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中倫常:中庸的新詮與新譯

(四)《中庸》中的“禮” 十 十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2月1日)
叢書名: 海外儒學研究前沿叢書
平裝: 22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00492243, 9787500492245
條形碼: 9787500492245
尺寸: 23.2 x 16.6 x 1.6 cm
重量: 381 g

作者簡介

郝大維(David L.Hall.1937—2001)。原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哲學教授。從事懷特海、美國哲學以及道家哲學和古希臘哲學的研究。除了與安樂哲長期合作,進行古典中國哲學的詮釋性研究之外,還著有《經驗的文明:懷特海式的文化理論》(The Civilization of Experience:A WhiteheadianTheory of Culture.1973)、《不定的鳳凰(The Uncertain Phoenix,1982)、《愛欲和反諷》(Eros and irony,1982)以及《理察·羅蒂:新實用主義的先知與詩人》(Richard Rorty:Prophet and Poet of theNew pragmatism,1994)等。安樂哲,夏威夷大學哲學系教授。他在1987年獲倫敦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擔任夏威夷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安樂哲教授出版了一系列蜚聲國際的中國哲學專著,其中包括《先哲的民主:杜威、孔子與中國民主之希望》、《通過漢代而思》、《主術:中國古代政冶制度之研究》、《通過孔子而思》等;同時也是一位重要的中國經典的翻譯家,將中國一些重要的哲學典籍譯成英文,其中包括《孫子兵法》、《孫臏兵法》、《論語》、《道德經》等。他還是美國的比較哲學雜誌《東西方哲學》的主編。

內容簡介

《切中倫常-《中庸》的新詮與新譯》,本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關於《中庸》文本的研究,對於了解《中庸》這部文獻的歷史及其英文翻譯的歷史,該部分探討了某些較為專門性的問題。其中,我們訴諸於最近中國的考古發現,來幫助我們確定《中庸》在其思想脈絡(intellectual context)中的定位。第二部分是對《中庸》提供一種哲學性和宗教性的詮釋。第三部分提出了《中庸》一書中所涉及的一些重要的術語,並對這些術語的含義進行了解釋。對於那些將本書作為課堂教材的教師來說,這些術語的解釋尤為有幫助。因為這些術語在《中庸》的論證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本書

目錄

中文版新序
英文版前言
第一章 《中庸》文本的研究:文獻與義理
一 文獻的研究
(一)《中庸》和“思孟學派”
(二)子思與“五行”學說
(三)《中庸》:一部合成的文獻
(四)《中庸》成書的斷代
(五)子思其人
二 《中庸》的義理詮釋
(一)《中庸》首章的再分析
(二)為什麼“中庸”不是“Doctrine of the Mean”
第二章 比較視域下的(中庸>新詮:哲學與宗教性的取徑
一 《中庸》的重要性
二 翻譯的一些問題
(一)界定“哲學”文本
(二)“焦點”與“場域”的語言
三 “氣”和關聯性的宇宙論(Correlative cosmology):《中庸》的詮釋脈絡
四 《中庸》的核心論證
(一)“誠”與創造性(《:reativity)
(二)“誠”、“性”和“情”
(三)作為主導性隱喻的家庭
(四)《中庸》中的“禮”
第三章 《中庸》重要觀念通釋
一 誠
二 道
三 德
四 和
五 教
六 君子
七 禮
八 命
九 氣
十 情
十一 仁
十二 善
十三 聖
十四 聖人
十五 天
十六 物
十七 孝
十八 心
十九 性
二十 義
二十一 智
二十二 中
二十三 中庸
第四章 《中庸》的英文新譯
附錄一:“禮”與古典儒家非神論的宗教思想
附錄二:儒學與杜威的實用主義:一種對話
附錄三:活出此生的意義:創造性的真諦
徵引與參考文獻
譯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