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資治

列子資治

鄭宇民的《列子資治》由外文出版社出版於2016年1月。 《列子資治》是對列子於當下啟示的一次新的解讀。作者雖然開宗明義說不是翻譯古文,然而他對古文的理解似更深一層;雖然明確表示是借鑑“資治”,但對文本及文本背後邏輯的理解似更勝一籌;雖然是借古資今,然對今之時弊之揭示似更具體系。

主要內容

《列子資治》不是翻譯古文,而是對二千多年前的學者之於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研究成果的借鑑與運用,作者目的是把似乎不知所云的古書,賦予現代意義;把看上去風馬牛不相及的散文寓言,組成邏輯體系,把談天說地,變成資治工具,不僅要讀順、讀通,還要讀懂、讀用。作者是要告訴當今眾多讀者,《列子》一書不能只當作寓言集和課本知識來解讀,其實,書中包含的思想,方法,典故,都揭示了人的本源基礎上的治國方略,突顯了自由與規則的統一、治國與齊家的統一、養生與修身的統一、放意與節制的統一、天下為公與天性為私的統一、自然生態與人類活動的統一、天命大道與人類主觀的統一。

內容摘錄

在《黃帝》第四篇,鄭宇民的“一得之見”新穎而有創見:“做任何事情,無論是學習、修養,還是治國、理政,都要有境界。這個境界就是凝心釋心釋形,循序漸進,切不可急功近利。”他說,心性決定時間,時間決定修行,一定要坐下來,深下去,才有可能達到理想的境界。列子學習四階段,是程式,是必由之路。比如為官一任,低層次就是不敢說是非,迴避矛盾,一般是不想乾久,一兩年腳底抹油;提高一個層次就是,不願說是非,但能夠辨析矛盾,心裡明白得很,只是不願得罪人,等三年期滿轉任;再上一個層次就是,敢說是非,駕駛矛盾,可能要在一個地方待上五至七年;最高的層次就是,無顧忌無是非,超脫矛盾,可能在一個崗位待上9年以上。鄭宇民說,頻頻換位,並不是好辦法,會養成幹部怕是非、規避矛盾的不負責作風。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周期,學業完成和政績實現也有周期,不能搞速成班和速升官。

圖書評論

《列子資治》從揭示散文背後的哲學邏輯出發,提煉出我國古代人本文化的基本構架。哲學研究本質上就是研究一個思想體系內在的邏輯。《列子》八篇,看似是散文故事,寓言敘事,背後卻包蘊人生哲學之邏輯。資治通過每篇章節敘事中找到其中的哲學邏輯:《天瑞》演繹的是個體人的自身本原;《黃帝》開始講社會中的人;《周穆王》講人的意識和精神;《仲尼》講人的修養;《湯問》講人類的物質依存;《力命》講人的命運規律;《楊朱》講人類的生存態度;《說符》講人類的傳承。前四節,實際上是人的自然到人的社會,再到人的精神再到人的進步,這是一個個體邏輯的過程;後四節再從人的物質依存到人的命運,到人的修養,最後到人類的傳承,這是人作為類的邏輯展開的過程。《列子資治》把這些寓言故事所寓的言,所寓的思想,所寓的哲學揭示出來了。這是對治學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