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蜂原因
哺育蜂過多
哺育蜂是指6~15日齡分泌蜂王漿的工蜂。科熱尼夫(1925)認為,由於在蜂王產卵高峰期過後,封蓋子多,不久群蜂內出現了大量的哺育蜂,哺育蜂的哺育能力遠大於幼蟲和蜂王需要,這時有些哺育蜂不但消耗自己分泌的蜂王漿,而且接受並取食其他哺育蜂分泌的蜂王漿,因而它們的卵巢得到發育這樣就會形成許多假飼餵圈和怠工的現象,從而促使自然分蜂的形成。
簡介
對於分蜂,專家們提出兩種解釋:蜂蜜生產不足,有更多的蜂房用作子脾,這時蜂王產卵增加,必須通過分蜂解決;或者由於激素的原因促使新蜂王誕生,迫使老蜂王離巢而去。分蜂時,老蜂王只帶走少數蜜蜂,留多點蜜蜂給新蜂王。蜂王在蜂群中,壽命3~5年。由於年老的蜂王生殖率逐漸下降,在養蜂業中常被人工淘汰。
人工分蜂
人工分蜂是增加蜂群數量和擴大生產的一項基本方法,它能按照計畫,在最適宜的時期獲得新蜂群。人工分蜂與良種選育相結合,還可以提高蜂群質量,克服自然分蜂的盲目性。在確定人工分蜂的時間上,我們提倡要根據實際情況“早養王、早分蜂”,爭取讓新分蜂群在主要流蜜期做出較大貢獻。在群勢強、增殖期也較長(如平原區)的情況下,如不先分蜂,而注重養強群,就會使蜂群最強盛的時期出現在主要采蜜期以前,也就必然會產生分蜂熱,這時再去分蜂就會得不償失。在增殖期較短的情況下(如我省山區),當新分群不能在主要流蜜期做出較大貢獻時,可以儘早組織幾個特強群,利用上年貯備的蜂王達到早分蜂的目的,即在保證大部分原群順利發展的情況下獲得新分群。當原群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還可以用原群的幼蜂和蛹脾來加強新分群,達到控制原群產生分蜂熱和加強新分群的雙重目的。人工分蜂一般有以下方法:
平均分蜂法
此法要利用較強壯的蜂群,當子脾達到七至八框時,另取一個蜂箱,把子脾、蜜脾平均分開使兩箱各離原址半米左右,過半天或一天,再給無蜂王群誘入一隻產卵蜂王。這樣,採集蜂返巢時就會分別飛入左右兩箱。如果飛入兩箱的多少不均,則可適當調整蜂箱距原址的距離。這種分蜂方法的優點是原群和新分群都有各齡的蜜蜂,不破壞蜂群的正常活動,蜂群發展得比較快。其缺點是使一個強群突然成了兩個弱群,它們需要經過一個多月的增殖才能投入生產。因此,在主要采蜜期的四十天前,要利用產卵蜂王實行平均分蜂,而不能給新分群誘入王台。新蜂王出房後交配產卵要經過十天左右,如果對新分群誘入王台,就不能充分利用新分群的哺育力,影響蜂群發展。如果新蜂王在交配時丟失,損失就會更大。
聯合分蜂法
這種方法是讓達到九框蜂以上的較壯蜂群各盡所能:蜂多提蜂、卵多提卵、蛹多提蛹、蜜多提蜜、粉多提粉,提出後,原群補上巢礎或空脾。把提出的卵、蛹脾放在一個空蜂箱中間,蜜脾放兩側,於次日誘入一個產卵蜂王,這樣就聯合組成了一個新群。在提蜂時,要保證每張蛹脾能有三千隻以上的工蜂,否則組成新蜂群後,工蜂再飛回一部分,剩下的就護不過來蛹脾了。此種方法既組成了新分群,又控制了分蜂熱,可謂一舉雙收。但是,當蜂場上有傳染病時,不能用此法;原群在處女蜂王交尾期,不能提脾;蛹脾上存蜜少又無蜜脾,要在提脾前把原群餵足蜜,使提出的蛹脾上能有0.5—0.75公斤的蜜。