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文虎克
生平
安東尼·列文虎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1632.10.24-1723.08.26),荷蘭顯微鏡學家、微生物學的開拓者,生卒均於代爾夫特。幼年沒有受過正規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當學徒。20歲時回代爾夫特自營綢布。中年以後被代爾夫特市長指派做市政事務工作。這種工作收入不少且很輕鬆,使他有較充裕的時間從事他自幼就喜愛的磨透鏡工作,並用之觀察自然界的細微物體。由於勤奮及本人特有的天賦,他磨製的透鏡遠遠超過同時代人。他的放大透鏡以及簡單的顯微鏡形式很多,透鏡的材料有玻璃、寶石、鑽石等。其一生磨製了400多個透鏡,有一架簡單的凸透鏡,其放大率竟達300倍!
事跡
他對於在放大透鏡下所展示的顯微世界非常有興趣,觀察的對象非常廣泛,主要有晶體、礦物、植物、動物、微生物、污水、昆蟲等等。1674年他開始觀察細菌和原生動物即他所謂的“非常微小的動物”。他還測算了它們的大小。1677年首次描述了昆蟲、狗和人的精子。1684年他準確地描述了紅細胞,證明馬爾皮基推測的毛細血管層是真實存在的。1702年他在細心觀察了輪蟲以後,指出在所有露天積水中都可以找到微小生物,因為這些微生物附著在微塵上、飄浮於空中並且隨風轉移。他追蹤觀察了許多低等動物和昆蟲的生活史,證明它們都自卵孵出並經歷了幼蟲等階段,而不是從沙子、河泥或露水中自然發生的。
他通過友人的介紹和英國皇家學會建立了聯繫,自1673~1723年曾將他的發現陸續以通信的方式報告給學會,其中絕大多數都發表在《皇家學會哲學學報》上;由他提供的第一幅細菌繪圖也在1683年該學報上刊出。他於1680年被選為該學會的會員。
他是第一個用放大透鏡看到細菌和原生動物的人。儘管他缺少正規的科學訓練,但他對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世界的細緻觀察、精確描述和眾多的驚人發現,對18世紀和19世紀初期細菌學和原生動物學研究的發展,起了奠基作用。他根據用簡單顯微鏡所看到的微生物而繪製的圖像,今天看來依然是正確的。
由於基礎知識薄弱,使他所報導的內容僅僅限於觀察到的一些事實,未能上升為理論。他的顯微鏡製法也由於保密,有些至今還是未解之謎。他製造的透鏡小者只有針頭那樣大。適當的透鏡配合起來最大的放大倍數可達300倍。
他的劃時代的細緻觀察,使他舉世聞名。許多名人,如英國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俄國彼得大帝(1689-1725年在位)都曾訪問過他。
首次發現微生物
“充滿煤煙、灰塵的車廂,是一個‘活動的監獄’。”“我‘最大的優點’,是保護指甲乾淨。”
這是瑞典著名化學家諾貝爾 (1833~1896年)衛生習慣的片斷。
原來,煙塵及指甲中,藏著大量令人生病的病原微生物。尤其今天,“生水裡有細菌,喝了肚子疼”的道理,以及“不隨地吐痰”、“飯前便後洗手”的衛生習慣,早已成為婦孺皆知的普通常識了。
然而,這種簡單道理,要是在300多年前,莫說一般人們,就連赫赫有名的英國皇家學會也全然不知。
本來,這無孔不入的微生物,何時何地不在與人們打交道?甚至在我們體內到處安營紮寨,自由鑽進鑽出哩。可是,由於人們不能用肉眼看見它們,因而幾千年來,人類竟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微生物這東西存在。
那么,是誰第一個發現了這“小人國”里的搗蛋“居民”?
