦隊,改以橫須賀軍港為母港,進行各種演習與訓練行動,在中國大陸海岸進行搜救行動,以及訪問遠東各盟邦的重要港口。12月20日回到聖地牙哥軍港,搭載並訓練第12航空大隊,然後於1957年6月1日回再到橫須賀軍港,成為航艦第一戰隊指揮官賀伯特·雷利(Herbert D. Riley)少將的旗艦。
1957年10月,該艦進入布雷默頓軍港進行翻修工程。1958年7月14日,列星頓號搭載第21航空大隊離開聖地牙哥軍港,於8月7日抵達台灣外海,並在八二三炮戰時與第七艦隊的其它軍艦一同協防台灣,直到12月19日返回聖地牙哥軍港。
列星頓號於1959年初裝備了AGM-12犢牛式空對地飛彈,是美國第一艘裝備該型飛彈的航艦。4月26日回到第七艦隊,並在8月至9月間的寮國危機時在南中國海進行警戒任務。1960年初在普及灣海軍造船廠進行翻修工程,並從1960年下半到1961年在南中國海進行巡邏與警戒任務。1962年返回美國,並準備取代在墨西哥灣執行訓練任務的安提耶坦號反潛航艦(USS Antietam,CVS-36),因此在1962年10月1日改編為反潛航空母艦(Antisubmarine Warfare Support Aircraft Carrier),並改編號為CVS-16。但由於古巴飛彈危機於10月中旬開始,於是列星頓號依舊執行攻擊航艦的任務,並參與封鎖古巴的行動。列星頓號一直到1962年12月29日才在佛羅里達州潘沙克拉基地,正式取代安提耶坦號反潛航艦的任務。
從1963之後,列星頓號以潘沙克拉,德州的柯柏斯克里斯提基地,與紐奧爾良為母港,進行飛行學員的訓練,以及現役與後備役海軍飛行員的熟飛任務。美國介入越戰之後,列星頓號的任務更形重要,因為美國需要大量的海軍與陸戰隊飛行員前往越南進行作戰任務。1967年10月17日,該艦完成了第20萬次的成功降落。1969年1月1日,該艦正式改編為訓練航空母艦(Training Aircraft Carrier),並改編號為CVT-16。
1970年9月23日,列星頓號改艦種為輔助艦(Auxiliary),之後在1978年7月1日改編為輔助飛機降落訓練艦(Auxiliary Aircraft Landing Training Ship),並改編號為AVT-16。列星頓號以訓練航艦身份服役至1991年8月,然後由珊瑚海號航艦(CV-43)接替其任務。列星頓號於11月8日除役,並在同日除籍。她是服役最久,也是最後一艘除役的艾塞克斯級航艦。在其49年的服役生涯中,共完成超過493,000次成功的降落[3]。
列星頓號海上博物館,攝於2008年1992年6月15日,美國海軍將該艦捐給柯柏斯克里斯提市,成為一艘海上博物館,命名為列星頓號博物館。2003年,該艦被指定成為美國國家歷史文物。
該艦除了繼承前一艘列星頓號航艦的艦名外,也繼承了其綽號,即列夫人(Lady Lex)。但該艦同時也有另一個綽號,即藍色幽靈(The Blue Ghost)。除了是該艦為美國海軍唯一的一艘采深藍色塗裝,而未採用其它的偽裝色外,也是因為日軍好幾次都以為擊沉新的列星頓號,並由東京玫瑰大肆宣傳,但事實上該艦都能很快的反擊日軍。故艦上成員自稱列星頓號是“晚上沉入深邃的大海,但次日又在地平線上浮起”,因此藍色幽靈的綽號遂不脛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