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恕早年從學於北宋哲學家程顥門下,他才華過人,“博貫經籍,能文章,喜功名,論古今成敗事,有戰國縱橫氣習”。他與北宋政治家司馬光、呂公著來往密切。考取進士後,被授予永安主簿。後由呂公著舉薦,任崇文院校書。
當時力主變法的北宋宰相王安石十分欣賞刑恕的才能,想爭取他支持變法。刑恕卻和司馬光一道攻擊變法。王安石得知後,非常惱怒。後來刑恕收到了傾向變法的言官的彈劾,被貶任延陵知縣。
吳充取代王安石為相,刑恕為館閣校勘、歷史館檢討、著作佐郎。不久,蔡確又取代吳充為相。刑恕投靠蔡確,進職位方員外郎,他為蔡確出謀劃策,收召名士。兩人從此狼狽為奸。
1085年宋神宗病重,二人為把持朝政,密謀立神宗第六子趙煦為帝。二人邀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王珪一同探視神宗,讓當時任開封知府的蔡京攜劍於外。約定如果王珪不同意立趙煦,便將其當場誅殺。王珪見勢頭不對,便順水推舟同意立趙煦。趙煦稱帝後,刑恕任右司員外郎、起居舍人。他認為自己功高而未得重賞,開始對蔡確不滿。
趙煦(宋哲宗)當時只有8歲,由太后垂簾聽政,處理軍國大事。刑恕為了更多地參政與朝政,要求尊立朱太妃。此舉引起太后不滿,事情敗露,刑恕遂即貶至隨州,後又改任汝襄、河陽兩州知府。
刑恕長期受貶於外,心中十分鬱悶。他認為自己與蔡確聯手擁立哲宗,卻得不到高官重爵,懷疑蔡確從中作梗,於是便積怨於蔡確。他通過司馬光之子控告蔡確,蔡確因此受貶。
宋哲宗紹聖初年(1094年),刑恕任寶文閣待制、青州知府。變法派章惇、蔡卞掌權後,把刑恕因為內應,讓他擔任刑部侍郎,後又任吏部尚書兼御史中丞。刑恕大權在握,報復心切。他先後誣告宣仁後有廢立之謀,彈劾司馬光、呂公著凶悖殘忍,攻擊王珪和其兄王士充謀立新主。又指使蔡懋上書揭發文及甫、梁壽、劉勢圖謀不軌。刑恕羅織罪名,欲將眾人置於死地。
刑恕“內懷猜猾,而外持正論”。身居要職之後,經常在皇帝面前賣弄學問,使哲宗對他十分寵信。章惇感到長久下去刑恕將居自己之上,十分忌恨刑恕。而刑恕只要看到哲宗對章惇稍有不滿,便乘機詆毀章惇。章惇忍無可忍,終於找個理由,貶刑恕為汝州知府。
微宗登基,蔡京當政,欲啟用刑恕。先任他為鄜延經略安撫使,後升他為龍圖閣學士。金國攻宋,刑恕請命禦敵,揚言要拒敵於國門之外。誰知道金國軍隊竟長驅直入,威脅京師。蔡京看刑恕不可再用,便奪其官職,遷他到太原、真定等地。過了很久,刑恕雖然又復職為顯謨閣待制,無奈他此時已是風燭殘年,不能在興風作浪。
刑恕從學於程門,廣交北宋名士。因心懷叵測,反覆無常,“行險冒進”,終不能成就大事。他追隨司馬光時,陷害司馬光,依附章惇時背叛章惇。他上謗國母,下誣忠良,禍及朝廷,終為後人多不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