他,就是列文虎克!如果要歌頌他對人類的大功大德,那就必須從他發現“狄爾肯”的前因後果說起……
“狄爾肯”,原是拉丁文Dierken的譯音,意即細小活潑的物體。這是列文虎克第一次發現微生物時,給它們取的奇怪名字。
好奇的看門人
列文虎克於1632年10月24日出生在荷蘭代爾夫特市的一個釀酒工人家庭。他父親去世很早,在母親的撫養下,讀了幾年書。16歲即外出謀生,過著飄泊苦難的生活。後來返回家鄉,才在代爾夫特市政廳當了一位看門人。
由於看門工作比較輕鬆,時間寬裕,而且接觸的人也很多,因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他從一位朋友那裡得知,荷蘭的最大城市阿姆斯特丹有許多眼鏡店,除磨製鏡片外,也磨製放大鏡,並告訴他說:
“用放大鏡,可以把看不清的小東西放大,並讓你看得清清楚楚,神妙極了。”
具有強烈好奇心的列文虎克,默默地想著這個新鮮有趣的問題,越想越產生了興趣。
“閒著也沒事,我不妨也買一個放大鏡來試試。”
可是,當他到眼鏡店一問,原來價錢卻貴得嚇人,他只好高興而去,掃興而歸了。
列文虎克從眼鏡店出來,恰好看到磨製鏡片的人在使勁地磨著。但磨製的方法並不神秘,只是需要仔細和耐心罷了。
“索性我也來磨磨看。”
從那時起,列文虎克利用自己的充裕時間,耐心地磨製起鏡片來……
列文虎克除懂荷蘭文之外,其他文字一竅不通。尤其一些科學技術的著作都以拉丁文為主,所以,列文虎克沒法閱讀這些參考資料,他只能自己摸索著。
列文虎克經過辛勤勞動,終於磨製成了小小的透鏡。但由於實在太小了,他就做了一個架子,把這塊小小的透鏡鑲在上邊,看東西就方便了。
後來,經過反覆琢磨,他又在透鏡的下邊裝了一塊銅板,上面鑽了一個小孔,以使光線從這裡射進而反照出所觀察的東西來。這就是列文虎克所製作的第一架顯微鏡,它的放大能力相當大,竟超過了當時世界上所有的顯微鏡。
列文虎克有了自己的顯微鏡後,便十分高興地察看一切。他把手伸到顯微鏡旁,只見手指上的皮膚,粗糙得像塊柑桔皮一樣,難看極了;他看到蜜蜂腿上的短毛,猶如縫衣針一樣地直立著,使人有點害怕。隨後,他又觀察了蜜蜂的螫針、蚊子的長嘴和一種甲蟲的腿。
總之,他對任何東西都感興趣,都要仔細觀察。可是,當他把身邊和周圍能夠觀察的東西都看過之後,便又開始不大滿足了。他覺得應該再有一個更大、更好的顯微鏡。
為此,列文虎克更加認真地磨製透鏡。由於經驗加上興趣,使他毅然辭退了公職,並把家中的一間空房改作了自己的實驗室。
幾年以後,列文虎克所製成的顯微鏡,不僅越來越多和越來越大,而且也越來越精巧和越來越完美了,以致能把細小的東西放大到兩三百倍。
列文虎克的工作是保密的,他從不允許任何人參觀,總是單獨一個人在小屋裡耐心地磨製鏡片,或觀察他所感興趣的東西。他作為自學者,從動物學各科中,獲得了廣博的知識。他把從於草浸泡液中所觀察到的微生物,稱之為“微動物。”
但是,列文虎克卻對他的朋友——醫生兼解剖學家德·格拉夫 (1641~1673年)是個例外,因格拉夫既是代爾夫特城裡的名醫,同時也是英國皇家學會的通訊會員。他早聽人說,列文虎克正在研製什麼神秘的眼鏡。
一天,格拉夫終於專程前來拜訪列文虎克。面對這位知名人士和朋友的來訪,他熱情地接待了客人,並拿出自己的顯微鏡請格拉夫觀看。不看則已,看著看著倒使格拉夫抬起頭來,嚴肅地說道:
“親愛的,這可真是件了不起的創造發明啊!”格拉夫接著又說:
“你知道嗎?你的創造發明具有極其偉大的意義。你不能再保守秘密了,應該立即把你的顯微鏡和觀察記錄,送給英國的皇家學會。”
“難道連顯微鏡也要送去?!”這可是列文虎克從來沒有考慮過的嚴肅問題——要公開自己的顯微鏡。他認為這是自己的心血,自己的財富。所以,當他聽了格拉夫的勸告後,他竟情不自禁地把顯微鏡收了起來。
“朋友,這種公開不是壞事,誰也不會侵占你的成果,你必須向世界公眾表明:你的觀察是如此非凡,這是人類從未發現的新課題。”
聽了朋友的好心勸告,列文虎克虔誠地點了點頭……
其中a,b,f表示細菌,c,d表示移動,e,h表示球菌,g表示螺旋菌(spirochaete)
震動科壇
1673年的一天,英國皇家學會收到了一封厚厚的來信。打開一看,原來是一份用荷蘭文書寫的、字跡工整的記錄,其標題是:《列文虎克用自製的顯微鏡,觀察皮膚、肉類以及蜜蜂和其他蟲類的若干記錄》。
當時,在場的學者們看了標題後,有人開玩笑說:“這真是一個咬文嚼字的囉唆標題。”“這肯定是一個鄉下佬寫的。迷信加空想。這裡邊說不定寫了些什麼滑稽可笑的事呢!”不過,他們讀著讀著,卻一下被其中的內容牢牢地吸住了——這竟是科學家們毫無所知的神秘事情啊!
