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不受粟

列子不受粟

列子生活貧困,面容常有飢色。有人對鄭國的上卿子陽說起這件事:“列禦寇,原來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國家卻是如此貧困,您莫非是不愛好賢士嗎?”子陽立即派官吏送給列子米粟。列子見到派來的官吏,再三辭謝不接受子陽的賜予。

作者

列子,名寇,又名禦寇(又稱“圄寇”“國寇”),戰國前期思想家,是既老子和莊子之後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鄭國莆田(今河南鄭州)人,與鄭繆公同時。今鄭州市東30里圃田鄉圃田村北有列子祠。其學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後漢班固《藝文志》“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沖虛經》,是道家重要典籍。

列子終生致力於道德學問,曾師從關尹子、壺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隱居鄭國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靜修道。主張循名責實,無為而治。先後著書二十篇,十萬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湯問》、《楊朱》、《說符》、《黃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遺成《列子》一書,余者皆失傳。其中寓言故事百餘篇,如《黃帝神遊》、《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杞人憂天》等,篇篇珠玉,讀來妙趣橫生,雋永味長,發人深思。

列子心胸豁達,貧富不移,榮辱不驚。因家中貧窮,常常吃不飽肚子,以致面黃肌瘦。有人勸鄭國執政子陽資助列子,以博個好士之名,於是子陽就派人送他十車糧食,他再三致謝,卻不肯收受實物。妻子埋怨說:我聽說有道的人,老婆孩子都能快樂地生活,現在我卻常常挨餓。宰相送糧食給你你卻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著對妻子說:子陽並不真的了解我,聽了別人的話才送糧給我。以後也可能聽別人的話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後鄭國發生變亂,子陽被殺,其黨眾多被株連致死,禦寇得以安然無恙。這樣的列子遺事至今鄭州民間還在流傳,康熙三十二年《鄭州志》也記載了這個故事。

列子貴虛尚玄,修道煉成御風之術,能夠御風而行,常在春天乘風而游八荒。莊子《追遙游》中描述列子乘風而行的情景“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返。”他駕風行到哪裡,哪裡就枯木逢春,重現生機。飄然飛行,追遙自在,其輕鬆自得,令人羨慕。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李隆基封其為沖虛真人,其書為沖虛真經。

原文

子列子窮,容貌有飢色。客有言之於鄭子陽(1)者曰:“列禦寇,蓋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國而窮,君無乃(2)為不好士(3)乎?”鄭子陽即令官遺(4)之粟。子列子見使者,再(5)拜而辭。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6)之而拊(7)心曰:“妾聞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樂(8),今有飢色。君過(9)而遺先生食,先生不受,豈不命邪!”子列子笑謂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10)人之言而遺我粟,至其罪(11)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12)。”其卒(13),民果(14)作難而殺子陽。

注釋

(1)鄭子陽:子陽,鄭國的相國。

(2) 君無乃為不好士乎:您莫非是不愛好賢士嗎?無乃:副詞,莫非、豈不是。

(3)士:有才能的人,賢士。

(4)遺(音“位”):送,贈送。

(5)再:兩次。

(6)望之而拊心:埋怨著他而拍打著胸。望:埋怨,怨恨。

(7)拊:拍打。

(8)佚樂:安樂。“佚”通“逸”,安樂。今:現在

(9)君過:相國(派人)來看望(你)。過,看望、拜訪。

(10)以:因為。

(11)罪:降罪,怪罪。

(12)此吾所以不受也:這是我不接受(粟米)的原因啊。

(13)卒:最終,後來。

(14)果,果真。

譯文

列子生活貧困,面容常有飢色。有人對鄭國的上卿子陽說起這件事:“列禦寇,原來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國家卻是如此貧困,您莫非是不愛好賢士嗎?”子陽立即派官吏送給列子米粟。列子見到派來的官吏,再三辭謝不接受子陽的賜予。

官吏離去後,列子進到屋裡,列子的妻子埋怨他並且拍著胸脯傷心地說:“我聽說作為有道的人的妻子兒女,都能夠享盡逸樂,可是如今我們卻面有飢色。鄭相子陽瞧得起先生方才會把食物贈送給先生,可是先生卻拒不接受,這難道不是命里注定要忍飢挨餓嗎!”列子笑著對他說:“鄭相子陽並不是親自了解了我。他因為別人的談論而派人贈與我米粟,等到他想加罪於我時必定仍會憑藉別人的談論,這就是我不願接他贈與的原因。”後來,百姓果真發難而殺死了子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