列文虎克這樣寫道:“大量難以相信的各種不同的極小的‘狄爾肯’……它們活動相當優美,它們來回地轉動,也向前和向一旁轉動……”
“好,好,這是一篇極有價值的研究報告。”此時,大家的態度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
然而,當他最後向皇家學會擔保說:“一個粗糙沙粒中有100萬個這種小東西;而一滴水——在其中,狄爾肯不僅能夠生長良好,而且能活躍地繁殖——能夠寄生大約270多萬個狄爾肯”時,顯赫的皇家學會,竟覺得這又是件太令人不可思議的事了,以致於不得不委託他的兩個秘書——物理學家羅伯特·虎克(1635~1703年)和植物學家格魯(1641~1721年),為皇家學會弄一個質量最好的顯微鏡來,以進一步證實列文虎克所報告的事實是否真實。
經過幾番周折,列文虎克的科學實驗,終於得到了皇家學會的公認。
於是,列文虎克的這份記錄被譯成了英文,並在英國皇家學會的刊物上發表了。這份出自鄉下佬之手的研究報告,果真轟動了英國學術界。列文虎克也很快成了皇家學會的會員,並對他的成就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永不停步
成功的喜悅,並沒有使好奇心強的列文虎克沖昏頭腦。相反,更加促進他那鍥而不捨的探索精神。他將自己的觀察報告繼續不斷地寄往倫敦。皇家學會的科學家們一如既往地搶先閱讀……
1673年,列文虎克詳細地描述了他對人、哺乳動物、兩棲動物和魚類等紅血球的觀察情況,並把它們的形態結構,繪成了圖畫。
1675年,他經過多次對雨水的觀察之後,又將他的觀察記錄送往了皇家學會:“我用4天的時間,觀察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興趣的是,這些小生物遠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東西要小到萬分之一……這些小生物在運動的時候,頭部會伸出兩隻小角,並不斷地活動,角與角之間是平的……如果把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邊,它就好像是一匹高頭大馬旁邊的一隻小小的蜜蜂……在一滴雨水中,這些小生物要比我們全荷蘭的人數還多許多倍……”
1677年,列文虎克同他的學生哈姆一起,共同發現了人以及狗和兔子的精子。
“這些小傢伙幾乎像小蛇一樣用優美的彎曲姿勢運動。”這是1683年,列文虎克在人的牙垢中所觀察到的比“微動物”更小的生物。誠然,由於他的顯微鏡效能還不能完全清晰地看清這些小生物,所以,他的描述和繪圖,並不夠準確。儘管如此,誰又能懷疑,列文虎克是發現微小生物的最早鼻祖呢?
列文虎克在牙垢中所發現的微小生物究竟是什麼呢?當時就連他自己也不得而知。直到200年之後,人們才認識了它們——無處不在的細菌。
由於列文虎克的名氣越來越大,一天,有位記者來採訪列文虎克,向他問道:“列文虎克先生,你的成功‘秘訣’是什麼?”列文虎克想了片刻,他一句話不說,卻伸出了因長期磨製透鏡而成為滿是老繭和裂紋的雙手。這不是一種最誠摯而又巧妙的回答嗎?
1723年,91歲高齡的列文虎克,雖然健康狀況越來越壞,但他的工作並沒有停止。
8月24日清晨,素有早起習慣的列文虎克卻沒有按時起床。他的女兒瑪麗婭對父親的破例感到奇怪。當她來到父親的床前時,列文虎克卻搶先說道:“瑪麗婭,快去請霍霍夫利特先生到我這裡來……”
即將離開人世的列文虎克,鎮靜地對好友霍霍夫利特說:“對不起,請將桌子上的兩封信譯成拉丁文,並連同包袱送到倫敦皇家學會……”
8月27日,列文虎克在親密的朋友和女兒的陪伴下,在代爾夫特的老家,安靜地離開了人世。
倫敦皇家學會收到列文虎克的兩封信和一大包東西。一封信詳細地寫著顯微鏡的製作方法;另一封信卻這樣寫道:“我從50年來所磨製的顯微鏡中,選出了最好的幾台,謹獻給我永遠懷念的皇家學會。”人們打開包袱一看,共有大小不同的顯微鏡26台和好幾百個放大鏡!一個看門人竟登上了科學的寶座,他在後輩的人生途中,留下了多么寶貴的精神食糧。“狄爾肯”的本來面目被公諸於世,他給人類的健康、幸福,拓開了多么巨大的物質寶庫!
在他的一生當中磨製了超過500個鏡片,並製造了400種以上的顯微鏡,其中只有9種至今仍有人使用。雖然他活著的時候就看到人們承認了他的發現,但要等到100多年以後,當人們在用效率更高的顯微鏡重新觀察列文虎克描述的形形色色的“小動物”,並知道他們會引起人類嚴重疾病和產生許多有用物質時,才真正認識到列文虎克對人類認識世界所作出的偉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